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邁入第二年,這位擁有純正侯布雄血統的日本主廚,如何實踐名廚追求完美的精神?
去年法國主廚 Florence Dalia 離開後,台北侯布雄法式餐廳(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宣布即將走馬上任的,是來自日本侯布雄的主廚松尾洋平。執掌三星餐廳 Joël Robuchon 的經歷,加上日本人細膩執著的形象,松尾洋平坐鎮這家繼承名廚血統的 Fine dining 餐廳再適合不過。
但讓松尾洋平對烹飪產生興趣的開端,卻是童年上中華料理餐廳的一次見聞。
小時候,松尾洋平常與家人上中華料理餐館。有次他們點了醉蝦,服務人員帶著鍋子、爐具上桌,直接在餐桌上烹調。妙趣橫生的一頓飯,在他心中留下「原來餐廳是這麼有趣的地方」的印象。
也差不多是那時候,外型宛如歐洲城堡的 Taillevent Robuchon 在東京盛大開幕。住在附近的松尾洋平每次經過餐廳,都會望進窗內,帶著欣羨的心情看著廚師的身影。後來,他就讀料理專門學校,畢業後也終於進入自己憧憬已久的廚房。
正式工作之後,他在侯布雄的餐廳體系裡一路向上邁進——東京 L'ATELIER、巴黎 L'ATELIER,接著回到東京惠比壽的侯布雄城堡 Chateau Restaurant,在裡頭的三星餐廳 Joël Robuchon 當上主廚。就連中途轉向東京餐廳 Ryuzu 擔任副主廚,他追隨的主廚飯塚隆太也是侯布雄餐廳的老兵。
可以說,松尾洋平的廚藝與風格是在侯布雄體系裡養成的。
將繁雜化為簡潔,在細節處雕琢完美
這個餐廳遍佈全球 10 個國家與地區的高端餐飲集團,靈魂人物是已故的法國名廚侯布雄。在日本時,松尾洋平參與過侯布雄領導的餐會,親眼見到他如何精準校正任何偏差的可能。
他檢查廚房的溫度,將裝滿食材的冰箱上鎖。試菜從食材烹調前的原始味道試起,料理不夠完美,下場只有全部重來。他甚至將料理端出廚房,帶進客席,從客人的高度與角度檢視菜色。並循問外場人員的意見,畢竟他們身處最容易觀察日本客人喜好的第一線。
「他對每一處細節的完美要求,激勵了餐廳內外場所有工作人員。許多廚師以他為標竿,從他身上學習。」松尾洋平說。
以侯布雄的招牌菜色「經典蟹肉魚子醬」為例,在海洋鮮味的主題中,蟹肉的鮮甜盛載著魚子醬的鹹鮮,貼著盤底的清澈凍汁來自甲殼高湯。最吸引人目光的,不外乎圍繞著蟹肉與魚子醬、呈向心圓整齊排列的花椰菜奶油,每顆白色圓球大小一致,頂端的葉綠素醬汁都不偏不倚地點在中心。
另一道料理「北海道干貝鑲 Turban 義大利麵佐綠咖哩醬」,費工程度也不在話下。要將軟滑的義大利麵,一條條整齊排入直徑 8 公分的環型模具裡,再放入干貝、填進慕斯。襯底的草綠泡沫來自綠咖哩,與小巧的芳香萬壽菊苗、接骨木花,組成宛如春日原野的盤中景致。
侯布雄的料理需要廚師精湛的手藝。若回歸料理本質來看,每道菜構成又相當簡單,主要食材不會超過 3 種。也因此,找到優質食材,選擇適當的技法烹調,讓它的風味成為焦點,是侯布雄旗下主廚遵循的料理哲學。「對我們而言,做出一道簡單的料理是最複雜的事。」松尾洋平說。
透過文化與語言,才能深入了解食物的本質
接掌台北侯布雄後,松尾洋平開始接觸台灣食材。他稱讚雞肉的品質,對蔬菜、水果的新鮮與飽水度印象深刻。台灣水產在他眼中有不同特色,如鰻魚比日本個頭大、油脂厚,他也曾用鮑魚入菜——鮑魚肉以清酒慢煮,取下的鮑魚肝與巴西里做成醬汁搭配。
然而,有些品質優異的外國食材卻因為進口法規限制,無法介紹給台灣食客,台灣廚師也沒有機會認識。例如常在法餐出現的羊肉,台灣多使用紐澳進口的品項,但松尾洋平更希望廚師們試過法國羊肉,「它們幾乎是不一樣的動物。」他半開玩笑地說。
「食物建立在文化與語言的基礎上。」因為這樣的體悟,松尾洋平在 28 歲那年申請到巴黎的侯布雄餐廳工作。當時餐廳使用的食材一半來自日本,另一半對他來說全然陌生。加上初學程度的法文,在這樣的狀態下成為法國星級餐廳的副主廚,他必須加倍努力,讓自己在幾個月內趕上應有的水準。那是極具挑戰性的一段時期,但也因為在法國工作與生活,他得以從語言與文化中,更深刻地認識法式料理。
走過這段路,松尾洋平也希望台灣的法餐年輕廚師有機會到法國工作,去認識不同的食材,使用不同的烹調技法,甚至成為星級餐廳裡副主廚以上的要角。「台灣廚師很勤奮,有求知慾,也懂得團隊合作。前陣子侯布雄集團的主廚來到台灣,也為台灣團隊的工作品質感到驚喜。」
來到台灣前,他擔心過台灣團隊的能力,也曾考慮從日本帶副主廚過來,最後發現是自己多慮了。「我希望與這個團隊一起完成更多出色的工作。」在台北侯布雄邁入第二年,這是松尾洋平對這家二星餐廳的期待。
-end-
攝影:林軒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