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乡厨全进华在参加一档厨艺综艺时,选用自家养殖的 180 天走地鸡制作白切鸡,评委以“肉质偏老”为由将其淘汰。节目中,全进华解释说,广东人追求紧实嚼劲,白切鸡讲究选用养到一定月份的鸡,若用 30-60 天的嫩鸡,反会被视为不正宗,并称“在广东饭店用嫩鸡做白切鸡包被(客人)投诉。”
节目片段在节目播出后迅速发酵,网上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不少广东网友都力挺家乡美食。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鸡才配做白切鸡,好的白切鸡又该有怎样的标准呢?
什么是白切鸡?
一只绝好的鸡,要经得住白切的检验。鸡,再常见不过的一种家禽;切,在厨房生存的最基本技能;而“白”,则不仅是一种色泽,一种口味,更一种将调味降到最低的技法。白切鸡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如上海菜、江浙菜、安徽菜、江西菜、粤菜、川菜、客家菜、海南菜,堪称餐桌上的常客。而广东则是当之无愧的食鸡榜首,据《广东统计年鉴 2022》 显示,广东人年均禽肉消费量达 49.2 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其中,鸡肉的消费占了大头,达 31.42 斤。
口感与鸡味,便是衡量白切最重要的两个维度。这道菜虽看似简单,却对食材的精挑细选与烹饪技艺的精湛要求极高。何为“鸡味”,便是鸡肉中谷氨酸与肌苷酸形成的鲜味复合物。而口感,更是食材与烹饪共同作用后的最终结果。紧实不等于老,而肉质老,除了选材,亦可能是过高的温度、过长的烹饪时间,让鸡肉严重失水变得干柴。
做白切鸡应该选什么鸡?
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向来看,包括鸡的品种、性别、饲料、养殖模式、光照条件、肉鸡天龄、屠宰方式等。鸡项(没有生过蛋的母鸡)、生鸡(童子鸡)、鸡乸(老母鸡)、鸡公(老公鸡)、骟鸡(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睾丸的公鸡),风味与口感完全不同,鸡项与骟鸡都是白切鸡的上佳之选。饲养方式对风味的产生也至关重要,“鸡中爱马仕”葵花鸡,便是饲料里有新鲜的葵花盘、叶和杆,葵花的香气渗入皮肉骨中。
鸡种
三大名鸡的清远鸡、湛江鸡、惠州胡须鸡,还是后来居上的肇庆杏花鸡、信宜怀乡鸡、中山沙栏鸡,对于选用什么品种,每个地域的人总是更倾向于本地的鸡种,这也是地方风土塑造地方口味的表现。
因此选用什么品种,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从理化特性来看,仍能找出相对客观的解法。建立科学、量化的鸡肉品质评定指标体系即为一个方案,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包括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含量、抗氧化物、pH 值、肌纤维的密度、肌纤维直径、肌间脂肪含量、肌肉系水率等。将所有原生鸡种和改良鸡种,放置在同一生长条件下测量,这些客观的数据才能给出相对客观的选择,毕竟主观的风味感知更为重要。
清远麻鸡,因羽毛密布麻点而叫麻鸡;一般将其特征概括为“一楔、二细、三麻身”。体型虽小但鸡味浓厚,鸡皮爽滑、肉质有韧劲、不腥不腻。而节目中争议的焦点,湛江三黄鸡,黄脚黄喙黄羽毛,以紧邻鸡肉实、味甘爽口之一而闻名。胡须鸡,因下颔不具肉髯并生胡须状髯羽而得名,体躯呈葫芦瓜形,胸肌肥胖,肉质嫩滑、皮薄骨脆。海南靓鸡文昌鸡皮下油脂丰润,其产生的鸡油便是制作海南鸡饭油饭的重要材料之一。
鸡龄
“鸡有鸡味”,需要足够的生长周期风味物质才能沉淀。养殖 60 天以下的鸡实际不符合出栏标准。这类鸡生长周期短,多靠科技催长,几乎没有运动量,鸡皮薄软、缺乏弹性,鸡味不显。90 至 120 天的鸡,嫩滑有余而鸡味寡淡。180 天的鸡已达到生理成熟,脂肪分布能达到最佳状态,会形成细腻的肌间脂肪——也就是吃白切鸡时常见的那层啫喱冻,浓郁鲜香。120 至 150 天的鸡,则是折中的平衡之选,常常是大众餐饮门店平衡成本、风味与口感之后的最佳选项。
好的白切鸡该有怎样的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地域的人大概都有不同的答案。在价值排序上,口感与风味的重要性都不尽相同。上海地区以口感为上,而广东对于鸡味的共同追求更为重要。
广府菜为代表的白切鸡,算是很多食客脑海中的“标准答案”。首先,在滚水中一定要加入足量的盐,才能让鸡在短暂的烹饪时间中,连骨都够味。拎住鸡头,在加入葱姜的水中“三浸三提〞,鸡皮适应温度才不会爆皮。放入冰水中冷激,皮才会爽滑。再浸入汤中,让鸡肚中浸入热水,才能使鸡受热均匀。将火调小,水温严格控制为 90℃ 左右,呈现“虾眼水”状态,使鸡肉中的蛋白质能够缓慢凝固,从而防止肌肉纤维过度收缩。若为大火,则会让鸡肉中的水份流失,鸡肉呈丝状,口感不佳。根据鸡的大小,浸煮 20 至 30 分钟。最后“过冷河”,浸熟的鸡放入冰水中冷激,让鸡皮瞬间收缩形成晶莹剔透的“玻璃皮”,皮下凝聚鸡汁啫喱层。最终的状态该是“斩骨一线红”,骨髓微血色,肉质刚断生,鸡皮脆爽。
粤西地区的湛江,更偏爱时间长肉质更紧实的白切鸡。制作方法亦有些微差别,在微沸的水中浸熟后,自然摊凉。在“众口难调”的白切鸡背后,代表着评判一道料理首先要充分尊重地方属性,允许“百人百味”、“适口者珍”。而更为重要的是,尊重客观的烹饪技术;老鸡并不等于把肉做老,口感与鸡味并非不可兼得,就像潮菜大师林潮带师傅所说“过火就是过火,够日就是够日,白切鸡这件事,让白切鸡出来解释。”这才是对待一道料理,最为正确的方式。
文章头图来源:地道风物。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 Brain 与 菠萝对本文的特别帮助。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