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App
返回

「別說改良,我只是把菜改一下」──置地廣場唐人館行政總廚張嘉裕

專訪 编辑/ Hsiang 2022.12.23

北上中國十年,練成中菜奇才,小時候做暗黑料理的張嘉裕,如今是香港中餐界風格特異的身影。

張嘉裕(Menex Cheung)這位廚師有些古怪,傳統的菜式到他手裡,總能被拆解成不同元素,再以個人的邏輯組裝成新的東西,而且合情合理。

食評家謝嫣薇說他是「骨骼精奇的中菜奇才」,他不只骨骼精奇,腦袋迴路恐怕也有些異於常人,老想著在風味、在形式上震撼四方;但他也懂得收斂,無論再怎麼想獲得賓客的驚嘆聲,食物終究是要讓人吃得盡興。

闖蕩中國十年,Menex 的中餐資料庫是在那裡建成的,2019 年回到香港接任置地廣場唐人館行政總廚,北漂豐富的歷練,加上天生迥異的思路,立刻讓他成為香港中餐領域突出的焦點。

63a3e50fb575f.jpg

Menex 學烘焙而入行,但還是鍾情中菜。攝影:Tommy Tang

與其說有天賦,倒不如說真的熱愛

父母離異,自小練習做飯,中學畢業報考職訓局餐飲課程修習西點烘焙,Menex 入行的路線倒是平凡無奇。

有趣的是,他在職訓局的第一志願是中餐,第二志願是西餐,第三志願勉為其難填了西點烘焙,結果英語不及格,沒能被錄取中餐和西餐,「到最後烘焙收我了,去吧,也沒別的選擇,然後我們都是共用爐火嘛,結果發現中餐那邊的教材、筆記都是中文,烘焙的全都是英文。」

培訓結束,至酒店實習,負責基層工作,常把自助餐剩下的糕點拿去中餐廳換一盤乾炒牛河,眼看中餐廚師 3 分鐘炒完一盤熱食,自己卻要細工慢活耗時半個鐘頭做蛋糕,想想還是羨慕人家俐落,轉身入了香港賽馬會,從中餐學徒做起,馬會亦供他假日至中華廚藝學院進修。

彼時他住屯門,每天坐車 3 小時至跑馬地上班,香港固然小,但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通勤可是折騰。相比做烘焙清清爽爽,工資也高一些,中餐廚房裡髒、熱、累,問他是不是發現自己有些做中菜的天賦而堅持下來?他謙虛搖搖頭。

「說實話是沒有,我一直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天賦型的廚師,我學東西比其他人慢,與其說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天賦,倒不如說我意識到原來我真的熱愛做這個行業,至今還是這樣。

63a3e53c9de8d.jpg

雖然辛苦,但至今仍熱愛這一行。攝影:Tommy Tang

熱情會指引方向,Menex 選擇辛苦路,但因此走得更遠、更寬廣。得益於香港賽馬會行政主廚盧德仁,同時也是他的恩師,Menex 獲得前往北京的機會,從此展開十多年的異地磨練。

他在中國待過上海、北京和內蒙古,接任呼和浩特香格里拉行政總廚時,甚至才 29 歲。做五星級酒店的總廚讓他功力倍增,除了面對廚房同事和餐飲部,還必須跟酒店裡其他各種部門打交道;負責的餐食也不單純,他在北京國貿大酒店任職期間,曾帶領團隊去長城和故宮做到會。

「你能想像,在北京長城招待兩千人,還要位上菜?在故宮的時候,不能用明火,就用電磁爐,而且沒有電梯,幾個人要把保溫車抬上去宮殿裡。」

骨子裡的暗黑實驗精神

Menex 並非入行後才開始鬼點子迸發,幼時爸媽分開,他負責做飯,就愛胡搞些暗黑料理,「我姊也是受害很深。」有次他煮方便麵,麵條煮完沖涼,加生雞蛋拌一拌,裝在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冰杯裡,「我姊說,這凍的怎麼吃?我說,你試試看嘛。想想那雞蛋多腥,她當天晚上就拉肚子。」

63a52387eea93.jpg

Menex 小時候做暗黑料理惡搞姊姊,長大後那些怪點子都變成創作靈感。攝影:Tommy Tang

後來去得中國,大江南北的飲食新奇,更是為他構造非凡的腦子帶來更多刺激,「有天下班後去吃飯,看到一道菜叫『火山飄雪』,似乎挺厲害,點看看是什麼?結果是一個番茄上面放了砂糖,真是很大衝擊呀。」

深層的影響來自京菜和川菜,特別是川菜,因為 Menex 不吃辣,但總刻板印象川菜就是辣的,直到遇見川菜師傅,對方向他說:「你嚐嚐看,川菜不光是辣的,哪像你們香港仔做的就是辣辣辣,我們這是複合味型。」Menex 這才體會到川菜的酸、香、麻原來層次豐富,進而啟發他回到香港後創造「麻辣炸子雞」。

麻辣炸子雞

起初是為了一批喜歡吃辣、喜歡吃雞的賓客朋友,老是讓他們點川味辣子雞沒意思,Menex 就往粵菜傳統的炸子雞上動歪腦筋。

他想要裡裡外外、從皮到骨都嚐得出麻香辣味, 於是從醃肉就以川式香料、乾鍋醬處理,上皮水也用各式辣椒、花椒製成的辣椒水來做,風乾至少 12 小時後,再分兩段以辣油澆淋直到全雞金黃熟透。

food_137936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上菜時,旁邊還搭著一盤「啤酒野山椒炒雞雜」,畢竟以全雞製作炸子雞,肯定掏出許多用不著的內臟,但 Menex 想物盡其用,又覺得炒一盤濕潤的菜色搭配炸雞挺好,沒想到涮嘴的雞雜亦成為白飯殺手。

麻辣炸子雞幾經調整,目前的版本是平衡各方意見的成品,卻不是 Menex 心中最理想的呈現。最初的版本是這樣:在燒熱的石鍋裡鋪滿乾辣椒,墊上雞雜,再排放炸子雞。採取這個形式,是考量到雞胸的部位往往偏乾,而雞雜的醬料能帶來些許濕潤,但是石鍋的熱力足以把辣椒的辛嗆激發得讓客人離席。

「太過霸道了,當全世界都覺得你有點過分的時候,就還是妥協一下吧。」

叉燒鮑

有時 Menex 會為了眾人的喜好而讓步,但「叉燒鮑」則是他堅持己見的成果。這道菜是今年秋天他與米其林一星 ZEST by Konishi 總廚小西充合作四手餐會時,所研發出來的作品。

food_137937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鮑魚經兩日泡發,再以傳統技法中的老雞、排骨和冰糖煲煮 3 天,接著用叉燒醬醃製 4 小時,最後燒製時,每 10 分鐘就塗上一層醬料,總共燒 3 次,因此形成外部焦香帶叉燒的甜蜜,內裡軟糯又保有乾鮑的海味。

剛做好讓餐廳經理和同事試菜時,眾人反映叉燒的味道好似沒有進入鮑魚內部,既然名叫「叉燒鮑」,這樣或許不太理想?

Menex 卻解釋:「其實要讓叉燒的味道進去乾鮑中間,是很簡單的,我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就已經做到那個效果了;但我現在用的是吉品乾鮑,不是新鮮的大連鮑,既然用那麼好的鮑魚,那嚐到鮑魚的風味也很重要。」

63a3e5ddea9bb.jpg

選用吉品乾鮑製作,有叉燒的甜蜜,也有乾鮑的海味。攝影:Tommy Tang

或許這麼說,Menex 儘管喜歡在形式上語出驚人,然一旦牽涉味道,他能妥協,捨棄嗆人的石鍋辣椒;他也不能妥協,叉燒鮑既是結合叉燒與乾鮑兩道傳統菜之作,那必須在滋味上兼顧兩者的特色。

食物終究要讓人吃的

Menex 骨子裡調皮,外顯則有表演性格,像是他的造型亦讓人眼睛一亮,抓髮沖天透露著不羈,做菜更想在五感體驗上做到最大衝擊,但是在這些浮誇的企圖之下,他從不忘本,即使很想吸引客人眼球,也會再三衡量是否辦得到,以免本末倒置。

「有一句說話很能形容我自己──『有想法沒辦法』。意思就是,我有很多想法,但有時我自身的能力或經驗不足以應付。」

炸彈

以「炸彈」這道其實已經富有儀式感的料理來說。

food_137938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他把雞蛋煮成溫泉蛋,並以煮熟的米飯包裹成圓球,飯球沾上蛋汁和麵包糠後炸至金黃。上菜時,把石鍋和材料推至桌邊,在石鍋裡爆香紫洋蔥和金不換,放入「炸彈」並淋落肉燥醬,灑櫻花蝦和柴魚片,最後把炸彈切開,米飯、溫泉蛋與各種噴香的食材拌炒,熱騰騰地盛給賓客。

以上是目前的版本,但 Menex 不滿足,一度想把所有的汁醬都封在米飯中,切開時才流出,然而能填充的醬汁不足以在切開後覆蓋所有米飯,口感大打折扣。權衡之下,仍以食味優先,形式再有趣,終究是要吃下肚的。

「所以現在的狀態最好吃,只是衝擊沒那麼大,我手腳不協調,現在還做不到,或許以後能做得出來,但近幾年我也是告訴自己,不要為創而創,忘卻食物本來的意義。

63a3e64c90f1c.jpg

炸彈目前的版本最好吃,Menex 不為創而創。攝影:Tommy Tang

而即使創意源源不絕,擅長拆解菜式,添加自己的理解與元素,再組成新的菜餚,Menex 向來謙遜,從不說「改良」二字。

「很多客人、媒體朋友問說:你怎麼改良這個菜?我都說,別說『改良』,我沒本事改良,我只能說我把它『改一下』,『良』這個字實在很敏感,憑什麼說我改得比較好?

他還有一項試菜法則,每設計一道新菜,不僅在廚房裡試吃,還要端到客席試吃。

出來坐在客席上吃是不同的,氣氛、溫度都跟廚房不一樣。而且試菜時,你加了新東西進去,肯定主觀想說這樣比較好,但當你拿出來吃,變成顧客的角度,那感受完全不同。

之前設計新菜單,Menex 突發奇想在豉油雞裡加點檸檬,爐台邊試吃覺得美味,想想不對勁,「拿出來外面一吃,那個醬的味道嗆得太厲害,總之不好吃的!」當時他用一只砂鍋上菜,廚房到客席短短 20 秒的距離,砂鍋保溫持續加熱,便把酸味嗆過頭,「所以多點事吧,多點從客人的角度去試。」

63a3e67343963.jpg

Menex 認為到客席間試菜很重要。攝影:Tommy Tang

有想法,也要有辦法

入行的起點在香港,但畢竟離開十多年,2019 年入主置地廣場唐人館才是 Menex 第一次在香港做行政總廚,改菜單、找食材、培訓廚師都費足工夫,而且如他這般隨時在想花招、設計新菜色的主廚,勢必需要員工的執行跟得上他的思考。

「我們廚房裡有些老師傅,可能比較不會想新的東西,但是他們能把你想要的效果做出來,而且說實話,某些菜可能做得比我好,畢竟他們做了幾十年。」

早前與 Zest 的四手餐會,Menex 打算做一道乳鴿料理,滷、蒸、煎、炸,什麼技法都用上了,小小一隻鳥,複雜得很,而餐會期間他既要招呼客人,還要與小西充主廚溝通,不可能事必躬親,老師傅問他,你最後想要什麼效果?

「我示範給他看,然後他把我的作法改了一丁點,但是效果一樣,動作也快,這就是他們存在的價值和好處。

這是 Menex 身為領導者的雍容大度,廚房運轉看重經驗,他並不會堅持部屬一定要跟從主管的作法,只要恪守基本的衛生標準並達到最終目標,他就能放手讓每個人自由發揮。

Menex 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因此有一個堅實的團隊找辦法幫他實現。

63a3e6c8b856d.jpg

置地廣場唐人館行政總廚張嘉裕 Menex Cheung。攝影:Tommy Tang

編輯特寫:要 Triple 還是 Truffle?

回港這些年,Menex 大多埋首工作,若不為飽肚而是真正享用美食,他造訪超過 3 次的餐廳不出兩家,其中一家是名廚 MINGCHU 採訪過的 David Lai 主理的 Neighborhood

有次 Menex 和小時候受他荼毒很深的姊姊一同去吃,兩人在 David 的小館子裡吃了 13 道菜,最後餐廳要上那道招牌的平原雞焗飯,經理問,要不雞飯用半隻雞做吧?姊弟倆齊聲說,不行,要整隻雞。

彷彿在參加大胃王比賽,「我們還跟他說那個米飯不只要 Double,要 Triple。」

餐後 David 來打招呼,Menex 對他埋怨:「不是說要 Triple 嗎?怎麼米飯還是那麼少?」David 玩笑道:「啊,是嗎?我聽錯了,以為是說要 Truffle。」原來 David 擔心兩人吃不完那麼多飯,乾脆把他要的三倍米飯升級成松露。

「但我吃得完啊!」Menex 說起這個故事,還是要嚷嚷。

-end-

63a3e6ecdc780.jpg

全文與首圖攝影:Tommy Tang

相關推薦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