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生逆袭为优等生,在不同角色中体验烹饪的魅力。
刚进美国烹饪学院(下文简称 CIA)时,他还只是个绩点 2.01 ,勉强及格的“差生”。浑浑噩噩度过两年留学时光,直到一脚迈入米其林餐厅的后厨,才从周边人的优秀和专业中找到了自己奋进的目标,开始真正爱上烹饪,享受起厨房里的烟火人生。
回炉再造,一跃成为绩点 3.3 的优等生,仅仅 20 岁就在纽约知名餐饮集团旗下的 fine dining 餐厅做到预备副厨的职位。他就是张浚,98 年的海南与广东“混血”,江湖人称水男[注]。
注:上高中时,阴错阳差地进了橄榄球队,一米七几的瘦弱身板在一群“大块头”中挣扎,难免“沦落”为给其他队员递水的场务小弟,“水男”这个外号也由此而来。
去闯,是年轻的修行
与大部分留学生两年修完一个学位就回国发展不同,四年专业学习、一年餐厅实践,水男在 CIA 修完烹饪艺术、美食与商业管理两个学位,并在纽约 Marea 集团旗下的 Vaucluse 餐厅(位于纽约上东区 63 街,因疫情已永久关闭)做到预备副厨的职位,足足用了 5 年时间,静下心来沉淀自己。
CIA 的尖子生林立,其中不乏“厨二代”,相比那些从小受到西式烹饪文化熏陶的本地同学,水男说自己算不上是好学生。“入校的前两年,可能是还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说,“基本都是踩线勉强及格。”
“真枪实弹地去做了,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米其林餐厅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于是他又重新回到 CIA 继续深造,从葡萄酒、营养学、食品安全,到成本计算、美食历史、菜单设计,给了自己一次华丽转身的机会。
若能立足于此,那么别处亦然
“在美国的那几年,家人的支持让我在经济上没什么后顾之忧,”水男坦言,“但既然来了纽约,If I can make it here, I can make it anywhere[注],我想试一试,靠自己在这个地方谋生。”
注:如果我能在这儿立足,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
拿着纽约的《米其林指南》,水男一家家找上门去,最终落脚在 Vaucluse。也是在那里,水男遇到了自己的烹饪导师——餐厅行政总厨、香港人 Arthur Lee。广东话这一共同的“乡音” ,让两人惺惺相惜。
“他教我明白,做好菜是厨师的本分,”水男说,“但除此之外,如何规划厨房的动线、做好后厨的管理,也都是一个主厨必备的素养。”每晚忙到不可开交,几乎可以用“擦枪走火”来形容的后厨,年少气盛的棱角因为导师的一句“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而逐渐圆滑。
也是在导师的举荐下,水男获得了代表餐厅集团,和名厨 Daniel Boulud、Michael White,及多位米其林餐厅主厨“过招”的机会,一同负责 La Fête du Champagne 晚宴。那晚,高级餐厅专业团队间行云流水般的协作能力和现场把控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更坚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顶尖厨师的目标。
用年轻的思维诠释对“新粤菜”的理解
蔡澜先生的美食游记是他小时候的“成长读物”。“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炭炉烤鲍鱼的故事,”他回忆道,“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鲍鱼是什么,但我会跟随蔡先生的描述,去想象那些食物的味道,然后找资料去了解这些东西。”慢慢地,美食好像扎根在了他的灵魂里,广州街头遍布的肠粉摊、美食铺也成了他寻味的最佳试炼场,“粤菜”也成了他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
刚回国时,水男和朋友筹备三个月,把一家时装买手店改造成为期三日的 30 座快闪餐厅 Gooseberry。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25 岁的年轻人选用传统粤菜食材,结合西式烹调方法,用年轻的思维诠释对“新粤菜”的理解。
在快闪菜单的设置上,水男将大量传统粤菜融入到自己的菜品创意之中,如用到顺德“捞起鱼生”与秘鲁醋渍(ceviche)手法来烹饪的加拿大带子;又如整只中山乳鸽去骨,酿入肝酱米饭以及 20 头陈年吉品鲍等等。
广州人对饮食的讲究,造就了广府菜从食材至烹饪手法再到风味的独特与丰富;纽约多元的移民人口也早已用不同的风土、文化演绎出极其复杂的餐饮文化。双重背景的熏陶下,水男在广州饮食文化的框架下做出 fine dining 尝试,以此致敬美食与本土文化的交融。
北漂,换一种身份诠释美味
现在的水男,在北京连锁餐饮品牌 The Woods 做着餐线研发顾问的工作,统筹所有门店的菜品设计、新品培训、餐酒搭配,以及成本核算、制定 SOP 等各项环节。
问及为什么选择了一个更加“幕后”的工作,他犹豫着说道:“对我来说,chef 是一个神圣的职位,等有一天我自己开餐厅了,我会重新回到后厨。”
暂别 Chef 的日子里,周一初走访线下门店,收集菜单换新需求;周二到周四备料、研发新品;周五组织培训会议以及试吃测评;休息日也不忘逛市场、探店做竞品调研。
与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水男也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不同的是,他还是当年那个在球场上“厮杀”的少年,会不远千里地去参加一场专业橄榄球球赛,在运动竞技中释放压力,为新的烹饪灵感留出盛放的空间。最近正在学街舞的他,也会时不时地约上几个朋友,以“舞”会友。
挺顺利的,是“勇气”的另一种表达
“挺顺利的”这四个字,水男一直挂在嘴边。
打球时遇到劲敌,一场苦战被他轻描淡写地总结为:“挺顺利的,赢了,个子小有个子小的打法嘛!”
高中毕业那年,放弃了统考机会,决心学厨。没有什么“苦情牌”,他说:“比起屈服于生活,我学厨是因为兴趣,挺顺利的。”
看着同龄人纷纷迈入大学开启新生活,而自己一边应付托业,一边在餐厅实习打工时,他还是这么说;四年修完两个学位,回述这段留学经历时,仍然是“挺顺利的”一笔带过。
如今,水男仍旧以自己的方式,一边摸索、一边追逐着自己的烹饪之路,“之后我想去法国学甜品,”问及未来的规划,他回答道,“弥补一下自己的技术短板。”
也许,再见时,是在他的餐厅里,当最后一道甜品上桌,他缓缓从后厨走来打招呼道: “好吃再来,下次请你喝一杯。”
-end-
本文图片来源:张浚。
爱生活爱美食
青提湾假日酒店 Executive Chef
无锡中国饭店 西餐厅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