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中餐日作”火出国门?又一家粤菜 omakase 拿下米其林

名厨访新 编辑/ 金庭 2024.01.05

2024 东京米其林指南榜单中,一家选址在东京港区新地标虎之门附近,开业不过一年有余,最多仅可容纳 17 个人同时用餐的粤菜馆子「港式料理 鸿禧」新晋一星殊荣,为日本米其林星级中餐大家庭再添一员猛将。

658e9ab83649f.png

摄影:八木竜馬

这家打着正宗“港式料理”的旗号,并请来粤菜经验丰富的香港大厨坐镇的餐厅,菜品呈现究竟是“入乡随俗”地迎合日本人口味,还是坚守粤菜五滋六味、精致浓醇的本格?海外米其林到底懂中餐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中餐日作”的日本本土逆袭

“鸿禧”两字出自《宋史·乐志九》:“宝命自天,鸿禧锡祚。”意很多、很大的福气,象征洪福齐天、吉祥如意的中式意涵。店招低调地闪烁在深蓝色的墙面上,穿过内敛的木门,所有在凹字形板前用餐的食客,仿佛也承蒙了这份好运降临的美好祝福。

658e99426a4b6.jpg

板前用餐位,摄影:前川明範

如大多数日式职人店一样,为了能让厨师更好地服务食客,照顾到每个人的用餐体验,餐厅只设 11 个吧台座 ,两间包间(分别可容纳 3 人用餐,也可以合并成一间,供 6 人同时用餐)。

658e97d3d1079.webp

包间座,摄影:三橋優美子

主厨覃志光,1963 年生于香港,16 岁时投身烹饪行业,从烹饪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香港「21 会所」、「香满楼」、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夏宫」餐厅磨练料理技艺,37 岁时去到日本。2002 年,他加入东京丸之内的「福临门海鲜酒家」(现已更名为「家全七福酒家」),其后辗转名古屋和大阪分店,在福临门工作了整整 14 年半。2016 年,他转入威斯汀大酒店「龙天门」餐厅,随后又因担任位于锦糸町(东京墨田区的主要商圈之一)的「South Lab Minakata」餐厅厨师长而受到关注。

658e99b53117d.png

覃志光,摄影:八木竜馬

2022 年夏天,覃师傅正式加入鸿禧,担任料理长一职。香港粤菜名店的出身,外加三十多年深研精钻,练就一身道地功夫傍身,从菜单设计,到每一道菜的出品都由覃师傅亲自把控,无形中为鸿禧打上了“传承香港名店口味”的金字招牌。值得一提的是,菜肴的交付也入乡随俗地采用了 omakase(おまかせ)形式,有 A、B、C 三套品尝菜单可供食客事先选择【注】,还可在套餐基础上单点清炖甲鱼、炸乳鸽、清蒸石斑鱼、佛跳墙等菜式。食客入座后,覃师傅会向其介绍当天的食材和菜肴准备并送上用餐愉快的祝愿。

A 为标准套餐,售价 18,0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900 元 )包括新鲜海鲜和脆皮炸子鸡,B、C 则是在标准套餐的基础上,增加了鱼翅、燕窝和鲍鱼的选项,售价分别为 25,0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1,250 元)和 35,0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1,760 元)。

658e9d8157817.jpg

隔着玻璃板,覃师傅在厨房里为食客烹饪菜肴。摄影:長谷川 潤

由于中式烹调难免烟火蒸腾,餐厅贴心地在板前用餐区与开放式厨房之间竖起耐热玻璃隔板,隔绝油烟侵扰的同时,也方便食客正视厨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锁定厨师的每一个烹饪步骤,见证原生食材转变为一道精致美馔的全过程。淋油、翻炒、颠锅、推、翻、搅、抹,覃师傅的现场烹饪,从形、声、闻、味、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五感体验。

匠心烹饪,还原食物质朴本味

粤菜崇尚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对食物的本味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作为地道香港仔,从小经历粤菜洗礼的覃师傅自然也深谙其道。他用匠心独具的烹饪方式,还原着食物最质朴的味道,让人们在繁复的日常生活中得以找到本心、常德,返璞归真。

脆皮炸子鸡

658e9b98654dd.jpeg

脆皮炸子鸡,摄影:三橋優美子

粤菜讲究“鸡有鸡味”,一套正统粤菜,自然少不了鸡肉菜式。鸿禧的招牌炸子鸡,选用与原产于广州的“龙岗鸡”品质、肉感相接近的本地鸡(来自茨城县的家禽养殖场),来重现正宗的味道。在用餐现场,覃师傅用热油现场浇淋整鸡的过程更是活色生香,霹雳吧啦滋滋作响,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焦棕色泽和浓郁香气,让人食欲大增。

658ea0d607e98.jpg

做脆皮鸡的过程,是对厨师烹饪技艺和体力的挑战。摄影:三橋優美子

覃师傅沿袭「福临门」生炸的做法,鸡身表面涂上醋和淀粉糖浆,风干 6 小时使鸡身保持干燥,然后再油炸。他将整鸡吊起,鸡脖上有个洞,油从洞中进去,再从屁股流出,油温要小火控制,从 60℃ 左右,逐渐升高至 180℃,期间要反复不断浇淋至少 100 次以上,直到鸡皮变成有光泽的琥珀色,鸡肉饱满起来、变得又肥又厚为止,这种做法既避免了鸡肉泡在油锅里而吸收太多油分,也让鸡肉嫩爽,皮香脆口,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稍凉也仍旧好吃。

658ea15dcce9c.png

反复不断浇淋至少 100 次以上,直到鸡皮变成有光泽的琥珀色。摄影:八木竜馬

上汤龙虾

658e9e1895bf5.jpg

上汤龙虾,图片摄影:前川明範

又是一道收纳了福临门粤菜精髓的主菜,鲜活龙虾用上汤生灼,上汤鲜浓的滋味,让人一秒魂穿福临门。覃师傅将老鸡,与金华火腿、瘦猪肉一同熬制 6 小时,吊出金黄色的上汤。于一家高档粤菜馆而言,制作高汤的手艺几乎决定了一家餐厅的成败,这是因为燕鲍翅等等高级干货,都需要“以汤定味”,鸿禧亦是如此。熬制高汤时,覃师傅将猪大腿肉改为小腿(小腿肉的胶质更足,所以风味和香气更浓),这看似小小的一处改动,却能让汤的余味更丰富,层次愈加饱满。

6593844015bae.png

烹饪前,覃师傅会先向食客展示鲜活的伊势龙虾。摄影:大鹤道信

伊势龙虾被切成两半,先过热油炸制,再与蒜蓉、姜片一起在锅中蒸熟,然后淋上温热的高汤,使得龙虾呈现溏心状态。此外,介于日本食客的口味需求,覃师傅在为上汤龙虾调味时,还特别加入了与甲壳类海鲜味道十分契合的日式味噌,用味噌自带的甜味平衡海鲜微苦的味道,多重鲜味层叠交织,冲击味蕾。

清蒸红斑鱼

粤菜同样看中“鱼有鱼味”,清蒸鱼,便是老牌粤菜馆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经典菜。看似“清汤寡水”,全无技术可言,但要根据鱼的种类、尺寸,拿捏蒸的火力、淋油温度,掐准刚好“断生”的时机,让做出来的鱼鲜美且富有弹性,呈现最佳的口感状态,却是实实在在考验厨师的经验。

658e9b6f49484.jpeg

清蒸红斑鱼,摄影:三橋優美子

石斑鱼是广州、香港一带酒楼常见的名贵鱼类,红石斑身价尤其不菲。鸿禧每日从丰洲海鲜市场采买鲜活红斑鱼,并存养在餐厅水箱中,现捞现加工。据覃师傅介绍,要做好这种鱼,关键在于如何清洁它的内脏。从厨房鱼缸内“新鲜打捞”的活鱼,要先刮去鱼鳞,清理鱼鳃、内脏,再把鱼血冲洗干净,彻底杜绝腥气,将葱丝放在蒸好的红斑鱼上,快速淋上热花生油,发出滋啦的诱人声响,最后淋上鱼露即大功告成。

659371c878e1c.png

每日从丰洲海鲜市场采买鲜活红斑鱼,摄影:八木竜馬

传统港式吃法是将酱汁浇在米饭上一同食用,为此,覃师傅也贴心奉上一碗用云井窑土锅炊熟的日本大米饭,让日本食客也体验一回汤汁拌饭的快乐。

蜜汁叉烧

65937fe013cea.jpg

图片来源:mackeymakimoto.jp

烧腊也是餐厅的一绝,制作叉烧时,覃师傅选用肉质细嫩、丰美多汁,即便是肥肉部分也请甜不腻的鹿儿岛黑猪肉(也叫“萨摩黑豚”),使用混合了生抽、麦芽糖的特制腌料腌制后挂在特制的叉子上,放入炉内烧烤,当叉烧烤得油光顺滑,表皮稍带焦脆时,再刷上用麦芽糖调制的蜜汁后,色泽通红透亮,裹着闪耀而粘稠的蜜糖壳。烤到半焦状态的肥肉在口里融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竹笙羊肚菌炖翅

658e9bb179241.jpeg

竹笙羊肚菌炖翅,摄影:三橋優美子

传统粤菜,自然少不了燕鲍翅肚等“干货”,而它们的泡发、高汤的调配等也是让粤菜师傅功力见真章的最佳试验田。厨师需要准确评估干货的个体情况,如尺寸、重量、干燥程度等等,微调返水时间和水量,以达到最佳涨发效果。

65937609c8b83.jpg

鸿禧精选的各色干货,摄影:三橋優美子

鸿禧采的鱼翅菜式,都用纤维厚实、翅针粗壮的海虎翅。覃师傅将鱼翅“酿”入竹笙的“网兜”中,与羊肚菌一同炖煮。由于鱼翅本身无特殊味道,主要提供筋道而柔滑的口感,羊肚菌的特殊香气,以及高汤的鲜醇,在火候与时间的加持下,通过竹笙的空隙,慢慢渗透、包裹住鱼翅,荟萃山海精华,滋养每一个味蕾。

港式酥皮蛋挞

658e9e4355d40.jpg

港式酥皮蛋挞

吃完咸的,再来点甜的。一顿饱餐之后,一只只新鲜出炉、烫得烧嘴的蛋挞隆重登场。覃师傅按香港传统配方,选用法国产的发酵黄油制成酥皮,挞皮层层叠叠,咬一口酥得直掉渣。现烤的港式蛋挞散发着阵阵奶香,香甜嫩滑的挞心让人毫无抵抗力,瞬间让人魂穿茶楼冰室,勾起属于老香港的市井回忆。

658e9e5c09fbb.jpg

随蛋挞,还会附上一杯日月潭红茶解腻

随蛋挞一同上桌的,还有一杯日月潭红茶。高山茶特有的清扬香气、醇厚滋味,以及馥郁花果香,与蛋挞相搭配,不仅缓和了浓烈蛋香、油香带来的腻感,也让餐后甜点的滋味层次变得愈加生动,把香甜推到极致。

中餐,无法用数据衡量的艺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中餐馆约有 50 万家,疫情过后,中餐在海外发展的势头不断膨胀。作为海外中餐大军中的一员,鸿禧将传统港式粤菜烹饪技艺,与日本本土食材、料理习惯相结合,沿袭经典风味的同时,还融入日式待客艺术,不仅从一众“日式中餐”杀出重围,让日本食客尝到地道中国味,更走出了自己的“中餐日作”之路。

6593817c1f044.jpg

鸿禧,即为“大福”。摄影:三橋優美子

与外国料理相比,中式烹饪无法用具体数值来衡量,充满不可控性。食材搭配、烹饪火候、咸淡调味,全凭师傅的经验,是只有经过时间的淬炼才能完美呈现的料理艺术。诚如英国美食作家扶霞在《寻味东西》中所说的那样——“一顿好的中餐,就像一部上佳的音乐作品,高低起伏、光影交错,温柔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交相辉映。”鸿禧的菜大抵便是如此,对味蕾的刺激抚慰交替出现,各重滋味此消彼长,达到完美的平衡,让口腹与心灵都无比愉悦。

你在国外吃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中餐呢?欢迎与我们分享,让国外世界更了解、更欣赏中餐。

-end-

6260b10a865d8.jpeg

文中未经特别标注的图片,皆来自:鸿禧。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