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这位法餐主厨多大能耐,敢用“镬气”命名自己的中式融合菜餐厅?

青年厨师 编辑/ Mokki 2025.02.13

「名厨MINGCHU」曾经报导过的“未来料理人”曾治淮(James),4 年前,他还是 MiraWan 餐厅的副主厨,4 年后,年方 30 的他在 Wok by O’BOND 担任主厨,初次执掌主厨位置,就为餐厅摘下了一星,现在已是闪闪发光的厨艺新星。让我们看看 Wok by O’BOND 这间餐厅与曾治淮的这页厨艺新篇章。

“Familiar, but unfamiliar.”

Wok by O’BOND 系出知名酒吧 Tei by O’BOND。Tei by O’BOND 创办人刘明杰(Tom)对于经营餐饮很有想法,在开设酒吧前,他走访台湾一百多个茶场,遍寻台湾茶滋味,定调要用“茶”来论述脚下风土,成为台北酒吧中独特存在。Wok by O’BOND 以“镬”(Wok)为名,设定为“大中华料理”,带有创意、精致手法料理的亚洲菜色。刘明杰用一句自己发明的话来形容 Wok 的菜色——“Familiar, but unfamiliar.”

他想要创造一种效果:“吃起来很熟悉,但之前没有这样吃过”的美味料理,让人感到好奇、有趣。曾治淮进一步说明,举例来说,菜单中曾经有一道三杯鸡口味的料理——台湾的三杯鸡是他认为非常有本地特色的味觉,综合了酱油、麻油、姜、米酒和九层塔的香气。他更发现,到了厦门,名为三杯鸡的料理是吃不到九层塔的香气,让他觉得保留这几个元素是诠释台菜的重要方法。但曾治淮把食材从带骨鸡肉改成牛舌根,九层塔做成青酱,牛舌的舌根包到面皮里做成意大利式 Ravioli 面饺,“整道菜有点台,有点意,但吃起来是三杯的风味。”

餐厅名为 Wok,可想而知使用中式锅鼎的料理是餐厅菜色的重要元素,这也成了曾治淮的初期挑战。过去一路以来历经乐沐、MiraWan、乐斐等餐厅,更在陈岚舒主厨推荐下到香港 Belon 工作,曾治淮熟悉的都是法餐烹调。他回想,即便当学生时曾经在中菜馆打工,但学徒的角色是没有机会碰到炮炉的,最多只能使用砧板备料。认真用炮炉做菜,在 Wok by O’BOND 是第一回。

67acbb5881cc9.jpg

Wok by O’BOND 定位为餐酒馆,但因为炮炉料理的设定,为内外场合作带来更高的要求。曾治淮说明,例如菜单中有道扬州炒饭讲究镬气,但若一次炒 1-2 人份,因为量体太少,不会是米饭最好吃的状态;所以他会希望一次炒到 4 人份,一起出餐,这个就需要外场的沟通跟上菜节奏控管。

但说到扬州炒饭,刘明杰跟曾治淮依然发挥了“有点熟悉,但又没这样吃过”的料理设计。Wok by O’BOND 的扬州炒饭做法,米饭用高汤、火腿、香菇煨煮过,搭配口感清脆的笋丁跟木耳,成为鲜味饱满的别致炒饭。

67ac5f57f3115.jpg

以“镬”为名:酒吧主理人开的餐厅设定

作为酒吧老板,刘明杰开餐厅与其他餐厅经营者的切入点有什么不同?

“心里没有既定的想法与框架。”

刘明杰口中的既定框架指的不只是菜色发想,还有风味组合、料理技法的选用。调酒师出身的他,第一步先定义“镬”的特质:高温料理,带来美拉德反应。一份套餐共 13 道料理,他会安排凸显镬特质的菜色,但非每一道都选用,“我不是用厨师的角度来想料理,我会用食品科学、还有调酒风味组合来尝试。”

67ad6262bbc8c.jpg

比如在搭餐的饮品上,Wok by O’BOND 提供的是中式辛香料的风味调酒,以这个清楚的主轴,来衬托大中华料理的风味特色。他将原本用在料理中的新鲜月桂叶、山楂和花椒来设计调酒,让新鲜的香料带出活泼的味觉气息。对比于 Tei by O’BOND 的细致品味,Wok 调酒倾向做成“曲线大、浅显易懂”的风格,适合搭餐,也适合团队出餐。

尽管 Wok by O’BOND 品牌设定上不以茶为特色重点,但是团队对于台湾茶深厚的理解,依然可以在用餐过程感受到。例如搭餐的清口气泡饮,是用台北南港产区带有白花香的包种茶,萃取后打入二氧化碳气泡而成,清冽芬芳。套餐结尾搭配的老茶,年份超过 20 年,是餐饮团队的搜集成果,为一餐划下厚实饱满的句点。

67ac5f721571e.jpg

当主厨、摘星之后生活会改变吗?

曾治淮跟刘明杰认识多年。疫情时他离开乐斐,原本规划去东京 SÉZANNE(名列 2024 年亚洲 50 最佳餐厅第一名)担任二厨(Chef de Partie),但签证申请不顺,刘明杰便找曾治淮筹备开面店品牌,做着做着,便加入了 Wok by O’BOND 的团队。

担任主厨,对曾治淮来说,挑战主要在于“负责”。

过去在乐沐时期,其实曾治淮已经开始有管理的经验;但担任主厨,意味着承担更大的压力,“要卖自己的脸”,也没办法抱着太实验性质的心情来创作,心情上是相对比较紧张的。但他不负伯乐赏识,他与团队的努力在 1 年后收到米其林指南一星的肯定。然而这对年轻的主厨与经营者,对于摘星有更深刻的理解。

“拿星不会说是做对了。”刘明杰分享:“我会说我们做的事情被认同了。”

“摘星后,会有一些新的客人来,他们不一定熟悉我们平常在做什么。”曾治淮分享他的思考,维持步调与品质是基础的,“我们必须在不理解的客人前站稳,跟他们分享。”

Wok by O’BOND 的氛围跟一般的中餐厅不相仿,低调的外观,墨绿与朱红为空间主色系,灯光暗,搭配 Deep house 的曲风,感觉又 Fusion 又洋气,气氛至上,“如果客人想要很纯的台味中餐,那可能有其他的选择;但如果想要不同的用餐体验,Wok by O’BOND 是个好地方。”

67acbb87d8e19.jpg

编辑特写:讨论菜单很像做品牌

对刘明杰来说,讨论菜单很像在做品牌(Branding),要确认跟客人的沟通内容,且符合餐厅的风格形象。

分工上,通常是刘明杰先提出很多想法,曾治淮再针对大方向来回应、加以定调。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做很多的文献研究,比如接下来的新菜单会向酒家菜取经,因此两人研究了什么是蓬莱阁的中式料理,什么是历史中仕绅跟日本官员喜爱的料理。

也因为做菜单类同做品牌,曾治淮换菜单是一整套 13 道菜全换,是不容易的挑战。

接下来,刘明杰在泰国有开店的计划,时间点在 2024 年底以及 2025 年春天,店型是高空酒吧以及综合夜店氛围的单点制餐厅,由曾治淮担任厨艺总监。这让两人三不五时往返于台湾与东南亚之间,但不同的文化美食也因此带来更多做菜的灵感,让人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67ac58b51ca58.png

67ac5a3ccd7f5.jpeg

责任编辑:Atomy,摄影:邵耀纬,文章首图:邵耀纬,图片提供:Wok by O’BOND。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