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非典型廚師#6:在設備有限的出餐環境裡,你有自信做出好菜嗎?

專題 编辑/ Atomy 2022.09.30

「做外燴的廚師身段要放軟,客人要找你做 service,心態跟上餐廳是不一樣的。」

每天待在不見天日的廚房裡,做著幾乎成為反射動作的工作,面對同樣幾張臉孔。如果你對這樣一成不變的狀態有點厭煩,那麼,外燴廚師是你可以考慮的職涯方向。

The Studio 創辦人之一 Jessica 原本是科技業業務,熱愛烹飪的她,先是利用空閒時間在自家客廳經營私廚,後來決定全心投入餐飲事業。現在,The Studio 除了有舉行私廚餐會的空間,也提供外燴、主廚到府烹調的服務。

成立至今 3 年,The Studio 已完成約 500 場餐飲活動。在 Jessica 看來,外燴與到府私廚都是在陌生環境出餐,但兩者的工作重點截然不同。

6335645e99d2f.jpeg

因為對飲食的熱情,Jessica 與合夥人創辦 The Studio,負責日常經營並擔任主廚。圖片來源:The Studio

量身設計外燴點心,為活動效果加分

一位私廚客人的委託,讓 Jessica 踏出外燴的第一步。那是一場桃竹苗旅遊的講座,客人希望餐點也切合主題。為此,她設計了柿子串鴨胸等點心,將客家元素做出新詮釋。

「當客人希望食物呼應品牌顏色、概念、主題,或是想要與藝術結合時,這是我們比其他外燴公司更擅長的。」在義大利啤酒 Peroni 的活動中,The Studio 端出義式風味的下酒小食。接到德國高端廚具品牌的案子,她先研究德國有哪些精緻且特色鮮明的食物,再與客人討論、試菜與修改。

從前期溝通到活動出餐,「事前規劃」貫穿外燴的工作流程。備料要做到哪個步驟,其他的留到現場完成?組裝好的食物會不會在運送時垮掉?需要多少備餐時間與空間?生食如何保鮮?客人要用什麼餐具,需不需要洗滌?所有環節都要事先想好,工作流程才會順暢,也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

6335684ceda50.jpeg

對食材品質與食物設計的要求,是 The Studio 與許多外燴公司做出區隔之處。圖片來源:The Studio

前年一場 70 人戶外婚禮,是 The Studio 第一次準備多人數的位上料理。婚禮辦在苗栗露營區,不僅遠離台北,團隊還得在戶外帳篷裡做菜。Jessica 組織了 20 人的廚師與服務團隊,安排所有人的交通住宿,張羅廚具、餐具到內外場溝通的耳麥。規模越大、細節就越多,協調合作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

從細節判斷客戶屬性,完成賓主盡歡的家宴

自助餐式的外燴餐點通常在廚房備好 80-90%,再帶到現場加熱、組裝。而到府烹調的私人委託通常有較完善的備餐環境,Jessica 會準備到六、七成,剩下的烹調與擺盤就在客戶家中完成。

因此,接到委託後,Jessica 會詢問聚會目的,並請客人提供用餐區與廚房的照片,甚至打開櫥櫃拍現有的烹調用品。除了規劃工作流程,廚房狀態也反映出主人平常下廚的頻率,甚至能依此判斷客人對料理的偏好。

「比較常自己下廚的人,宴請的客人多是熟識的親友,他們通常在乎料理本身,對擺盤不太挑剔。」Jessica 分析:「如果是廚具整齊完備、少有使用跡象的廚房,除了生活水準高,主人可能是企業主或二代、三代;若宴客目的又是商業聚會,他們對料理呈現與服務可能會更在乎。」

633569d20f478.jpeg

有些客戶重視風味表現,有些在意菜色擺盤呈現,廚師能透過觀察判斷客戶的偏好。圖片來源:The Studio

以私人餐宴來說,主導出餐節奏的不是廚師,是宴客的氣氛。外場要適時向內場打信號,視現場狀況臨機應變。所有餐點走完了,幫客人泡個茶或咖啡,將冰箱裡的水果切盤送上,讓餐宴在愉快的氣氛中畫下句點。事後清潔廚房、回復原狀,也是客戶會在意的地方。

放下廚師身段,讓客人滿意才是最終目的

相較於餐廳廚房,外燴的出餐環境通常設備薄弱,料理品質的犧牲與侷限在所難免,無法像在餐廳做得那麼精緻。加上交通往返與搬運,外燴的工作時間會比餐廳多上 2 小時,體力負擔也較大。如果計畫出了疏漏,能及時補救的機會低,或要付出比較高的成本,不像餐廳有彈性。

但走出餐廳後,外燴讓廚師接觸到多元的客群。「不會來 The Studio 用餐的客人,還是能透過外燴合作。因為外燴認識 The Studio 的客人,之後也可能會光顧私廚。」The Studio 空間最多容納 30 人,但外燴能服務 60-70 人,每單的營業額高出許多。

若想投身外燴領域,前期在烹調設備、餐飲用品等投資就不可少。加上大型外燴難以靠 1-2 名廚師獨立完成,組成團隊也是必要的。

63356c926b037.jpeg

烹調設備與餐飲用品,是外燴廚師無可避免的前期投資。圖片來源:The Studio

到府服務的重點又不同。這類客人上餐廳的經驗豐富,除了要求料理品質,他們會希望食物的風味落在舒適圈裡,又要有些新意。服務細節也是他們在意的地方,不只出餐與酒水,餐後也會希望廚師就地取材,將廚房現有的水果、點心處理好送上桌,讓賓主得以繼續聊天交際。

「做外燴的廚師身段要放軟,客人要找你做 service,心態跟上餐廳是不一樣的。」餐廳就像主廚的舞台,可以藉由料理傳達創意與理念。但做外燴時,廚師的角色比較像提供服務的人,讓客人滿意才是首要任務,表現廚師特色並非重點。

外燴可說是為客人量身打造的餐飲服務,難以用一套標準規則服務所有人。不但需要前期溝通,過程中也要觀察客戶的反應,才能掌握他們更細緻的需求,讓服務熨貼得不著痕跡。

「品質好、有特色的到府服務主廚沒那麼多。如果願意做,你可以得到有忠誠度的客人,也能接觸到蠻高端的客群。」Jessica 説。

-end-

63356f6e546e6.jpg

首圖來源:The Studio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