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中国内地首位“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获得者,为什么是他?

大师傅 编辑/ 名厨小7 2025.10.30

星光熠熠的米其林世界里,荣耀通常聚焦于餐厅和主厨个人的才华与创造力。然而,有一个特殊的奖项,更加关注厨师的“经验分享”与“未来影响力”——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MICHELIN Mentor Chef Award),它奖励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旨在表彰那些不仅在烹饪技艺上成就卓越,更以自身的经验与精神影响培育新一代厨师的杰出人物。

群星闪耀,致敬那些照亮厨房的“引路人”

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的获得者,是定期培训年轻厨师并分享其热情和经验的厨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深刻影响、培养和启发了下一代厨师,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拥有奉献精神的“导师”如同灯塔,是照亮年轻厨师职业生涯的“引路人”,为其传授厨德与技艺,指明专业和坚持的方向,堪称业界楷模。

世界各地,哪些厨师荣获了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

丹麦米其林三星餐厅 Geranium 主厨 Rasmus Kofoed,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 Alléno Paris au Pavillon Ledoyen 和 Le 1947 à Cheval Blanc 主厨 Yannick Alléno 等,都被授予了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日本首位获此殊荣的是东京米其林三星餐厅神田的主厨神田裕行,韩国首位获此殊荣的是“韩国料理教母”赵希淑。

匠心加冕,欣和助力餐饮行业的薪火相传

如今,中国内地厨师首次荣获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创造了餐饮界新的里程碑。2026 北京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由 2025-2026 米其林指南中国大陆地区首席合作伙伴欣和倾力赞助,欣和与米其林指南秉持着对卓越的共同追求。

69029f8b51db3.jpg

欣和集团味达美餐饮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贾晓瑾女士上台致辞,并为 2026 北京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获得者,北京米其林三星潮上潮(朝阳)餐厅行政总厨张一峰颁发殊荣。

当聚光灯聚焦在张一峰师傅身上时,照亮的不只是一位星厨的成就,更是中餐传承体系中那些默默耕耘的缩影。贾晓瑾说:“导师厨师奖,它致敬的远不止是厨艺的高峰,更是传承的深度。它照亮的是那些躬身在后厨、在灶台前,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引路人。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一道菜肴的精准尺度,更是师道传承的温暖与厚度——正是这份坚守,让餐饮行业的薪火生生不息,让味觉的记忆得以延续。”

欣和深信:真正的风味,在时间中孕育,于匠心里雕琢,最终在无私的传递中获得永恒。这与导师们的精神不谋而合——他们以厨心为火把,照亮后来者的路;以双手为教材,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传递着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对烹饪事业最深沉的热爱。

名厨对话,中国内地首位“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获得者

「名厨MINGCHU」在本次米其林指南发布庆典之后,第一时间采访了张一峰师傅,请他谈谈获得此项殊荣的心得感受。

Q= 「名厨MINGCHU」A=张一峰

user242476.png

点击查看用户详情

Q:首先,恭喜您获得“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这个奖项在您心中,与获得星级荣誉相比,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A:这个奖对我来说更像“终身成就奖”。米其林认可的不是我个人多厉害,而是我对团队和年轻厨师的培养。身边人都知道,我真的很喜欢带一些小孩,或者叫小兄弟。我不会独揽功劳,如果我只顾自己出头,小兄弟们永远躲在后面,这个奖不会给我。我一直认为,厨师是我的副业,传承才是我终身的职业和使命。无论拿不拿这个奖,我都还是一样会传授、教导。

Q:作为中国内地首位“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得主,您认为这个新奖项的设立,对整个餐饮行业传递了怎样一个重要的信号?

A:这个奖告诉大家,厨师不能只顾自己发光,更要为后来者点灯。中餐要走向世界,靠的不是一个人摘多少星,而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努力。现在国际奖项已经开始更多的关注中国厨师了。我觉得中餐可以推向国际,不会输给任何国家的菜系。

69028b91979f5.jpg

Q:您在选择和培养年轻厨师时,最看重他们身上的哪些品质?

A:我所有的技艺都不会藏起来,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但我也要看人,人品第一,态度第二。我常跟年轻厨师说,你可以是天才,但若心态不正,终究走不远。我没有那么伟大,不相信“有教无类”,有些人像海绵,很能吸收学到的东西;有些人就像石头,你再怎么浇灌也吸收不了。现在有些年轻人,干多一点都不愿意,他的高度也只能这样了。

我会看人的长处和能力,特别珍惜那些踏踏实实,不怕吃亏的年轻人。就像阿翊(潮上潮朝阳店副厨师长陈梓翊),当初他宁愿降薪两千也要从上海来这里学习,他很努力,也很少休假,这种态度,我看在眼里,其实那时我是在试探考验他。干餐饮这行,不怕吃亏的人最终反而收获最多。阿翊从刚来时只做点心,到现在成为潮上潮的副厨师长,进步很快。上海粤海棠主厨何柱君,为了做好事情,也是很少休息,不怕吃亏。

6902ba203c245.jpg

Q:在您看来,一位伟大的导师厨师,最应该传授给年轻一代的核心是什么?

A:做人最重要,要有厨德,否则你再聪明,能力再强都没用,后厨很多工作都是别人看不见的。第一,你给客人吃的东西要绝对安全。第二,做菜要用心、动脑,在基础配方之上一定要灵活,比如杨枝甘露,每天收到的芒果,酸甜度不同,制作时怎么能只用一个标准?还比如凉瓜的厚薄不同、鱼的肥瘦不同、鸡的风味不同、肉的部位不同、温度不同等,运用的烹饪方法就不同。第三,充分利用食材,边角料都尽量不浪费,比如切一块肉或彩椒,边边角角可以熬汤、发酵做酱或做员工餐。

Q:在培训过程中,您如何平衡“严格要求”与“给予创新空间”?

A:关于厨艺技法,我会言传身教,比如刀工、炒菜,我亲自示范,讲解手势、调味、火候的把控等。虽然我对年轻厨师很严厉,但心里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特别是关于创意,我先给出一个主题,或者让他们自己去试,再一起探讨,不断打磨细节。

690266b8d62d7.jpg

Q:您认为当前中国年轻一代厨师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作为导师,您如何帮助他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A:我经常带年轻厨师参加活动、交流学习,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汲取别人的优点。比如“星星同行·星厨荟萃”的 8 人联弹活动,4 个都是我的小兄弟,怎么做菜,餐厅如何定位等,我都会和他们聊。举办这样的活动,我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能认识一些年轻的厨师,了解一些新的餐厅。

当今时代,节奏太快了,很多人都想“一步登天”。如果在社交媒体上被夸两句就飘起来,这是最危险的。我常对年轻厨师说:要沉得住气,永远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牛,是天花板了,那就等于把自己上升的空间给封住了。

我们厨师这个行业是要磨炼很长时间,20 至 30 年才能到收成期。我觉得要一步一步来,我今年从厨 31 年,也是到收成的时候了,我也想教给年轻厨师更多东西。

6902f20595e63.jpg

Q:“米其林指南导师厨师奖”强调“分享热情和经验”。您认为,目前中国餐饮界的“师徒传承”文化,与西方餐饮体系中的“mentorship”模式,可以如何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A:首先要尊重师父要有感恩的心。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非常尊敬前辈,谁教过我东西,我一辈子都记得住。曾经香港酒店里一位师父教我“手门”,炒菜不要像敲锣打鼓,弄的声音很大,档口要干净、动作要利落、快而有序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些细节 20 多年来我至今仍在践行。但是管理团队,我不叫手下徒弟,我叫小兄弟,因为我的师父也不叫我徒弟。其次,做事要灵活,以前师父教我,我也会自己思考、消化,再去想怎么做得更好。

Q:回顾您的职业生涯,是否也有一位对您影响至深的导师?带给您最重要的是什么?

A:我很幸运,我的师父曾超敬(曾任香港明阁湾仔餐厅厨艺总监)无所不教,对于做菜的经验毫无保留。有时他讲菜 2 个小时也讲不完,有时他出了新菜,也会让我试做试卖。例如,脆皮花胶,选用三头花胶,用冷的姜葱调味水浸泡入味半小时,开蛋白浆,观察入油锅时下沉或上浮的状态,判断炸制的火候等,他都倾囊相授。我很尊重、感恩师父。

Q: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总结您的“导师精神”,会是什么?

A:少一点怨气,多一点包容。我希望通过我的态度,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厨师这一行,虽有辛苦,但更有温情。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传承自有它的力量。

Q:您希望这种精神如何通过您培养的厨师们,像种子一样在中国餐饮界继续传播下去?

A:我认为跟着我的人,短期内可能觉得苦,但长远看绝对受益。如何做人,怎样传承,对于那些有能力,肯努力,有好心态的厨师,多给他们机会,因为这些同样在我身上出现,我希望也把他们培养出来。“水上扒龙船,岸上有人见”,你的所作所为,别人都在看着,心里自有评价和定论。

667c352be1ba2.png

封面及首图来自:Michelin Guide。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