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下午 4 點 45 分,曼哈頓下東城艾倫街近德蘭西街(Allen & Delancey St.)的街口,一列看不見盡頭的隊伍,正盯著指針 5 點前的刻度躁動不安。這是北美第一酒吧每日傍晚營業前的序曲。
世界第 6 佳酒吧、北美第 1 佳酒吧⋯⋯Double Chicken Please(DCP)這間幾乎有「得獎體質」的賽事寵兒,由兩位來自台灣、年僅 30+ 的新生代──GN 及 Faye 主理,「獲獎」之於多數人,或許是最高成就的同義詞,然而他們的野心,卻不僅如此。
前廳與後廳,經典不敗與自由定義
DCP 店內空間狹長,為了使空間配置與動線合乎邏輯,將室內劃分前後兩段,運行兩套截然不同的遊戲規則:
前廳(Front Room / Taptail)因應紐約下東城(Lower East Side)夜店眾多、客群多半抱持續攤心態的特性,將重新演繹的 11 款低濃度經典調酒,大量調製後桶裝(On Tap),壓下出水握把,即可快速供應。
所謂經典再現,如 1 號酒以艾普羅香甜酒(Aperol Spritz)的概念為基,加入百香果提味,清爽易飲的口感,常是夏日熱賣款;5 號酒亦是常見的威士忌蘇打(Whisky Highball),以台魂入酒,用噶瑪蘭威士忌、龍眼乾、烏龍茶及少許蜂蜜,扭轉既定印象。面對不喝含酒飲、但想感受 DCP 無窮創意的客人,則有 12 號「高級版冬瓜茶」的選項,將台灣自助飲品區萬年不敗的身影,悄聲複製至此。
後廳(Back Room / Cocktail)則以工序、風味都更細緻的現調酒品為主,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擅於「設計改造」(Hacking Design)的 GN,解構一道道各地菜餚與甜品:日式冷麵、甜菜沙拉、芒果糯米飯、法式吐司,甚至是北海道知名伴手禮「六花亭萊姆酒奶油葡萄夾心餅乾」的液態化詮釋,都可在此尋得。
即將登場的墨西哥夾餅(Street Taco),不僅展現 DCP 翻玩更多可能的實驗精神,也再次呼應紐約充滿各式移民食物的地景。在後廳品酒,更像是品一種情境,一抹鄉愁,一段因食物而生的美好記憶。
前後廳定位不同、功能性也不同,看似為疏散人流的前廳,在團隊成員眼中,其實是為雞尾酒初心者所設的小型博物館前導區,透過經典入門,無需預約,輕鬆又充滿體驗之趣。而後廳隱蔽、私密性高,如特展般迎接「有目的性」的訪客,或許只有一杯的酒量,但那一杯帶來的驚艷感,足夠回味良久。
開業兩年半,北美第 1 名
世界 50 最佳酒吧第 6 名、北美 50 最佳酒吧第 1 名、雞尾酒傳奇大獎 (Annual Tales Spirited Awards)「世界最佳雞尾酒酒單」⋯⋯不少資深同業耕耘數年都未能取得的亮眼佳績,DCP 卻只用了兩年半,這段時間,同時也是疫情影響最劇、生活被迫轉換模式的時日。最壞的時刻,紐約曾因一道封城令而宛如空城,身處災情中心的 DCP,究竟如何突圍而出?
「坦白說,我們沒有確切的答案;這一切來得很快,如果每件事都有充裕時間照著企劃書走,我們或許就不是 DCP了,反而更多是隨機應變的滾動式調整,但每一步必須走得紮實,走得穩。」當問及如何在短時間內站上北美第一,酒商背景、善於經營社群與顧客關係的品牌經理 Tako,給出意料之外的回應。
初創階段的 DCP,打的是緊急應變戰,每當障礙排除,事情看似能繼續進行,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驚喜」。資金如此,空間、酒牌、工程、甚至疫情的不請自來也是。因此,得獎的時機點,自然也成為這一串待解混亂中的意外。
2022 年,疫情趨緩後正忙於形塑品牌輪廓的 DCP,首次入榜,便以第 17 名之姿,入列北美 50 最佳酒吧;同年 10 月,更一舉拿下世界 50 最佳酒吧第 6 名。
獲獎雖是極大肯定,然而對團隊而言,成名的「過早與過好」,卻也讓人措手不及。彼時店內空調及網路接連出狀況,領獎當下,DCP 正閉門施工,又紐約工程延宕之事常有,無法確切估算何時可恢復營業。「得獎了,但是內部維修施工因此大門深鎖,我們怎麼面對夥伴和客人?」
節奏還來不及放緩,2023 年 5 月,DCP 再度入榜,這次更越級打怪,一躍拿下北美第一。得知消息後,GN、Faye 及 Tako 3 人,僅僅開心慶祝了 5 分鐘,接著便小心翼翼地,端起獎項背後,現實的重量。
且行且珍惜,家人般的團隊
成名的重量,首先反映在大量湧現的人潮。訂位失利、挾帶怨氣的客人,把態度帶進店內,拿著放大鏡檢視每一道服務環節。約 40 坪的狹長空間涵蓋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每晚 250-280 位客人,對團隊夥伴的體能及心理素質都是考驗。
「得獎看起來很大,但我們每天面對的,其實是來自各方面的 Troubleshooting(問題排解能力)。」Tako 補充說道。從用 10 秒簡要向客人介紹前後廳的概念,到確保每一杯酒都在它風味與美學上的最佳狀態,DCP 的品牌精神,存在於每一次開口、每一次送收餐之間。
為了與獎項名實相符,3 人確實分工,將各自所長發揮到最大值。GN 味蕾絕佳,品過的風味,總能透過一杯調酒重現;Faye 轉譯 GN 的天馬行空,將其化作精準的量度與步驟,確保品質穩定並主責員工的服務培訓;Tako 替酒、替人,也替品牌說故事,將複雜的語言簡化,同時改善服務面可見的困境與矛盾。而 3 人共同做的事,是培養一群如家人般的夥伴,因為唯有如此,DCP 才有能量造更大的夢。
紐約餐飲業多採小費制,跳槽是業內常態,難以建立品牌忠誠度。「帶人先帶心」說起來容易,當國情不同、族裔不同,有時候不是高薪與貼心與否的問題。不同於紐約「抱團取暖」式、容易自成小團體的人種招募「潛規則」,DCP 團隊成員背景多元,不僅涵蓋多種族裔,也多的是非酒吧體系出身的人。比起帶著「該怎麼做」而來的產業老手,他們更重視成員面對事件的靈活與智慧。
DCP 不按牌理出牌、計畫追不上「靈光一閃」的野性,全需仰賴一群擁有共同信仰與價值觀的堅實部隊。為了留才,他們汲取台灣經驗,提供正職缺,同時給出極具競爭力的待遇,並定期舉辦員工教育課程,重整業內長期病態的體制。24 人的團隊,凝聚出超越家人或親密伴侶的絕佳默契與感情。
對於如何得獎,他們或許沒有答案,但對於如何共好、共創最大可能,他們有一套教戰守則。
兩個品牌,「巡演」世界的決心
多數人會好奇,得獎後的下一步是什麼?是拼搏世界第一?或另尋他處展店?
「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DCP 不只是一間雞尾酒吧,更是一間 Design Studio。」Tako 再次給出選項外的答案。
DCP 將前廳及後廳拆分為兩個品牌,以放山雞(DCP Free Range)及雞舍(The Coop)出發,前者延續現階段 Taptail 節奏輕快、季節性推出新品、美國街頭工業風與 Hip Hop 快歌的識別,吸引特質相似的品牌合作。後者則用以實踐他們更大的野心,「我們下一秒可能就在倫敦改車庫,用藝術展的形式介紹自己。」Tako 笑意盈盈地補充。
酒吧間互相客席串門子,或「佔領」(Takeover)他人的空間改造,這類常見的活動形式只是基本盤。團隊成員臥虎藏龍,除了有自己的平面、動態、互動裝置設計師外,行銷及活動企劃部門也相當強大,之所以「暫時」是一間雞尾酒吧,只是因為 GN 與 Faye 最擅長以酒對話。
2022 年十月店內自辦的 Mindcluck 活動,便是他們「不只是雞尾酒吧」的例子。
Cluck 一字,用以形容雞咕咕叫的聲響,而 Mindcluck 的複合字,多有讓人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含義。結合視覺、聽覺與味覺等多重感官體驗的 Mindcluck,只是一場序幕,未來將發展為系列活動,以 #DCPORIGINALEVENT(DCP 原創活動)為題,裝潢、設計、活動規劃一手包辦,與可預見的烈酒品牌,或其他跨領域夥伴如藍人樂團 Blue Man、創意團隊 MSCHF、街頭潮流品牌 Kid Super 等人合作,共製一場場顛覆想像的「演出」。
今年 10 月中旬,黑馬般搶攻美洲各大調酒大獎的 Double Chicken Please,將以 DCP 2.0 之姿,回到家鄉台灣。活動細節仍在醞釀,或許不到最後一刻沒人能知曉全貌,永不停止推陳出新,那才是 DCP。
-end-
首圖及全文圖片提供:Double Chicken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