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保障自己還是給客人方便?餐飲業者必須審慎評估的難題。
餐廳客人 No show 現象能避免嗎?
餐廳營運本身就充滿未知的變數,挑戰經營者和主廚臨機應變的智慧,然而除了食材供應不穩、廚房外場人手不足等訓練心臟強度的狀況,大家最擔憂的恐怕還是顧客臨時取消訂位,甚至連通知一聲都沒有的 No show。
2022 年底,台北的知名火鍋店澳門贏到足在聖誕佳節期間揭露餐飲業界嚴重的 No show 現象,12 月 25 日民眾聚餐高峰的當晚,共有 9 組客人沒出現,而火鍋店內總共也才 11 張桌子。
儘管店家未詳細說明這幾組客人是直接消失,還是鄰近用餐時間才通知不來,但講求用料新鮮的火鍋店,被高達八成的顧客放鴿子,可說是餐飲業者最害怕的夢魘。
餐飲媒體 Fine Dining Lovers 曾在 2022 年 10 月針對歐美幾個主要的餐飲市場進行「外場調查研究」(Front of House Survey),收集超過 10,000 份來自業者與消費者的問卷答案,其中業者比例約佔 15%,消費者佔 85%。
雖然是一份瞄準歐美市場的問卷,但其中歸納的結論,或許可提供身在亞洲的你一點參考。
有 82% 的業者表示 No show 確實為他們的生意帶來負面影響,而當問及要如何有效解決相關問題,業界專家認為「預付餐費」和「座位訂金」是最能減少 No show 狀況的方法。不過,「以金錢約束信用」的道理人人懂,實務上卻會面臨種種困難。
就這個議題而言,竟有高達 92% 的消費者宣稱他們從來沒有 No show,顯然與業者遭遇的實際情況有出入,許多消費者或許也恥於承認自己有過 No show 的紀錄,但在那 8% 坦承的人當中,大多是透過電話和線上平台訂座,某程度的匿名性讓消費者較有恃無恐,倒是透過餐廳的社群平台私訊預約座位,No show 的情況較少。
當消費者對 No show 的理解與業者有所落差,對於事前支付訂金或餐費也就一如預期地沒什麼人支持。54%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絕不會預訂一家要求收訂金的餐廳,傾向這段陳述的比例更高達 73%,但是這樣的比例會隨著年齡層下滑,亦即年輕族群對於支付訂金的接受度較高,未嘗不能視為餐飲生態的正面改變。
以香港餐飲業來說,越來越多人均消費超過 500 港幣的熱門餐廳(無論中西餐)會要求客人在訂位時留下信用卡資訊,可能在訂位時直接收取訂金或餐費,若在距離用餐時間尚有 48 小時之前取消,可全額退還;另一作法是,留有資訊但不扣款,待顧客真的 No show 或在用餐前 48 小時內才取消訂位,便會收取金額可觀的手續費。
許多台灣的業者認為收取訂金恐影響生意,就歐美的這份數據來說,確實可能因此減少顧客上門的意願,但這就有賴經營者根據自己的餐廳營運型態衡量,堅持餐點與服務品質,採取保護措施,免除活在擔憂客人不守信用的恐懼中,長期下來未必不能鞏固認同店家理念的客源。(撰文:兄弟項)
除了食鹽與海鹽,世界上還有這些小眾而特別的鹽
分子料理大師 Ferran Adrià 曾說,鹽是「唯一能改變料理的食材」,它既能引出鮮甜的美味,也能帶出香氣,是廚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除了常見的食鹽和海鹽,世界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小眾而特別的鹽,能夠為料理帶來另類風味。
韓國紫水晶竹鹽
韓國紫水晶竹鹽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貴的鹽,這種鹽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需要將粗糙的灰色海鹽放入陳年竹筒中,用特製的陶瓷粘土蓋上,然後在接近鹽熔點的 800℃ 松木火爐中烘烤而成,整個過程需要重複 9 次。
反覆烘烤的過程中,鹽裡的微量化合物被分解,並與竹子等進行化合物交換,創造出松木、竹子、粘土等風味,它還被認為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增進活力。
Kamebishi 大豆鹽
Kamebishi Soy Salt(大豆鹽)其實是把醬油凍乾凝固,形成像鹽一樣的物體,可以灑在米飯、烤肉、生魚片、沙拉等料理中,富有鮮味。和傳統的鹽相比,Kamebishi Soy Salt 是一種較為現代的調味品,首次出現在 2007 年日本香川縣的縣產品比賽中。
番紅花鹽
番紅花本身就是珍貴的香料,和海鹽結合在一起,不僅可用於調味,還能增添獨特而馥郁的香氣。番紅花鹽能用在塔吉鍋、米蘭燉飯等各種以番紅花風味為特色的料理中,也可以用於肉類、米飯、蔬菜料理,還可以用來調製血腥瑪麗。
櫻桃木煙燻鹽
煙燻鹽是一種具有煙燻風味的特製鹽,含水量中等,質感如同沙粒一樣鬆散,散發些許櫻桃木的味道,十分適合炭燒料理。由於煙燻鹽個性強烈、風味突出,也特別適合沙朗、丁骨牛排這類油脂充足的紅肉,能使肉類吃起來帶有礦物香氣。
夏威夷黑鹽
夏威夷黑鹽屬於火山岩鹽,外形也很像硬化後的火山熔岩碎粒,內含活性碳,鹹度比一般的鹽更高。製作夏威夷黑熔岩鹽的海水蒸發池附近常有熔岩流,鹽分析出後與活性碳混合,由於吸收了熔岩中的礦物,風味充滿大地氣息與一股硫磺味,入口後舌尖有淡淡的辛辣刺激感,同時帶有炭烤香味,適合用在壽司、烤牛排、照燒雞肉中,製作夏威夷特色飲品黑鹽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鹽,除了應用於烹飪,在烘焙、飲品中也發揮著微妙的魔法,大家不妨多了解多嘗試,利用它們豐富的特性製作出個性料理。(撰文:陳夢瑜)
影響 2023 年菜單的 6 大全球餐廳趨勢
預測新年的趨勢是有風險的。當我們在 2019 年歲末遙望新一年時,誰能預料到 2020 年的世界會被一場至今仍在製造新聞的傳染病所困擾?但這些仍阻止不了人們想提前規劃、預防風險,並在商業上獲得先機的努力。
從奶油拼盤(Butter board)的流行,到是拉差辣椒醬(Sriracha)的全球缺貨危機,食品業的風向出其不意,瞬息萬變,令人應接不暇。
正式邁入 2023 年,今年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飲食熱點?餐飲業趨勢分析雜誌 Restaurant Business 的姐妹公司 Technomic 就根據全球餐飲熱門數據和菜單流行指標,發布了一套全球餐廳趨勢預測,或許能給餐飲人帶來一些啟示。
永續,趁現在
3 年來,供應商在對應成本上漲、勞動力短缺等挑戰時,往往將永續放在次要位置。這也間接導致地球環境的進一步破壞,極端氣候頻發便是最好的證明。現在就是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和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
不僅是具有生態意識的獨立廚師和高學歷的餐飲主管,所有餐飲從業者都應該認真審視碳足跡、包裝選擇、採購策略、菜單構成和其他影響地球健康的變因。
植物通貨膨脹
在美國,加工過的植物性產品受到一些抵制,銷量下滑;但從全球偏好來看,植物性飲食的泡沫不會粉碎。
主流速食連鎖品牌對植物性漢堡和雞肉替代品的需求仍持續,消費者也開始轉向其他更天然的植物蛋白,如豆腐、麵筋、豆豉和黑豆肉餅等。此外,蔬菜本身就是菜單上的主角,花椰菜和酪梨是領頭羊,木薯、山藥、高粱、蕎麥等其他營養成分高的蔬菜和榖物也開始在全球菜單上亮相。
自取外帶,搶佔外賣商機
消費者不會放棄外賣的便利,但他們反對天價的第三方服務費。因此,自取或外帶,將從外賣業務中搶奪商機。隨著取物櫃、貨架服務點,以及額外汽車通道和外帶窗口的增設,預計新的外帶模式將蓬勃發展。
黎巴嫩熱潮
在中東、亞洲和拉丁美洲更為常見的街頭小吃,開始慢慢出現在美國的菜單上;而這一趨勢將在 2023 年加速,下一波浪潮將來自黎巴嫩。包含沙威瑪、油炸鷹嘴豆餅(Falafel)、鷹嘴豆泥和披塔餅在內的黎巴嫩美食早已深入人心,但還有許多等待被探索。
黎巴嫩美食原本就有植物性、健康、充滿異域風情等特色,都是消費者所追求的美食品質。餐飲業者不妨抓住這個機會,將這種黎巴嫩美食傳統從街頭小吃的根源中昇華,發展為新的美食概念。
季節性的延伸
限時優惠、購物節等促銷活動,提前了傳統淡季促銷的空窗期。南瓜香料自 8 月就開始熱銷,有的運營商甚至將聖誕節促銷提前至 7 月。為了保持客人的參與度並在競爭中勝出,預計在 2023 年將會看到更多反季節促銷活動,南瓜香料有可能成為咖啡菜單上的全年風味。
壽司、夏威夷魚生飯、酸橘醃魚
儘管這些魚鮮料理分別起源於日本、夏威夷和拉丁美洲,但隨著它們進入主流視野,已經與其他烹飪傳統融合在一起。這些食物都非常便於攜帶,隨著外帶需求的持續上升,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應用場景。(撰文:金庭)
-end-
首圖來源:Photo by Sandra Seitamaa on Unsplash。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上海市大宁福朋喜来登酒店 点心厨师长
李记搅团 热菜厨师
青提湾假日酒店 Executive Ch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