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代,花田喜彘以科學式、守護動物福利的養殖系統,創新台灣豬風味價值。
頂著留英資訊與 MBA 雙碩士的光環,張勝哲在 2008 年離開繁華的科技業,主動回到家鄉彰化田尾,接下阿公半世紀前開始經營的養豬場,並創立「花田喜彘」品牌。現在花田喜彘豬隻數量約 5,000 頭,讀冊人頭家認為台灣豬應當走向科學化、風味精緻化,並串連各領域專業創造共好。
「就算在舒適圈當上 Local King,一旦跨到別的領域,你又變成零了。」跨領域很艱難,但也只有不斷跨域學習和溝通,才能應變時代變化,找出可獲利的商業模式。
科學為用,自然為師
「花田喜彘」提供永隆牧場單一牧場的豬肉,張勝哲將手指向外圍的三合院,說明牧場最早位址其實是冬粉工廠,六〇年代響應政府的養豬政策,阿公張柱於是加碼投資畜牧業,並出國取經、引進純種豬,打下堅實基礎。
會計業出身的父親張永良被阿公叫回家幫忙後,著手升級自動化餵飼、污水處理、人工授精技術、環境改善等作業。張勝哲在 2008 年接棒,進一步循數位化、數據化的道路,以養出快樂、美味又多產的豬為目標,目前共畜養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盤克夏(六白黑豬)、⾼畜⼀號⿊豬及綿羊豬(匈牙利國寶豬)共 6 個品種。
台灣前三大養豬縣市是雲林、屏東、彰化,但事實上,豬更喜歡溫帶乾燥的氣候,生活在高溫多溼的環境容易生病,因此有「大豬怕熱,小豬怕冷」的農村諺語。張勝哲的科學化管理手法以深度了解豬的生長習性為基礎,並結合大量實驗觀察,包括嚴謹控制環境溫溼度,磅重監控增長率,以及引進水料系統,與畜試所合作將格外農產品(胡蘿蔔、地瓜)或農餘發酵成飼料。
而污水與臭味問題,則透過廢水資源化,生產具市場價值的光合細菌菌體資源,同時減少剩餘污泥,搭配好消化的飼料、密閉式出風口、高架式隔離排泄物等手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你知道豬也分社會階級嗎?張勝哲興致盎然地播放實錄影片,說明為了兼顧養豬效率與提升動物福利,他從荷蘭引進群養個飼⾃動智慧化餵養,嚴密監控每一欄豬吃了多少飼料。從中也發現強勢的豬老大吃飽後,有霸佔地盤的心機,所以需要特別隔離。又如豬隻打架,噴灑精油粉末可讓彼此「氣味相投」,促進豬群和諧氛圍。
而豬也像人一樣發情不分季節,他發現如果讓發情母豬主動拜訪關起來的公豬,配種成功率會更高。「飼養一頭懷孕母豬的每日成本大概是 100 元,4 個月孕期的成本就很可觀了。」因此更仰賴科學系統評估每頭母豬的生育狀況。若是生得多,也要有代養機制因應。
知識為本,應變時代風氣
張勝哲觀察,台灣養豬業有大者恆大的趨勢(2018 年 42% 養豬場占 70% 養豬頭數)。當物價上漲,造成各項成本拉高,而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重視營養健康、排斥肥肉,以及看重動物福利等,養豬業者更要透過智慧養殖法,在降低成本同時提高豬的品質。他嘆一口氣表示自家綿羊豬太肥了,目前正進入畜試所做品種改良,希望和六白豬和高畜黑豬雜交後,可以誕生肉質類似、油脂相對不那麼肥的豬。
藍瑞斯和約克夏雜交的豬隻繁殖性能好,杜洛克瘦肉率比較高,雜交藍瑞斯、約克夏及杜洛克 3 個品種的白豬可以優化基因,但成功率還是很有限。「上帝是公平的啦,很難有一頭豬長得又快、又健壯、又好吃的。」張勝哲說。但油花分布多的豬也不見得比較難賣,張勝哲觀察燒烤業就比較喜歡較年輕的豬,因其肉質較軟嫩,稍微烤一下、刷上厚醬依舊美味無比,而比較不用考慮豬肉的風味,就如土雞和白肉雞的差別。
儘管豬是台灣農業產值的第一名,但養豬業的進化很有限,張勝哲認為除了受設備、飼料、藥品與疫苗等基礎因素影響,大環境與民生消費習慣改變,以及過去受口蹄疫影響不能出口,或是屠宰場環境不符合國際認定標準,都密切影響養豬業的繁榮。他強調:「不管哪個產業,產值夠大才可以支撐產業一直往前走。」
風味挑戰,一品、二料、三管理
「養豬是很大的學問,養得好很難的!我們的初衷是把豬養好。」回想剛接下家業時,張勝哲前 3 個月就瘦了 8 公斤,前 3 年他不是留在豬場裡面學習,就是到處上課。後來在台大進修時認識胡蘿蔔業者「VDS 活力東勢」,和地瓜業者「瓜瓜園」,隨之有了格外品應用的共好合作。
他用一品(品種)、二料(飼料)、三管理,說明豬的風味是累積在脂肪裡。實驗發現,額外餵食胡蘿蔔和地瓜的豬,豬肉抗氧化性比較高,吃起來也比較鮮甜、沒有油耗味。
而面對消費者的募資活動,與主廚、咖啡師合作開發限定套餐,都為跨領域合作和市場知名度打開新契機,讓花田喜彘跨出 B2B 的傳統,以 B2C 打亮品牌,搭配後期的社群行銷與媒體邀約報導,才迎來爆炸性成長。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們希望當主廚的好朋友。」他頑皮地說,和 Fine dining 主廚合作常遇到「機車」的狀況,例如要用豬血做甜點,就不能採取加鹽或檸檬酸鈉的方式保存,最後他發想出急凍的方式。亦有主廚只要求戰斧部位,但同時切掉五花跟里脊後,如何分切讓剩餘部位更好賣,也是一門學問。
他希望主廚和消費者能理解,豬沒有部位好壞差異,而是在於料理與包裝手法。像是腿庫因為油脂多不討喜,但打造成精緻義大利料理,就能提升台灣消費者的興致,希望未來能以互利共好的模式,創造飲食產業的正向循環。
請張勝哲推薦一樣產品,他大推五花肉這項罪惡的快樂,一邊強調五花肉是豬肉的精髓所在,一邊不忘老婆的健康叮嚀。「吃有時候就是一種 Feel 啦!我個人覺得肥肉最好吃就是了!」
產地職人:花田喜彘
產地名稱:彰化縣田尾鄉
產品特色:與時俱進,知識為本、科學為用、自然為師。
職人:張勝哲
創辦時間:六〇年代至今,三代養豬
社群:永隆牧場、花田喜彘
在地精神:從六〇年代開始發展品種選育,發展現代化牧場,並重視動物福利,實踐產業與自然共好。
-end-
攝影:見見美、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