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京都二星法式中餐 VELROSIER──是和諧的味覺交響曲還是失控的風味列車?

專題 编辑/ Charlie 2023.08.21

【新中餐浪潮・京都】

法餐背景轉向中菜烹飪的主廚,信仰加法料理哲學,他能在日本各種中式料理的路線之爭中,找到自己不拘一格的路線嗎?

炮爐上的火光,忽然點亮了這間如黑盒子般的時尚餐廳。

捲起袖子的 VELROSIER 主廚巖崎祐司(Yuji Iwasaki)在開放廚房甩著中式炒鍋,清脆鳴亮的鏗鏘聲取代背景音樂,吸引身著正裝的客人們放下銀白刀叉,肅靜觀賞──「 中菜 」一詞,儼然成了一場全感官的演出。

VELROSIER 是近期京都最受矚目的話題中餐廳。2019 年,該餐廳從日本兵庫縣搬至京都,2021 年即獲得京都米其林一星,入選隔年更迅速超車,升至二星餐廳之列。

餐廳經營人兼主廚巖崎祐司,早期從法餐起家,後來轉換跑道,在不少國際酒店品牌中餐廳磨練廚技,擁有逾十年的中菜訓練,而後創辦第一間自己的當代中餐廳 VELROSIER。

64e325d56a541.jpg

以黑色為基調的 VELROSIER。攝影:Charlie

VELROSIER 以黑色為基調,低調又神秘的空間氣質,暗示了具實驗性的料理風格。但乍看之下,以法式技巧解構、重組中菜,此概念並不新鮮;然而,細究其風味,會發現它更大的企圖,是打破「中華料理」與「中國料理」的路線之爭,創造不受「道地」拘束、定義的新中菜。

朝著無人經歷的滋味前行

一般來說,「中華料理」泛指受中國料理影響,但經過日本在地調整而生的料理,例如餃子、天津飯、八寶飯等。但隨著時間演進,日本人也開始有意識地區分「中華料理」與原汁原味的「中國料理」,2022 年「ガチ中華」(道地中菜)甚至躍為日本當年度流行用詞。

但巖崎祐司顯然並不想在這兩者之間選邊站。事實上,經營餐廳之外,他在 VELROSIER 開設的 YouTube 平台上,上傳各式各樣的中菜教學影片,示範料理從天津飯、唐揚雞等中華料理,到正宗的粵式蘿蔔糕、蜂巢芋角,皆匯集在同一頻道。

餐廳內供應的無菜單套餐,更是跳脫規則。2022 年躍升二星,《米其林指南》評價 VELROSIER 有著「肆無忌憚的創造力」。餐廳也闡明宗旨:對中國菜做出原創詮釋──以日本對食材的尊重、全新的風味組合,自由表達──朝著以前無人經歷過的滋味前行。

64e3261e1c75f.jpg

雞節茶湯。攝影:Charlie

第一道菜,餐廳端出一席茶器,以及一只勃根地紅酒杯(Burgundy)。侍者持茶壺,向酒杯倒入琥珀色的炙熱湯品──但並非傳統的上湯,而是將老母雞,參考柴魚片的製程,刀削成片、熟成乾燥,製成「鶏節」(とりぶし),再如沖煮茶湯一般,奉上沖式雞湯。

VELROSIER 的前菜並不複雜,概念簡單、組合精巧,像是一道開胃小點「炸珍珠」,為爆米香搭配櫻鱒卵,既是視覺的相映,組合上也形同華人熟悉的「鮭魚卵壽司」。另一道「荔芋角」,則致敬經典中式點心「蜂巢芋角」,但改為日本里芋。

64e3265587d2d.jpg

致敬「蜂巢芋角」的荔芋角。攝影:Charlie

上半場的最大亮點,是點綴著絢彩花卉的黑色漆器盒中,那一顆形似馬卡龍、實則最中餅的點心。

餡料是漬於紹興酒的鵝肝、酸漿果(燈籠果)以及蜂蜜熬煮而成的果醬。冰鎮的鵝肝,像是纏繞著酒香的奶油,風味近似粵菜頭盤常見的醉肝,搭配鮮亮酸甜、口感黏稠的酸漿果醬,成就馥郁但和諧的美味。

64e3268a02f3f.jpg

招牌最中餅。攝影:Charlie

味蕾遭遇衝擊,不是好的那種

但進入熱前菜、主菜,VELROSIER 的畫風丕變,改以多重食材的堆疊、炫技的料理技法。

首先是鎮店招牌「餃子」,巖崎祐司以經典中華料理「焼き餃子」(煎餃)為原型,進行解構、重組。日式餃子的特徵是餃子皮會擀得薄透,再煎至金黃脆皮,VELROSIER 則將餃子皮炸成一片薄酥圓盤,下頭墊著燙口的雞蛋羹、豬絞肉與蔬果丁,上桌後再由侍者豪邁地舀上一大匙的韮菜刨冰。

64e328c33b5a1.jpg

解構餃子。攝影:Charlie

入口後,冰與火的溫差撞擊,刺激舌尖、延遲風味的辨識,但隨著溫度均勻融合,韭菜的辛嗆融入溫熱的脆皮與餡料,熟悉的滋味浮現。這是一道像煙火般的日式餃子。

然而,緊接之後,過於複雜、不相襯的食材層疊,令整體菜單走向味蕾的壓力測試。

一道擺盤形同「疊疊樂」的熱菜登場,由下而上分別是當季的白蘆筍、螢烏賊、五花肉片、炸成絲條的春捲皮⋯⋯概念正像是「倒過來包的春捲」。其實,放諸中國、台灣各地區,春捲的餡料確實沒有一定規則,卻很講究食材之間的融合呼應。

64e328f184796.jpg

令人匪夷所思的解構春捲。攝影:Charlie

螢烏賊搶眼的鮮味,與白肉的油脂、白蘆筍的水份,在口中攪和成面目模糊的滋味,佐醬日式甜醬油、鹹蛋黃醬汁,也無助於平衡這失控的組合,只能將食材個別食用,失去「春捲」的本意。

下道菜則是裹著絞肉、芹菜泥的炸鮑魚,蘸醬為一匙甜辣醬與一匙米莫萊特起司奶醬(Mimolette),同樣未能搶救疲乏的胃口。緊實彈牙的鮑魚,與鬆弛的餡料,一刀劃下即就地解散,兩款蘸醬衝突對立,組合令人匪夷所思。

事後細細解讀菜單,才瞥見同道菜色,曾有以蝦漿取代鮑魚的版本──這才理解,這道菜的原型該是蝦捲。然而,蝦肉與鮑魚質地天差地別,未經思慮的置換,顯得亂無章法。大量使用油炸的烹調手法,也使得後續主菜的炸 A5 和牛菲力佐炸肉丸子,令人無福消受。

64e32935eac70.jpg

食材置換未經思慮的炸鮑魚。攝影:Charlie

加法料理有賴對於食材的深度理解

近年來,不少餐廳、不分菜系,崇尚減法料理,將一道菜的元素精簡,凸顯食材本味。有名家認為,這起因於 Fine dining 進入 21 世紀,經歷概念顛覆的分子廚藝與新北歐料理風潮,萬事物極必反,飲食趨勢也勢必走向化繁為簡。

但對此,巖崎祐司曾提出,自己更堅信「加法料理」的哲學。他認為,廚師應致力於結合不同的關鍵食材,來創造新的風味,這項任務的難度是,料理人必須認知每個食材的特性與分別,在反覆的嘗試、試錯,來達到和諧、精緻的風味交響曲。

VELROSIER 的菜單確實反映巖崎祐司的胸懷大志,但在緊湊的菜單中,一味地加成,終究會發生邊際效應遞減的反效。味蕾的刺激,從驚艷走向疲乏,最終厭倦。

VELROSIER 並非八○年代盛行於日本的「想像的中華料理」,餐桌上已看不見用番茄醬取代花椒、豆瓣醬的乾燒蝦仁。但如何探索中菜的傳統與當代料理的新路,仍倚賴更多的時間與實驗去驗證。

-end-

64e3295f9e8cc.jpg

首圖及全文攝影:Charlie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