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態芮主廚何順凱:用「為什麼」打破菜系界線

人物 编辑/ Atomy 2019.05.17

中餐技術打底,法餐廚房歷練,嫻熟中西菜系的主廚何順凱,以突破框架的創意帶領餐廳態芮摘下米其林二星。

剛踏進態芮 Taïrroir 時,你可能覺得又是一家歐式餐廳,天花板懸掛的幾何黃銅裝飾從落地窗延伸至客席,桌布漿白,餐具整齊晶亮。直到你注意到輕柔的音樂中,有女聲唱著宋冬野的《斑馬,斑馬》;或是打開菜單,讀過「甜腸地玖」、「寶鮑不說」等大玩諧音趣味的菜名,你才會發現自己並非坐在一家典型的高級餐廳裡。

而始作俑者就在廚房中。態芮主廚何順凱(Kai Ho)用「為什麼」挑戰餐廳的典型規則,在人生的抉擇時刻,「為什麼」也讓他走上不一樣的方向。

DSC_2298.jpg

態芮 Taïrroir 裝潢典雅有致,天花板裝飾更是一大亮點。

廚藝興趣的萌芽,從中餐開始

「其他小孩放學回家可能打電動或看漫畫,但我每天最期待的是看『吃在中國』,以及進廚房做菜。」一套介紹中國美食文化的電視節目,開啟何順凱對廚藝的興趣。升高中時報考餐飲管理科,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

基於從小飲食習慣的耳濡目染,就讀餐飲管理科期間,何順凱將重心放在中餐,成為學校的中餐代表選手。「那時候是我中餐技巧最好的時候,點什麼菜我都做得出來。」在密集的訓練下,他在高三時獲得地區型技能競賽第一,晉升至全台級別,參與為期 3 天的比賽。

既然地區型比賽可以拿到第一,全台賽成績應該也不錯吧?「我第 2 天牛肉沒有煮熟,就沒有在名次裡。」

原本人人看好的何順凱,意外在奪冠之路上滑一跤。或許旁人覺得惋惜,「少年得志,no nice」,現在回頭看,何順凱反而覺得年輕成名未必是好事。當時的失敗讓他問自己第一個為什麼:「廚師為什麼要參加比賽?」

DSC_2390.jpg

高中時的何順凱是學校培育的中餐選手,但一場比賽失利,讓他思考參加廚藝比賽的目的為何。

廚師為什麼要參加比賽?除了在框架裡比拚,努力爭取好名次,廚師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嗎?高三的何順凱帶著這個為什麼升上大學,也迎向他廚藝生涯的轉折。

接觸西餐,探索料理的更多可能

亞都麗緻飯店巴黎廳 1930 是台灣正統法式精緻餐飲的先驅,當時的行政主廚正是何順凱的大學老師。有了專業領路人帶路,過去專注於中餐的何順凱先為法式料理的擺盤吸引,才進而接觸法餐與各地歐陸飲食風格。

有中餐底子,又逐漸熟悉西餐形式後,何順凱開始思考兩者間的差異,其一就是食材本質的表現。以牛肉為例,西餐中的牛肉會選擇特定部位,讓食客感受那塊肉的肌理與風味。「那中餐料理像蔥爆牛肉,除了追求軟跟嫩,為什麼不能表現更多牛肉的質地與原味?」這個想法縈繞在大學時期的何順凱心中。

DSC_2511.jpg

熟悉中、西餐料理形式後,何順凱開始思考兩者的差異。

畢業之後,何順凱一樣往廚房裡走。在美國餐廳工作 2 年,他轉往中國大陸協助台商開設 4 家連鎖餐廳,賣義大利麵、披薩、焗烤等簡餐。從初期的裝潢工程、管線設置,到開店後的營運、人員管理,所有工作全落在他這個行政主廚的肩上,那時候何順凱只有 27 歲。

27 歲就獲得從無到有的開店經驗與行政主廚職位,許多人求之不得。雖然薪水優渥,但餐廳生意始終不見起色、工作連帶失去目標,他甚至自問:「我要這樣過一生嗎?」

即使對眼前生活消沈,他心中還是存著探究料理極致的渴望。1 年多後,何順凱卸下行政主廚的頭銜,飛到新加坡法式餐廳 Guy Savoy 重新開始。

DSC_2099.jpg

為了尋找「料理的瑰寶」,何順凱放棄行政主廚頭銜,赴新加坡 Guy Savoy 工作。

「那是我第一份法式餐廳的工作。」經驗值為 0 的他卻被錄取為領班,動不動就被底下廚師質疑。於是他回家看書找資料,不懂的地方就向主廚請教;每天在廚房待到凌晨 1、2 點,早上 10 點又回到餐廳。他以半年時間,把自己的法餐能力拉到跟其他人相同水準。換到另一家餐廳 JAAN 時,再往上升到 junior sous chef(初級副主廚),相當於廚房裡的老三。這個位子不只要做廚房工作,行政事務也得一肩扛起。

新加坡這 3 年宛如法國餐廳的魔鬼訓練營,何順凱在 Guy Savoy 奠定法國料理的基礎,在 JAAN 要操著英語挑起管理職責。「我不是愛抱怨的人。」那段日子他輕描淡寫帶過,一個沒有法式餐廳工作經驗的小伙子,能於 3 年內在米其林等級廚房一路升到初級副主廚,付出的努力與自我要求實在難以想像。直到 30 歲那年,他決定該回台灣了。

在態芮廚房裡,打破菜系的框架

回台灣後,態芮的機會上門,海外歷練終於能在故鄉土地上發揮。在投資人的信任下,何順凱獲得極大決策空間,不只營運管理方面,就連餐盤中的料理也可見他不受限的個人風格,中餐與法餐的經典菜色與烹調手法,為他自由運用。

「豌蝦無限好」就是台灣食材的復仇者聯盟,肉質結實的澎湖明蝦以宜蘭陳年金雞酒製成醉蝦,剖開填入台灣新鮮青豆仁,青豆仁也另外做成豆泥。一旁小巧可愛的圓凍是蒜苗製成的,覆上谷關魚子醬 BELUGA 點綴鮮味。醬汁則是以明蝦頭熬煮後吊成清湯,再泡進乾魷魚,頗有台菜「魷魚螺肉蒜」之風。

food_66595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魚千年之芥」靈感來自香港家常菜「芫荽皮蛋魚片湯」,襯在香煎澎湖秋姑魚底下的,是拌入自醃子薑與皮蛋白的番茄乾,皮蛋黃則另外與花椒做成醬汁。芫荽皮蛋魚片湯中的香菜,替換成香港人常用來煲湯的水田芥 purée。另一色醬汁則於上桌後淋上,是法餐中常用來搭配海鮮的白酒奶油醬 Beurre Blanc,並加入薑提味。相同的食材重新組合運用,中式湯品也能變成西式主餐上桌。

food_66596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橙同鴨講」則是法國經典料理「橙汁鴨胸」的在地版。肥厚的鴨胸來自屏東,三色柳橙分別是台灣的茂谷柑、桶柑與柳丁,加上宜蘭金棗與胡蘿蔔做成的 purée。最特別的是三色柳橙旁那一小塊鴨舌頭,讓這盤法式經典多了股台味。

food_66597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從取悅客人,到向客人「分享喜悅」

問問題的背後有兩種動機,一種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一種是對既有規則的反抗,何順凱大概兩者兼具,才這麼愛問問題。不喜歡定義,也不喜歡被定義,因此他一直抗拒態芮「台魂法菜」的稱號。

中餐技術打底,法餐廚房歷練,加上孕育他成長的台灣飲食文化,這些脈絡造就今日的何順凱,而態芮則是他人生歷程與個人特質的具體呈現。有華語歌曲的背景音樂、爆笑的菜名、把少年得志大不幸說成「少年得志 no nice」,與其說台魂法菜,不如說態芮的風格就是何順凱。

2018 年的米其林一星,讓何順凱成為台灣最年輕的星級主廚。摘星之後如何帶領團隊進步?「態芮剛開始營業時,我跟同仁說要讓客人開心;得米其林後這一年,我要求他們『把喜悅分享給客人』。」

你很難取悅每一個人,但拿出從業人員的驕傲,將你對餐飲的熱愛與獲得肯定的喜悅,化成體貼的服務與美味的餐點,這樣的專業與熱情自然能感染客人。2019 年,態芮晉升二星,發佈會後的採訪,何順凱特別感謝團隊的努力,將榮耀歸給所有同仁。問到此後態芮會有哪些改變,他皺眉想想:「還是一樣好吃啊!」

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主廚,想必也將帶給我們更多趣味橫生的菜名,與意想不到的風味饗宴。

56883667_631635503972520_6684637303643570176_o.jpg

態芮在 2019 年拿下台北米其林二星。pic / 米其林

番外篇:主廚下班吃什麼?

除了正經八百的生涯發展,我們也準備幾道輕鬆的題目,讓讀者看看這些主廚在廚房以外的樣子。問到私下最喜歡去哪家餐廳吃飯,何順凱先是眉頭深鎖,直到我們打算放棄時,他「啊!」了好大一聲,「伊通街知高飯!」這是整場採訪中他笑容最燦爛的時刻。

知高飯就是腿庫飯,是豬後腿肉屁股和連接大腿部位,這個部位肥瘦各半,瘦肉扎實且肥肉滑嫩,伴隨滷汁香最是下飯。伊通街知高飯是台北超過 30 年的老店,平時用餐人潮就絡繹不絕,也是何順凱近期的新歡,「我已經連續去吃 3 個禮拜了。」

那放假時都做些什麼呢?何順凱說他會去游泳、跑步、登山或參加戶外活動,前陣子才跟好福食研室的主廚小郭一起爬山。米其林發佈會中,一位記者問他拿到二星後,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減肥吧。」他說。

真想讓你們看看那名記者錯愕的表情。

-end-

Atomy.jpg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