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2023 年將是 noma 2.0 的最後一年?下一步是什麼?

全球食事 编辑/ 名廚 2022.07.08

不斷進化的世界最佳餐廳,將在 2024 年迎接全新階段!

「全球最佳餐廳」noma 今年下半又要去旅行了

曾五度榮登世界 50 最佳餐廳榜首的 noma 近期又有大動作,主廚 René Redzepi 表示,在夏季蔬菜季結束後,將關閉哥本哈根的 noma 餐廳,前往其他國家開設快閃餐廳直至 2023 年初。

此外他也聲稱,2023 年將是 noma 2.0 的最後一個年頭,而 2024 年的 noma 將以何種姿態呈現,至今尚未可知。

62c7a43ae47a8.jpeg

noma 於 2015 在日本東京的快閃店。圖片來源:bloomberg

在此之前,noma 曾在日本、澳洲和墨西哥等多國開設過快閃餐廳。最近主廚 René Redzepi 在社群媒體上宣布,今年下半整個團隊將再次前往世界其他國家烹飪和學習,直至 2023 年初再回歸丹麥,但下一個目的地至今仍未公布。

至於快閃之後的規劃,René Redzepi 也已經在醞釀,他說這個想法約在 3 年前開始慢慢成形,2024 年的 noma 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我們有一個計劃,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今年就把更多消息分享給大家,但就目前而言,這個重大的變化正在發生。我們一直在奠定新的基石,希望能夠在未來的 20 年以一個組織的形態繼續成長。──René Redzepi

62c7d2410239e.jpg

圖片來源:time

2023 年將是 noma 餐廳成立 20 週年。自在哥本哈根開業後,René Redzepi 和餐飲名流共同簽署《新北歐料理宣言》,強調對永續、在地和自然界的尊重。2015 年,紀錄片 Noma: My Perfect Storm 對這間指標性餐廳的理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而在 2021 年 3 月,René Redzepi 創立了將餐廳的集體知識、工藝和精神轉變為創意輸出與積極變革引擎的 Noma Projects。近 20 年來的發展,對於北歐美食乃至整個餐飲業的影響,讓 noma 之於美食界的意義不僅是一家餐廳,更是一場運動。

62c7d29e56c81.jpeg

noma 主廚 René Redzepi 與妻子 Nadine Levy Redzepi。圖片來源:The Times

主廚妻子 Nadine 也在社群上表示,他們當初籌備 noma 2.0 的想法是希望用不同材料打造複合建築,由玻璃走廊連接起來,那樣一個嶄新的空間不僅要讓所有人成長,更要進化。

如今,他們抱持同樣的初衷在推進下一步,餐飲界都在關注 noma 即將做出的重大改變,期待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撰文:陳思齊)

2022 世界 50 最佳餐廳 51-100 榜單出爐,2 家香港餐廳上榜

7 月 18 日,2022 年世界 50 最佳餐廳榜單即將於倫敦揭曉。在此之前,變革冠軍獎、世界最佳女廚師、標誌人物獎、最值得關注獎,以及 51-100 名餐廳名單已率先出爐。

62c7d39a0e42f.jpeg

圖片來源:theworlds50best

今年的 51-100 名單包含來自全球 22 個地點的餐廳,杜拜餐廳更代表中東地區首次在這份榜單中亮相。去年有 3 家香港餐廳上榜,今年的成績則是香港 2 家、中國 1 家,分別為香港餐廳 Neighborhood 和永 WING,以及上海餐廳福和慧。此外,亞洲地區共計 16 家餐廳上榜,其中泰國 4 家、新加坡 3 家、日本 2 家、杜拜 2 家、韓國 1 家、印度 1 家。

Neighborhood(香港)

62c7d3c0ac524.png

攝影:Moses Ng

Neighborhood 是香港中環的一間不起眼的小餐館,門面低調,卻是許多名人、美食家愜意用餐的食堂。主廚經營者黎子安(David Lai)認為「做菜是一種自我表達」,餐廳的菜式從不設定主題,只想依著食材和靈感做菜。從裹了血腸餡的炸本地烏賊、鹽焗雞飯配黃酒羊肚菌,到荷包鴿蛋配番茄、辣根和魚子醬,菜單根據時令與當天採購情況而有所不同,盡可能在餐桌上呈現季節的更迭以及他獨到的巧思。

永 WING(香港)

62c7d40181ee3.png

圖片來源:永 WING

WING 源於行政總廚 Vicky Cheng 對中國烹飪文化多樣性的精準理解,是他對中菜的熱情和願景的現代宣言。餐廳以正宗的中式經典為基礎,結合中國八大菜系的精華與現代烹飪方法,營造和諧而均衡的感官體驗。菜餚頌揚食材的季節性與天然香氣,例如碳烤蜂蜜和牛、醉野生海螺和雲南辣椒鮑魚等菜色,每一種成分都以最簡單的方式製備,同時在味道、質地和溫度上達到終極平衡。

福和慧(中國上海)

62c7d4373bb7d.png

圖片來源:福和慧

上海素食餐廳福和慧源於福慧雙修的理念,提倡健康素食。餐廳主廚盧懌明認為「烹飪都是相通的,但是創作的過程卻是天馬行空的」。菜單中既有傳統功夫菜,也有許多創新菜式,如素食版的傳統扣三絲,帶有豆腐、海帶和豆漿的蒓菜,以及由百合、觀音草和枸杞製成的「蓮花池」等。此外,以茶搭餐也是餐廳一大特色,讓食客輕啖素菜之餘,品味到中國茶飲的妙趣。

點擊完整榜單,了解更多世界 50 最佳餐廳資訊及特別獎項介紹。(撰文:金庭)

這些亞裔廚師,用料理重現童年零食回憶

對任何廚師來說,拿童年熟悉的味覺回憶作為創作靈感再正常不過。這點對亞裔廚師們而言,一點也不例外。

香港人習慣的「鴛鴦」,意即咖啡混合奶茶,被極具創意的料理人做成調酒、冰淇淋甚至蛋塔。另一個例子是「金沙」,把鹹蛋黃壓碎搭配其他食材做成主要調味,原本用於熱菜;新加坡人轉念把金沙口味做成酥脆魚皮零嘴一砲而紅,甚至金沙也出現在肯德基的炸雞、麥當勞的冰淇淋口味上。

一些在北美的亞裔廚師,以童年成長的零食回憶,當成甜點創作的靈感。Tiffany Ran 是西雅圖台灣味快閃餐飲店 Babalio 創辦人,她嘗試用食物來訴說台灣的料理故事。比如台灣名產「鳳梨酥」的源頭居然與俄式麵包坊有關?Tiffany 主張台灣料理絕非只是放在真空中封存的菜餚,而是持續受到世界文化的影響。

62c7d4c92269e.jpeg

當歸愛玉。圖片來源: finedininglovers

「台灣甜點是需要被理解詮釋的。」比如她設計這道當歸愛玉,愛玉這種天然植物果凍傳統上是放在檸檬糖漿裡的,她調整糖漿的成分,使用接骨木花、茴藿香和當歸等特殊香氣的草本植物做的糖漿,把傳統的台灣甜點帶入太平洋西北邊的植被氣息。

Tiffany 還調皮地以「小時候討厭的 2 款點心」為靈感,做出一道甜點:酸梅雪酪搭配黑芝麻沙其瑪。

62c7d4ea0d84f.jpeg

酸梅雪酪與黑芝麻沙其瑪。圖片來源: finedininglovers

一如其他移民,Tiffany 成長於兩種文化張力之間,美國文化與台灣家庭背景。小時候她家冰箱被父母塞滿其他同學家中沒有的「酸梅湯」,比較希望一打開冰箱看到柳橙汁的她,十分困擾。長大後,她發現小時候會拿來填肚子的黏牙甜點,其實剛做好時疏鬆香甜,非常好吃。於是把這兩種家庭味組合成一道料理。

廚師 Matt Delatour 在洛杉磯的個人快閃店中,受韓國零嘴月亮派(一種巧克力夾心派)啟發,重新製作了一個精緻版的月亮派。美味的巧克力淋在外面,結合酥脆的餅乾碎粒,棉花糖內餡,變成美國小孩都吃得懂、吃得開心的甜點。

62c7d51bb2e76.png

改良過的夏威夷奶油麻糬餅。圖片來源:Salon

有的廚師則以童年零嘴為出發點,做出優化的版本,比如童年在夏威夷歐胡島長大的 Daphne Kauahi’ilani Jenkins,改良了夏威夷奶油麻糬餅的做法,混入更多的風味帶來精緻感。她的奶油麻糬餅,裡面有檸檬凝乳、黑芝麻醬,甚至加了點醬油。一樣帶有夏威夷風情,卻是前所未見。(撰文:Mokki)

-end-

首圖來源:fermentationassociation。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