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香港本地食客与外籍人士喜爱的新派粤菜餐厅口利福(Ho Lee Fook),在前任主厨 Jowett Yu 的掌舵下风光许多年,而后于 2021 年迎来一位新任主厨,既是中国香港餐饮圈的新面孔,更是粤菜一级战区中少见的女性厨房主管。
口利福在她的带领中,于 2022 年 9 月入选《香港澳门米其林指南》;她本人亦在 2023 年初获得《Tatler Dining》年度 Local Champion 奖项。这名个头娇小、眼神笃定的女生,究竟什么来头?
ArChan Chan(陈洁盈)在香港理工大学观光管理学院修读期间,从万豪酒店(JW Marriot)的厨房实习开始她的厨艺生涯,随后离乡至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修业长达 14 年,练成一身武功才踏上回家的路。
不确定,所以要试试看
求学期间的 ArChan 便与同龄人有些不一样,课堂上多数女孩都对厨房里各种热烫的烹饪设备表现出害怕,只有她自告奋勇负责操作;观光学院同届的 300 多位学生里,仅两人选择进酒店厨房实习,其中一个是男生,另一个就是她。
到万豪酒店面试时,人资主管再三确认:“你确定要来厨房实习吗?很辛苦喔。”ArChan 帅气地答道:“我就是不确定,所以才要来实习呀。”
意识到自己对于商业厨房运作一无所知,ArChan 务实地经历一轮酒店厨房各部门的洗礼,即便身陷自助餐的开生蚝“地狱”,一天撬开一百打的生蚝,开到双手都无力转动门把,也未曾浇熄她对这门职业的热情。这下确定了,日日与锅碗瓢盆为伍就是她想做的事。
热爱炒锅的女厨
在学院导师指引之下,ArChan 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知名观光食品学校 William Angliss 进修,也是在那时候,接到名厨 Andrew McConnell 来电,邀请她加入他旗下的 Cutler & Co,这份朝九晚十二的 Fine dining 餐厅工作,便是 ArChan 作为一位专业厨师的职涯起点。
彼时刚入行,还未确立自己的烹饪路线,只是像块海绵般疯狂吸收,也幸好跟到一个事业版图不断拓展的老板,ArChan 身为创业部队的成员,为 Andrew McConnell 开过各种餐厅,五年半下来,已不可同日而语。脱胎换骨的她,决定前往悉尼的韩国餐厅 Moon Park 开启新篇章。
“当你为集团工作,你学到的是比较大规模的层面像是管理、招募和评鉴等等,学的是一个体系。但我在悉尼待的餐厅大部分是独立经营,必须抛弃一切所学,才能去学到新的东西。这些小餐厅,几乎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我会说那个冲击是更大的。”
没有集团的庇护,ArChan 在更为劳苦的工作模式中深刻理解一门生意要怎么存活,亦在澳大利亚多元的菜系环境中逐渐辨认自己对于炒锅的热爱,”如果你问我,只能选一项烹饪设备,要我在厨房里一天工作 15 小时、一周工作 6 天,能让我如此投入的也只有炒锅了,不知为何它就是对我充满魅力。“
也因此当 Andrew McConnell 又将在墨尔本开设新餐厅,这回是一间名叫 Ricky & Pinky 的中餐馆,去电请 ArChan 接下主厨的位置,她的第一个提问不是薪资亦非工时,而是──“那里会用到炒锅吗?”
精致中餐的核心无关摆盘美观
Ricky & Pinky 的职务是 ArChan 首次被赋予主厨的重任,同时促使她思考如何把中餐做得摩登诱人。那时身处的国度与尚未形塑的文化自信,让她不免需要迎合某种西方人对中餐现代化的想象,如今已然老练的厨师回望过往,看到的是自身青涩的背影。
“我们常常看年轻时做的东西,总会想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开始营运 Ricky & Pinky 的时候,确实一心想着怎么让中餐现代化;当然现在的我会告诉当时的自己:就做你觉得正统而美味的中餐就好了!”
不过也有现在看来堪称令人得意的点子。她以香港的生炒糯米饭为灵感,试图把糯米做出那种软糯带嚼劲又有些酥脆的质地,“你不可能真的生炒它,因为会花非常久的时间”,她将煮熟的糯米饭放在托盘里压扁变成米饼,待冷却后切成块状再翻炒,加入类似用于煲仔饭的酱料,营造甜稠的风味口感,最后洒上肉松,成品即是外层香脆、内里黏软又不失嚼感,还有令人熟悉的港式甜豉油滋味。
随着阅历增厚,再加上大班楼在世界舞台的成功,ArChan 看待新派中餐的心态很不同了,“你不需要改变摆盘,不用刻意让菜色看起来很美观。我现在仍然能把中餐做到现代化,但做法不会是把形式弄得更现代或更西餐化,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以糯米饭这道菜来说,我怎么缩减它的烹调时间又仍保有那些我想要的传统味道,这才是关键。”
她来到口利福后,心念着要放上菜单的第一道菜,就是在风味上决胜负。
陈蒜豉油粉丝蒸蛏子皇
ArChan 向来爱吃蛏子,去了澳大利亚才发现这世上不是随处都有鲜活的蛏子可吃,只能藉由每次返港探亲时大吃一顿解瘾。终于又回到拥有活跳跳蛏子的城市做菜,说什么也要写入菜单。
但是如何把一道全港海鲜酒家、粤菜餐厅都在做的「蒜蓉豉油粉丝蒸蛏子」做出自己的风格?这题不容易呢。
“我不想要改变它的形式,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但我决定要加入陈蒜豉油。这陈蒜豉油除了有一般豉油的风味,还有点醋的酸香和大蒜的发酵气息,我觉得那微妙的酸感会更加开胃。”
自制陈蒜豉油的想法源于她在韩国餐厅的经验,他们会提供豉油腌洋葱(Yangpa Jangajji)给客人搭配烤肉解腻,与陈蒜豉油拥有类似的风味调性。口利福的陈蒜豉油是将蒜头泡在醋水里腌制一周,接着加入特鲜生抽、冰糖和醋,陈放一个月后过滤煮沸再让它静置发酵。
“我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你吃遍香港可能十多个地方的蒜蓉豉油粉丝蒸蛏子,你会觉得口利福的最好吃。”
小炒王
一如中国台湾的「客家小炒」有各家之言,「小炒王」在香港也是类似的地位,要做得出众,显然又是另一道难题。ArChan 首先看到的是,人们在吃小炒王这道菜时,无可避免的窘境。
“很多餐厅做小炒王,都会加入坚果像是腰果之类的。我喜欢在吃小炒王的时候,可以把所有食材都一次夹起来,但坚果通常都是会掉落在盘里的那个元素。”所幸她频繁走逛街市,让她觅得一件少见的材料──花生芽,尝来近似寻常豆芽菜却带有独特的甜味,“我就想,能不能用这个花生芽取代坚果的角色?”
摘掉发芽的花生头,只采用芽茎的部分;看上长洲的虾干,味道好又仍保有些许湿度;把鱿鱼换成更感奢华的鲍鱼,蒸过切块再炒;必备的银鱼,取经炸后洒落铺顶的门派;其余韭黄、酒菜和菜脯等要角皆按传统食谱老老实实处理,最后放点辣椒油,成就一道咸鲜甜辣、滋味层次丰富的小炒王,属于 ArChan 的“用筷子一夹,所有食材都能吃到”的小炒王。
无论是陈蒜豉油粉丝蒸蛏子皇或小炒王,形貌皆为传统样态,但在风味口感甚至是食用的体验上积极调整,以 Fine dining 的心思与工序来烹饪中餐,又何须在呈盘时向强势文化的美学妥协呢?
当机会来敲门
在正式踏上归途前,ArChan 先逗留新加坡一阵。LeVeL33 这家全球地势最高的精酿酒厂餐厅向她发出行政总厨一职的邀请,即便她对中餐的向往已从对炒锅的热爱中渐渐发展出来,但是那间配备精良的西餐厨房与高级总管的工作,恰好是让她发挥澳大利亚十年所学之处,“有机会来敲门的时候,我都蛮乐意接受的。”
澳大利亚十年,仿佛是另一场时程较久的“酒店各部门实习”,任何没做过的菜系来到眼前,都投入尝试,长期的西餐训练是她厚实的基底,另一根支柱则是她身为香港人从小到大所培养的东方味蕾;回到香港前,她看似迟迟未决人生的烹饪路数,但正是透过这个“来者不拒”的过程,徘徊于东西之间,ArChan 才得以厘清心之所爱。
于 LeVeL33 担任行政总厨期间,她还同时进行一项书写香港传统食物的计划。墨尔本的出版社隔海邀约──“同样的,有机会来敲门嘛”──请她撰写《Hong Kong Local》一书,收录六十来则食谱。人吃家乡菜,可未必会煮,这意味着 ArChan 必须做大量功课并多方测试,才能把自己习惯的味道化为明确的烹调步骤。在主管西餐厨房时,又走一趟钻研香港食物的旅程,无形间似乎终于为她指出未来的去向。
这或许是为什么 ArChan 在口利福做着地道的中餐,依然能见西餐的影子。
是日鱼鲜
粤菜餐厅的餐牌肯定不能少了一尾鲜美的蒸鱼,鱼种反映时令,烹调手法也会换季。这天采用鱼头扁平的方脷鱼(Macao Sole),去除令西方食客苦恼的鱼皮,宛若一大片鱼菲力,接受度更高。
蒸熟的鱼,放上葱蒜丝与辣椒丝,以及特别邀请供应商寻来香港少见的新鲜青花椒,热油浇淋而下,激发这些辛香料的风味。只见 ArChan 细心舀出多余的油脂,这才加入自家调配的蒸鱼豉油,最后点缀金桔片和少许金桔汁,十足夏天感的滋味与卖相。
港式蒸鱼一般不见柑橘类水果出现在盘里,正因为 ArChan 的西餐背景令她认为在料理中增添酸味能让菜肴的味道更加平衡,才有如此亮眼的一笔,而金桔特有的幽微苦韵以及新鲜青花椒的芬芳麻感,更让一碟寻常的蒸鱼,升华成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香港唯一粤菜女总厨
抱持着终究要返还香港的念头,ArChan 结束十多年的海外闯荡,口利福的总厨之位,好似特地为她准备的,这个不能没有炒锅、写过一本香港食谱书的女生,总算在她的练功历程中找到想要专精的科目。
而今一跃成为香港餐饮圈台面上唯一的粤菜女总厨,ArChan 或许相对同业的许多女性来得幸运,但她并非没有经历过职场霸凌。
当在澳大利亚的厨房中遭遇不平等的对待,她的处置是直面恶意,“在厨房里工作,你要不表现得很消极,就是要显得很有侵略性,对我来说这两者都太极端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何维持坚定(Assertive)的姿态。”ArChan理性而坚定地向不友善的同事表达她值得更多尊重,不带情绪也毫无挑衅,对方的态度因此有所改变,“我觉得这对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女性,可能会是很受用的一个方法,如果你坚定地站在你的立场,人们是会知道的。”
至于对女性更具重重挑战的中餐领域,ArChan 笑说:“我不太担心体力的部分,毕竟奥运也有女子举重的项目,要举 150 公斤,炒锅可没那么重啊!”事实上她不仅维持健身的习惯,还加入集团的龙舟赛队,这让她充满应付厨房工时的能量。
“我并不觉得自己特别有天份,我只是感觉很幸运,能在工作上找到想做的事。如果我可以做到,你也能做到。”
-end-
首图及内文摄影:Tommy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