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謙卑融合兩種飲食文化的新中菜:東京米其林一星餐廳 Series

專題 编辑/ 施清元 2023.05.04

【新中餐浪潮・東京】

所在位置前身為法國餐廳的米其林中菜 Series,無法在廚房裡開大火,成就創造新派中菜的契機。

撰文途中,得知料理鐵人陳建一的死訊,新聞版面不大,但標題的每一字,都撼動了日本中華料理界。

即使從父親陳建民(註)接下的餐飲版圖,已經順利地傳承給徒子徒孫;即使純白的口罩,遮不住他罹癌療養多年的病容,仍舊持續站在推廣中華料理的第一線,在自身擔任會長的「日本中国料理協会」之 YouTube 頻道,時而以地方品牌食材入菜,為其運用性背書;時而示範如何在家善用冰箱材料,完美複製他所經營的「四川飯店」佳餚,當然,點閱數最多的,還是「麻婆豆腐」的教學,翻看評論,充滿對他的感謝。

註|關於陳建民的介紹,可參考前文

從想像的「中華料理」到追尋原鄉的「道地中菜」

八○年代,中華料理的外食熱潮不歇,除了捧紅陳建一、周富德等明星主廚,需要大量廚師的連鎖餐飲公司,以不錯的薪水與複數年工作簽證到中國徵才,只要有一定的掌杓技術,就歡迎過來,根據統計,當時以遼寧、吉林、黑龍江與福建出身者居多。

抵日後,統一由公司的講師,依照份量精準化的 SOP 教導,受訓完便可到各地購物中心的美食樓層,或是在裝潢氣派的中華街,烹調出符合日人想像的「中華料理」,除了「四川菜比較辣」之外,沒有更深的菜系認識,也沒有再深入分類的需求,畢竟食客追求的,是熱烈的圓桌轉盤共食情景,以及豐富油脂的刺激,廚師的家鄉味,不那麼重要。

645378c547ad0.jpg

中華料理重油的印象曾經深埋人心。攝影:施清元

「中華料理=重油」的印象,就順著這條時代脈絡,被埋藏在不少人的潛意識中,最好的例子之一,是三得利(SUNTORY)的烏龍茶系列廣告,多年來採用中國模特兒的理由,出自「中菜很油 → 但中國人吃了卻沒變胖 → 他們邊吃會邊喝烏龍茶 → 原來如此,烏龍茶應該可以解油吧」這樣似是而非的邏輯。

不過隨著時間推進,若稱八○年代來日的為第一代新華僑,現在廚房裡掌著鍋杓的,早就交棒為第二代,甚至第三世代,其呈現出的風味地圖,範圍更加廣大,而解析度比起連鎖中餐廳興盛的時代,當然也更為清晰,「ガチ中華」(道地中菜)這詞,連帶在媒體報導間誕生。

根據《攻略!東京 Deep China~不出國也能嚐到道地中菜的 154 品》著者中村正人的觀察,相較於第一世代是出自生計考量來到日本,第三世代多擁有在日本讀書的經驗、理解日本社會制度(與問題),並因為本國的發展勢頭,比前人有更強的自信,於是,當他們要經營一家中餐廳時,不再想著要迎合日本人的口味,而是以展現主體性,與勾起鄉愁的原汁原味,做主打賣點。

645379043306f.jpg

道地風味是新的追求──Series 特製擔擔麵。攝影:施清元

如今,在東京都內大概就有 300 家以上的道地中菜店,餵飽著主要 3 種客群:① 20 年來人數翻倍的中國留學生、移民(約 70 萬人);② 曾被派駐到中國,回國後懷念食物的日本上班族;③ 本來就喜歡中華料理,但也對新風味充滿好奇心的食客。透過便利的物流系統,重現「道地風味」不再那麼困難,連在充滿日式風情的神樂坂,也能聞到香料烤全羊的撲鼻氣味。

在這樣的背景下,料理學校所教授的中菜基礎,對日籍廚師來說,是不夠用了,擁有台灣、中國、港澳修業背景的廚師大幅增加(例如先前介紹過的南方中華料理 南三、茶禪華),更重要的是得思考,究竟在 fine dining 的餐桌上,除了讓魚子醬、和牛等昂貴食材入菜外,還能賦予中菜什麼新的面貌。

不用大火,節制而溫柔的中餐系列大作

「這裡的前身是法國餐廳,瓦斯配線與爐具,跟一般的中菜館很不同,無法用大火,也就因此成了契機──難道中菜就非得要用大火嗎?理由是什麼?」笑著說的,是門口可以看得見東京鐵塔、外觀十足低調的中餐廳 Series 主廚,金子優貴先生。

6453793fd8ffe.jpg

Series 主廚金子優貴。攝影:施清元

Series 的套餐,如同其名,是 26 道菜構成的系列大作(午餐則為 16 道),憑藉著節奏明快、且具有連貫性的餐點,2020 年開幕至今,已經連續 3 年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

金子主廚從料理學校畢業後,先在日本最老牌的中國料理店「聘珍楼」磨練基礎,再到東京文華東方酒店粵菜廳 sense 學習時髦的菜餚呈現,今年 35 歲的他,還同時擁有著香港、上海、印尼、台灣(樂天皇朝)修業的經驗,以及侍酒師的資格。原本嚮往戴高高的廚師帽,烹飪法菜或義菜而進到學校,「嚐了中菜,才發現這種具有能量(dynamic)的料理,是自己想要追求的」,改變志向,精進至今。

把飲食習慣寫進菜單的料理

「不同國家所感受到的文化刺激,就像香料一樣,時而出現在我的菜裡。」他的學藝歷程,造就了他的柔軟性,也才會願意接受現有設備,並思考如何活用「低溫調理」或是「旋風烤箱」吧。Series 以粵菜為基礎,加上亞洲元素點綴,例如炒青菜佐馬來叄巴醬,或是雞蛋撈麵裡拌入日本仁淀川的青山椒提味。

645379ae0ceb8.jpg

炒青菜佐馬來叄巴醬。攝影:施清元

645379be27b11.jpg

山梨縣產信玄雞雞翅包裹魚翅。攝影:施清元

不知道是否與不用大火有關,整體食彩溫柔,油脂與香料感節制,其中特別令人留戀的高潮,是以南乳醃製過的信玄雞雞翅,塞入魚翅絲,再用 180°C 的熱油,反覆淋至脆皮的「糯米釀雞翼」致敬款。

以及「口水牛」開啟的麻辣三部曲,切成 4mm 厚度的山形和牛沙朗肉,在鐵盤上兩面輕輕炙烤後,浸入甜感稍強的麻辣醬享用,油脂伴隨椒香在嘴中化開,稍後片刻,侍者端上一顆玲瓏可愛的娃娃菜素煎餃置於同碗中,蘸取食用,最後,再倒入一小球撈麵以及蛋黃,攪拌均勻後,為這必須內外場緊密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的連奏畫個句點。

645379d5b55a7.jpg

A5 山形牛沙朗口水牛。攝影:施清元

在我們的生活背景裡,這 3 道菜的組合方式,不算特別,吃完抄手,餘下的紅油倒到炒飯上;吃完肉圓,把清湯倒進佐醬裡,唏哩呼嚕喝完,但對於習慣每一道菜都要換一次新碗盤的日本人來說(筆者在東京中菜館工作過一年,每天都有洗不完的小碗小碟),這份套餐已經默默地將不同的文化習慣、把別人的日常生活,寫進飲食記憶當中。

入菜用的甜醋也能作為佐餐飲品

柔軟性也體現在 Series 的餐酒搭配上,侍酒師的訓練,將許多風味系統化、語彙化,這使得金子主廚在翻找腦中的創意抽屜時,多了幾個小櫃子可用。

例如平日拿來燉豬腳的香港「八珍甜醋」,主廚看中其帶有薰香的酸度,而成為無酒精搭餐時,配合大閘蟹膏黃的飲品,不看瓶子,還真不會覺得突兀。而白茶基底的調酒,紹興加話梅,雪莉酒兌普洱茶,杯杯驚奇,比起稍嫌中規中矩的菜色,這天的餐酒,更為秀逸,更為創意奔放。

645379f233505.jpg

八珍甜醋作為無酒精飲品搭餐。攝影:施清元

《料理王國》的編集長野々山豊純在 2022 年的中國料理特集中,曾如此引言:「中國廚師做的,是中國料理,而日本廚師,做的是中華料理,那去過中國學習的日本廚師呢?努力融合日本食材與中國文化,感覺稍微更接近中國料理了,但也同時感受到其文化的深奧。」

現今中菜 fine dining 追求的,可能不是充滿張力的道地中菜,或其升級版,而是用著謙卑的身段,試著在兩種乍看具有衝突的文化間,描繪出一種更貼近生活,融合的新風貌。就如同象徵在地化中華料理的「陳建一 麻婆豆腐店」,與標榜中國原味的「陳麻婆豆腐」於同一條街上和平共存一樣,它們餵飽了無數的日本人,並一同成為日本都市裡,不可或缺的風景。

-end-

首圖攝影:施清元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