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时代变迁,传统朴素的中餐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肉夹馍、怪味鸡、韭菜盒子……这些国人眼中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吃,却在大洋彼岸的专业美食节目中“吃哭”评委,被盛赞“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究竟是外国评委“没见识”,还是中华料理的“魔法显灵”?或许,背后的原因没那么简单……
看过收视破亿、热播 12 年,它让所有厨师看到梦想的样子和她看不见世界,却完胜 30,000 高手,成为顶尖厨师的读者朋友都对 Masterchef 有所了解,作为全球美食节目的它,各国的版本都具有不同特色,澳版则以选手的专业度著称。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档竞争激烈的烹饪比赛中,朴素传统的经典中餐却拔得头筹,创造大量“史诗级名场面”。
关于这一现象,笔者也开始好奇:外国人眼中的中餐与国人自己眼中的中餐,到底有多么不同?随着餐饮行业的“内卷”,传统中餐正在变得越来越精致,那么朴素简单的食物是否还值得传承与发展?欢迎读完文章之后,你可以与我们分享你眼中的“中华料理”。
成为全场 MVP 的鸡肉粥配油条
注释:MVP——Most Valuable Player,最优秀选手。
作为移民国家的澳洲,选手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各国料理大放异彩的 24 强竞技赛中,涌现出不少华裔面孔,比赛作品中的中餐也占据了半壁江山。首轮的 75 分钟预选赛中,所有选手都拿出看家本领,希望做出最能代表自身水平的复杂作品。然而,一个名叫 Tommy 的华人小伙却面带微笑,推着鸡肉粥和油条款款走向舞台中央,同为亚裔的女评委都感到震惊:
在今天这样重大的日子,选择这么简单的作品实在需要极大的勇气。这道菜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版本,甚至亚洲的每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作为亚洲人,它是根植于我们骨髓与灵魂深处的美食。所以我相信,你选择这道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但不论菜色简单还是复杂,味道才是最终评判标准。鸡肉粥虽看似简单普通,却真正做到了“美味”,甚至让评委直接将晋级围裙交到 Tommy 手中,并希望助他“一飞冲天”,帮他实现每一个美食梦想。
拥有“美味魔力”的川式怪味鸡
淘汰赛被普遍认为是压力最大、最紧张的赛段,在一场主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比赛中,另一位华裔选手 Eric 则在中餐大显身手的舞台中,成为四川料理的代言人。在将川式怪味鸡送上舞台时,他自豪地表示:
我使用了浓厚的花生芝麻酱、咸甜风味的酱油、酸甜开胃的黑醋、麻辣刺激的花椒和鲜美醇厚的高汤,通过将以上各种经典调味料混合,做出这道四川料理。
在西餐占主流的烹饪比赛中,这道菜不仅使亚裔评委产生共鸣,还让西方评委赞不绝口:
麻、辣、浓、咸、甜,众多滋味很难和谐,融为一体,但你成功做到了!作为中国人,我认为中餐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让我感到自豪!你像走钢丝般掌握了口味的平衡,做出了对中餐的致敬,我认为你的表现无可挑剔!(亚裔评委)
我可以大胆地说,这是我在 Masterchef 比赛中吃过最好的菜之一,你成功展示了对于中餐的深刻见解。(西方评委)
另一位同为华裔的女生 Yoyo 同样带来经典国民美食——韭菜盒子,虽然看起来还算地道,但由于火候掌握失败,导致表面焦黑,出品不佳,却还是因为美味被评委们一扫而光。
后来的比赛中,宫保鸡丁和肉夹馍同样让中西方专业评委被中华料理所折服。
创造“名场面”的三道凉菜
传统中餐的前菜常常充当配角,而“吃哭”评委、创造“史诗级名场面”的却是存在感偏低的中式凉菜。在前菜 PK 赛中,当 Eric 带着三道菜品出现,习惯单一前菜的西方评委颇为惊讶,他不慌不忙,用普通话说出了它们的名字:茶熏鸡蛋、凉拌嫩豆腐和海苔花生,为了方便理解,也补充了其英文叫法。
亚裔评委品尝后微微叹口气,不禁落泪:
我真的很高兴,我们可以拥有这样的机会,在如此高水平的厨艺大赛中,讲述我们的文化故事,分享我们的历史背景。从你端出作品的那一刻,我就感慨万分。
从花生说起,尽管它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但依然是中餐的典型代表;茶熏鸡蛋口味清淡,蛋黄浓稠顺滑,极为适口;而凉拌嫩豆腐,则低调朴实,并吸收了各种风味,让我颇为心动。这三道菜都带有厚重的历史感,承载着我们的文化,也是平凡生活的体现,谢谢你,把它带到我们面前。
西方评委同样给予了作品极高的评价:
今天你的表现简直太棒了,我从未想过这些菜竟如此有深度,如果分开单独吃,顶多是差强人意;但你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之后,堪称完美,干得漂亮!
另一位同为移民的西方评委也对他赞赏有加:
这道菜让我看到了你对家乡料理的自信,也触动了她(指亚裔女评委)的心,因为这也是她的家乡味道,我十分欣赏你用普通话念出菜名的样子,对于厨师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样作为移民,我对你非常看好,请继续加油,你真的很棒!
在感动过后,这一幕也让无数中国人感到好奇,这些外国人眼中的“封神之作”不就是我们的家常菜吗?其实除了 Masterchef 之外,在很多其他的海外顶尖烹饪大赛中,多数中餐依然以传统小吃的形式呈现,不少外国人也对中餐产生了认知的脱节,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中国,我们的料理已经发展成了这样……
“亚洲第五”的一星中餐长啥样?
关于这个问题,也许 2022 年亚洲第五、米其林一星的粤菜餐厅“大班楼”能够给出答案。作为典型的中式 fine dining 餐厅,它没有迎合西餐的发展形式和标准,有着自己的步调和节奏。
普通食材打造顶级口味
不同于大多 fine dining 餐厅,大班楼并没有以珍稀名贵的食材入菜,并在官网公开表示:“我们的餐牌上没有鱼翅、海参、燕窝,只因为我们认为其他菜式,更加有趣,或者,更加环保。”虽然原材料不分高低贵贱,但料理的精致度和口味已远非“韭菜盒子”与“肉夹馍”所能及。
以招牌菜咸鱼臭豆腐为例,大班楼采用香港本地“名牌”的臭豆腐,用传统发酵的方式酿出浓郁豆香。优质的臭豆腐经厨师加工,混入咸鱼、马蹄和芫荽,远远就能闻到扑鼻的气味,搭配自制的辣酱,味道繁复诱人,在口中百转千回,让人久难忘怀。
推翻框架重塑粤式风味
现在的粤菜也已不是外国人眼中的鱼翅捞饭、煲仔翅那么简单,大班楼不使用“粤菜必需”的上汤,选择自己炼油。不抢戏的上汤虽可衬托食材原味,但却因千篇一律,始终无法为食客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让美食更富记忆感,餐厅参考了西式烹饪的思路,自制各种风味油,通过油脂的封存,让滋味更加浓郁,也让粤菜面貌更为鲜明立体。
在大班楼的厨房,炼出的风味油多达 8 至 10 种,包括:鸡油、猪油、葱油、姜油、蟹油、虾油、辣油、香茅油等等。为了新菜式冻卤水花椒小吊桶,他们甚至还专门炼了鱿鱼油,也呼应了官网标语“虾油、辣油、鸡油、香茅油,提味一流”。
除炼油外,大班楼也制作各种肉类或海鲜熬煮的浓缩原汁。在某种海鲜料理中,加入其他海鲜原汁,让不同食材的鲜味交汇,鲜上加鲜,让风味更有层次,很多菜品都使用了这种烹调方法。
以经典粤菜鸡油花雕蒸花蟹配陈村粉为例,作为进店必点招牌菜,大班楼通过精良的巧思,在原有菜式上添加小小的转折,便带来让无数食客难以忘怀的滋味。
蒸煮花蟹时,除了使用鸡油和花雕酒调味,大班楼还加入昆布和蚬的原汁,因此风味也异常鲜美,再加上滑嫩的蛋液,所有汁水整合后被陈村粉完全吸附,口味精准干净,没有任何多余的调味,成为 13 年人气不减的经典美食。
殊途同归,美味才是硬道理
不管是吃哭评委的“茶熏鸡蛋”、“凉拌豆腐”和“海苔花生”,还是重重光环加身的大班楼,都以返朴归真的姿态,完整不经矫饰地将中餐原貌呈现出来。
作为中餐顶流的代表,大班楼与 Masterchef 中的作品殊途同归,都将菜品的美味作为唯一标准。
编辑特写:朴素的美食永不落幕
不管是西方人眼中,“四川怪味鸡”、“韭菜盒子”和“肉夹馍”等传统中餐小吃;还是国人眼中,“咸鱼臭豆腐”的中式 fine dining,都是以平凡食材烹出的美妙滋味。尽管时代变迁,中餐不断发展,美味才是食物最终的衡量标准,而简单质朴的食物永远有着打动人心的魅力。
-end-
图片来源: Masterchef Australia & Eric Mao ins。大班楼摄影:兄弟项。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