打开App
返回

董顺翔:奖牌只是符号,我更看重食客认可

专访 编辑/ 刘宇发 2020.08.12

人杰地灵的杭州城,拥有千年饮食史,诞生于此的杭帮菜清雅包容,广受南北食客喜爱。如今的杭帮菜究竟发展如何?活跃于这片沃土上的厨师也许能给出特别的答案。

本月名厨特推出杭帮菜专题,以专访形式,带你感受杭帮菜的传承与变革,也洞悉厨者的心路演变历程。本期我们带来的是杭州知味观·味庄总经理董顺翔的从厨故事与招牌菜式。

“真正的高手是无序的,但他也一定经历过有序,做菜同样如此。”

从厨 38 年,董顺翔没有做过其他行业,也从未经历比新冠疫情更漫长的餐饮寒冬,更想象不到与他一同成长 16 载春秋的知味观·味庄有天会被迫按下暂停键。

但即便如此,他对未来依然信心满满。“疫情来的时候,我就在想疫情是一定会过去的,关键是过去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怎样经营和发展?”

董顺翔.jpeg

杭州知味观·味庄总经理董顺翔

这样的想法与他此前的经历不无关系。面对令高端餐饮哀嚎遍野的“国八条”,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推出多道接地气的特价菜为餐厅引流,成功扭亏为盈。也是在他的掌舵下,知味观·味庄创造了单店年营收过亿的骄人业绩。

杭州知味观·味庄餐厅.jpeg

杭州知味观·味庄餐厅

面对此次疫情,董顺翔选择“摸着石头过河”,却在无意间让知味观·味庄这株大树在风雨的洗礼中,顽强地生长出新的枝桠。

这次新冠疫情,不仅是经营挑战也是蜕变机遇

1 月 22 日,疫情消息在全国散开,当天董顺翔紧急成立了工作小组,于当晚安排采购了 3000 个口罩和 40 支额温枪。准备抗疫物资时,他也在同步排查所有休假员工的返杭州情况,并进行人员方面的统筹。

养精蓄锐,留守精英团队备战

“当时我们排查出一个武汉的员工,她原本打算在大年三十上午回餐厅上班,我们让她先在家中安心过年,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直到现在,我们的员工从外地返杭后依然要自我隔离 14 天,再去医院做核酸检测。”

疫情下的知味观·味庄.jpeg

疫情下的知味观·味庄

在董顺翔看来,即便身处因疫情暂停营业的特殊时期,人员储备也依然重要,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为此,他由里而外地设计了人员排布的三个圈,每个圈之间都环环相扣。

WechatIMG4029.jpeg

疫情期间知味观·味庄的团队成员

第一个圈是所有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在一线,即便餐厅关闭,也能随时组织起来抗击疫情。第二个圈是员工宿舍,基本是领班及以上的员工,包吃包住,工资照常发放,为之后的快速复工做好准备。

第三个圈则放在整个杭州市,既包括本地员工,也储备在杭州租房的外地员工,这三个圈加起来共计百人。后来,知味观食品工厂复工,缺少员工,董顺翔便直接从味庄团队中抽调出数十名员工前往支援。

试水外卖,单日营业额破万

自餐厅复工伊始,知味观·味庄便首度推出了外卖套餐,售价从 15 元到 45 元不等。在热销的 25 元套餐中,不仅有两荤两素的丰富配菜,还外加开胃冷菜、例汤与米饭,光餐盒包装成本都接近 3 元。

知味观·味庄的外卖套餐.jpeg

知味观·味庄的外卖套餐

“当时推出这个项目并非为了自救,而是基于疫情考虑,一些企业虽然复工,但食堂还没开放,员工吃饭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的外卖本身是不挣钱的,主要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帮复工企业渡过难关,趁火打劫的事我是不做的。

即便前期做过数版方案,但在推出外卖的第一天,配送环节依然出现问题,留守杭州的餐厅员工们再次发力,自行开车配送。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疫情初期餐厅每天的外卖订单量达到 800 份,单日最高营业额破万。

团队成员配送外卖.jpeg

团队成员配送外卖

这样的成绩远超董顺翔预期,也让他更有底气进行经营层面的革新。如今外卖已成为餐厅的常态化项目,即便期间杭州赶上接连数日的暴雨,食材价格上涨,董顺翔仍然要求外卖价格与品质维持原样。

打通线上,丰富经营业态

除了外卖,疫情期间董顺翔也在探索集合了甜品、咖啡、冰淇淋、熟食、点心等产品的小店模式,并不断优化。而餐厅堂食也在 4 月初得以恢复,并很快出现排队现象,到了 6 月,整个餐厅已正式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和有赞、微盟合作,建立线上微商城,让我们的产品可以走出去。里面既有酱鸭、粽子等长保产品,也有生日蛋糕等短保产品,后续我还打算深度开发免洗免切的半成品。”

蛋糕.jpeg

知味观·味庄的慕斯蛋糕

董顺翔将下一个目标设定为餐厅辐射半径的拓宽。即将开通的全城配送服务让食物能在下单后 1-2 个小时内送达。不难发现,经历疫情后的他并不止步于做好本地经营,更期待产品能够走得更远。

比赛菜品进菜单,我想让世界看到杭帮菜的美

很难想象,如今在经营上运筹帷幄的董顺翔最早是从杭州酒家的洗碗工做起,修炼耐性与基本功,再拾级而上,拜师胡忠英,最终进阶总经理。在这一过程中,比赛的历练与恩师的指点都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餐西做,不能把民族性丢掉

去年 6 月董顺翔在日本举办的 G20 峰会第九届烹饪艺术国际大师赛上斩获金牌,其中的一道“东坡牛肉”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借鉴东坡肉的烹法,将日本和牛烹至全熟,但依然汁水充盈,刷新了大家对牛排熟度的固有认知。

比赛现场.jpeg

董顺翔在比赛现场

餐盘的设计也颇费一番心思,在瓷盘的盖子上展示了 20 个峰会国的国花,契合主题,盖把处又融入了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加以长城元素作为餐盘围边。既有杭州特色,又具中华韵味,更吸纳了世界元素。

东坡牛肉.jpeg

东坡牛肉

“这道菜的装盘有些像西餐,但它并不是西餐,换成中餐传统的大盘后,你就看不到西餐的影子了。行业里有很多人在讨论‘中餐西做’,我认为中餐西做是必经的阶段,但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追随别人的文化,否则没有了民族性,又哪来的自信心呢?

“烹饪源自生活,它是有土壤和养料的,中国厨师想要走得更远,必须坚持自己的东西并做到兼收并蓄。随着年龄增长,你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化。就像人到五十知天命一样,这时你回过头来看,会有新的感悟,这个感悟就是返璞归真。

比赛菜品,也得经受市场考验

在知味观·味庄餐厅的菜单中,有不少招牌菜都是董顺翔在比赛时的获奖作品。其中就包括获得第二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金奖的“金牌扣肉”、获得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的“金牌蟹汁鳜鱼”等多道菜式。

金牌扣肉.jpeg

金牌扣肉

“金牌蟹汁鳜鱼”是在蒸鳜鱼的基础上运用杭帮菜的抱腌技法,使鱼肉更为鲜美,又融入粤菜的油浸处理,保证嫩滑肉质。最后请食客淋上用蟹粉、牛奶、蛋清、火腿、干贝等调制而成的酱汁,增加就餐互动性,感受扑鼻而来的鲜香滋味。

蟹汁鳜鱼.jpeg

金牌蟹汁鳜鱼

我认为比赛是产品创新的开始,拿奖也只是一个符号,把产品与客人分享才是我真正要做的事情。如果拿了奖就把菜窝在家里,又有什么用呢?这个菜不仅是我的,也是社会的,消费者检阅不通过的菜,再好也是白搭。”

但即便是对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菜品,董顺翔也从未停止过改良的步伐。在去年中国星厨全明星表演秀上,由他创作的新杭州名菜“金汁银鳕鱼”被他改良成形态丰满、滋味酸甜的“蝶恋”,色彩靓丽的时蔬与鲜果也令人眼前一亮。

food_71999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而这种坚持不断革新、注入全新内涵的烹饪精神,正源自恩师胡忠英的深刻影响。

受益终身,文化才是厨师的根

“我是 1988 年拜的师,我师父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不仅技术全面、追求创新,还有丰厚的文化积累,钻研过很多古籍,一直致力于杭帮菜的文化传播。这也让我意识到厨艺必须要由文化来支撑,学习文化知识是我需要一生经营的事业。

董与胡.jpeg

董顺翔与胡忠英

这样的观念也影响着他对徒弟的教学方式。今年董顺翔新收了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徒弟,在初期他并不急于教徒弟怎样做菜,而是让徒弟从临摹张爱玲文章的硬笔书法和坚持每天写日记开始,帮他养成学习和总结的习惯。

“从临摹书法里,我帮他找到很多问题,并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好厨师不止能把好食材做成好菜,而是哪怕菜做坏了,也能把它救回来,转败为胜。像杭州的‘锅塌鸭’,就是将原本炖过头的鸭子推到软炸糊里,做成大家喜闻乐见的菜式,我真正佩服的也是这种厨师。”

编辑特写:董顺翔的推荐书单

从前,董顺翔常去新华书店买书,做管理后,买书的场景逐渐转移到了机场。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他在挑选时并不限制类目,反而仰赖缘分。也正因为此,他的阅读面愈加宽泛。

“学厨的时候我就看了很多书法、油画、小说、诗歌,其中《秩序感》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虽然这本书写的都是造型、构造、美学原理,但我从中学到了秩序,包括美的层次与建筑的构件,它们同样可以融入烹饪。做菜既包括从无序中寻找有序,也包括从有序寻找无序,并思考如何破局。

秩序感.jpg

《秩序感》

这也与董顺翔的行为不谋而合,在无序的疫情中进行有序的筹备,于无序的菜系融合中坚守有序的传统,并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秩序。

下一期我们将呈现杭州柏悦酒店总经理周宏斌的专访,看看这位从行政总厨晋升到酒店总经理的资深餐饮人,如何面对职业角色的转变。

-end-

作者.jpg

本文图片来自受访者及知味观·味庄餐厅。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