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技艺、经验的积攒对兰桂均最大的改变是:原来他可以不变。
清晨,兰桂均发来消息:
为什么兰亭永不使用含有增鲜剂的调味料。因为我们追求的是自然的调味料去调和自然的食物(如世界级比赛反兴奋剂,来体现运动员真正的自然水平)。这就是我对厨师长在选调味品时的要求。也是我和投资人认定的做菜方向。
*兰亭永,是成都、上海玉芝兰之后,在广州开出的另一朵花。“永”,取自餐厅主理人Ricky的中文名(李永佳)中的一字。冥冥中也暗合了兰桂均“永”远坚持的烹饪哲学:以汤定位,以食材定格,以调辅料定神。
*兰亭永,试营业期间便获得 2022 广州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
不管和谁合作,不管餐厅开到多远,他永远不变。
不变
上次见到兰桂均还是在首版成都米其林指南的晚宴现场,玉芝兰作为榜上唯一二星餐厅,一时风头无两,赞扬与争议齐飞。
以成都米其林指南为时间中轴,我和兰桂均前后展开过两次对话。第一次时,刚有风声成都将成为下一本米其林指南城市,我问兰桂均,如果有了成都版《米其林指南》,你期待玉芝兰拿星吗?他答:“既期待又不期待,如果它颁给我一星,我可以保持平淡的心情;它要是给我二星,我就紧张;要是给我三星,我会少活十年。”
一语成谶。一年后,玉芝兰荣登二星。颁奖晚宴当天,兰桂均很低调,偏安一隅,静静候场。上前简单地寒暄之后,我提及上一次的对话,兰桂均说:“当然记得,我的心情从最初听到拿二星的激动,到现在的淡定。还是那句话,继续做好自己。”
要写兰桂均很难,一方面关于他的报道已经很多,各种可以找到的角度:他的烹饪哲学、从厨经历、玉芝兰是否是川菜……已经被翻来覆去写了个遍。另一方面,从海量的报道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兰桂均的回答从来没有变过。
不做被调味料“奴役”的厨师,发现食材,尊重自然,做菜时注入个性,这就是玉芝兰。几十年技艺、经验的积攒对兰桂均最大的改变是:原来他可以不变。
外部世界关于餐饮的新风尚、新热点刮了一轮又一轮,各家菜品抄来抄去,抄到天下“大同”。然后你发现风就是风,刮过了,什么也没留下。而兰桂均身处于旋风的中心——那往往是最稳定,最安静的地方,屋门一关,内里的世界秩序井然,未动分毫。
从蓉城到羊城,兰亭永的菜品依据时序、地点做出了些微的调整,不变的是一套菜单在味蕾上营造的高低起伏。
用兰桂均的话来说,从一套菜里吃出清晨、中午、傍晚到夜晚,即菜品的口味由淡至浓。
以黄皮黄桃卷、玫瑰浸百合、椒麻鲜鲍鱼、鲜泡椒凤爪、怪味酥腰果等冷菜作为开场(清晨),用川式独有的微麻、微辣、怪味令人口舌生津,唤醒味蕾;过中(中午),经典的坐杠大刀金丝面,如果兰桂均此时在你旁边,你一定会听到他讲:“用鼻孔出气,慢慢喝汤”。不比调味料,用各式食材吊出的高汤自然之味极脆弱,需要细细咂摸才能享之甘甜滋味;从傍晚向夜晚过渡,鱼子酱虾冻膏、鸡枞菌黄鱼蒸……在海参酸辣粉时攀至顶峰,而后缓缓降落,最后以蜜桃炖燕窝、清水百合,食材的清甜本味作为收尾。
变
我更愿意把兰桂均的变化,视作一个顶尖厨师依然不断进步,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内心世界的圆融与自洽。
肴变万千
反映到菜品上,鱼子酱虾冻膏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这块虾膏,兰桂均做了一年时间才算成功。期间变换不同的虾做实验,从法国蓝龙虾、波士顿龙虾到几百元一斤的意大利深海红虾都试过,无一例外的都太咸。最后确定下三种虾:黑虎虾、小青龙、基围虾。
他分别取它们的咸度(小青龙、基围虾),甜度(黑虎虾)进行综合。三种虾反复清洗,把虾腔内的盐分尽可能洗净。接着剁碎,进行第一次熬煮,然后过滤,用搅拌器进一步打碎,继续熬煮,取汤,再熬煮,反复5次,直至把虾汤收浓。
好的虾膏不用琼脂,胶质在熬煮的过程中被带出。和熬皮冻类似,皮没熬到家,冻就做不好。这道菜的创意来自淮扬菜,那时人穷,用虾头这种边角料熬汤,为了嗦一口鲜。兰桂均取其魂,重赋其形,做得更精炼和精致,6 斤虾肉才能换得 1 斤左右的虾膏。
琥珀般的虾膏盛在类似薄脆的小盏里——有人喜欢用模具做得规规矩矩,兰桂均更崇尚自然的塑形,乍看都一样,细看各有各的韵味。缀以代表发酵之味的鱼子酱,木头之味的松子,一方小盏里呈现森林与海的味道。
兰亭永的吊晒本色吉品十八头鲍,选用海中自然生长 10 到 12 年的鲍鱼,经过吊晒的工艺处理。制作过程中因为鲍鱼两头被绳子固定,风干收缩后两头微微翘起,整个形态很像金元宝。
好的吉品鲍周身布满糖霜,色泽呈现为咖啡色,微微发黑。兰桂均对鲍鱼处理方式是低温泡发 5 天,在锅中煮 38 小时,再加上汤的煨制要 40 多个小时。如果不是海中自然生长的鲍鱼,密度不够,就经不起这么长时间炖煮。做汤用到的火腿必须是老腿中段,老鸡、老鸭需用粮食喂养,如果吃的饲料,做出的汤会过咸,发酸。饲养过程中吃到的东西,最终都会一五一十地还原到菜品中,因此半分假都掺不得。
做鲍鱼的过程,不使用含有增鲜剂的任何调味品。出品的鲍鱼软糯弹牙,鲍汁有着似豆豉的发酵香气,搭配一小碗米饭,把鲍汁拌进去,好吃到碗朝天。“高雅”的鲍鱼在兰桂均手中也有了接地气的一面,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在一道菜里皆可得兼。
“我理解的好吃的鲍鱼,是把自己的个性做出来。”兰桂均说道。
如果说对于兰桂均做的是否是川菜的争议,来自于他把非传统川菜食材(如鲍鱼、金钩翅等)诠释出了另一番境界,兰亭永的这道海参酸辣粉,则把这种诠释推向了极致。
酸辣粉是四川随处可见的街头美食,在人均2000+的高级餐厅里把这道菜端给客人,不是加一只日本青森县产的海参那么简单。用做酸辣的汤底,是同金丝面一样的高级清汤。灵感源自兰桂均还在西安做厨师时,有客人点了道开水白菜,端出去没多久,又被原封不动地端回了厨房。
餐厅经理说:客人说这个汤没味道,要求加点醋,红油在里面。兰桂均诧异,开水白菜加了这些,还是开水白菜吗?经理劝服:客人花了钱,就听他的嘛。兰桂均没吭声,照做,结果客人把一碗汤喝得底朝天。
“这个事情给了我启发,汤里加了醋、红油,不就是川菜里典型的红油酸辣吗?只是从前没有人会用这么考究的清汤做底。”
于是一道被食客喻为酸辣粉里的“天花板”诞生了。用川菜传统技法吊出的高汤纯澈如水,却留下了所有食材熬煮后的香气,喝汤不见肉,却满口留香。
厨师的品格
菜品的演变,是厨师内在成长最终外化的结果。兰桂均的“变”,在菜里,也在心里。
在不同场合见过兰桂均多次,他拥有四川人典型的外貌特征,个头不高,精瘦而有力。他让我想起书法里的“瘦金体” ,遒劲有力,运笔挺劲犀利。
很长一段时间,兰桂均的锐利像一把剑。有一次参加某个川菜论坛,台上坐着包括兰桂均在内的众多川菜名厨,台下乌泱泱的人群,有媒体、厨师、美食爱好者。轮到他发言了,他开口便道:“一千个名厨,没有几个是能把汤做好的……”语毕,台下掌声雷动,台上的气氛却有些微妙。
“我这句话有点伤人,是不对的。”事后兰桂均再提及此事,他有些后悔当初的表达。现在,他更愿意将是与非装在心里。他说:
不要去改变别人,要包容別人,提升自己。提升自己是别人看不见的修行。
“我现在都不参加这些活动了,我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兰桂均,这些年有意收敛了锋芒。几十年伴随一个人的个性非一朝能改,兰桂均变的是处事态度,但对于自我烹饪哲学的坚持,他未变分毫,那是他作为厨师的品格。他说道:
食材是盐与糖的关系,食物的香味是糖、油与火的关系。如何发现食材之美,尊重自然,做出自己的个性,是我做菜的理念。我不在乎是什么菜系,而在乎食材自然味道的呈现。调味料是“提神”,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喜好。汤是自然之味,是全世界的根本。
这些年围绕他做菜的争议,他早已不在乎,“口味是很主观的事情,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做好自己。”
合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而为。不管是成都、上海的玉芝兰,还是广州的兰亭永都有一扇日常紧闭的木门。低调,看不见餐厅的标识,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因此也有了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气象。
小扣柴扉,爱者自来。
而门内掩着的,是兰桂均和他一整个关于烹饪的世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兰亭永与兰桂均烹饪世界的秘密,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预约观看「名厨MINGCHU」将于9月15日(周四)14:30 带来的精彩直播。
-end-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由餐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