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一貫戲謔調性,貓下去換上另一種服務方式,繼續用料理和酒水餵飽顧客,撫慰疫情中不安的情緒。
疫情轉劇,2021 年五月下旬台灣全面升至三級警戒。消費者生活型態的改變,著實給餐飲人帶來挑戰,廚師與餐廳經營者們要如何度過這段業務的寒冬?名廚MINGCHU 團隊記錄下部分店家的應對策略,沒有絕對對與錯的作法,疫情仍在發生中,希望這些資訊能對大家的判斷有所幫助,一起度過難關。
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4
不只是台北話題最多的餐廳,在這波餐飲疫情轉型中,貓下去領先起跑。他們有多元的外送管道,強化外帶形象的視覺與包裝設計,甚至為疫情創造出趣味十足的新產品。本著一貫戲謔調性,貓下去換上另一種服務方式,繼續用料理和酒水餵飽顧客,撫慰疫情中不安的情緒。
我們將貓下去的疫情轉型策略歸納如下:
1. 即時部署
去年疫情起始,貓下去就推過外帶服務,也從去年底開始與卡個位、Uber Eats 合作外送。5 月中疫情升溫初期,貓下去不斷在社群平台宣傳外帶與外送服務。越早改變,就有越多時間修正細節。直到餐飲外帶需求爆發時,團隊已熟悉新的工作流程,降低出錯機率。
2. 料理食品化
吐司、快煮拌麵是貓下去最先商品化,放到網路平台銷售的產品。規格統一且儲存期長,這類產品正適合只能在家煮食用餐的疫情時期。貓下去甚至將調酒原料分裝,只要幾個簡單步驟就能調出一杯 Mojito,為無止盡的居家時光加添趣味。
3. 快速轉型
當台北市在 5 月 23 日宣布隔天開始餐廳禁止內用,貓下去主理人陳陸寬 在前一天就決定關閉用餐區。當時每天內用客人僅有零星幾組,不如將所有資源 all in 外帶服務。把餐桌變成排放訂單和餐點的工作檯,服務人員也能專心接訂單、調度外送人力與準備餐點。
4. 多元外送
隨著外送需求暴增,平台消化訂單的速度明顯變慢。貓下去除了與兩家外送平台合作,還建立自家餐廳專屬的外送服務。「多元性」是陳陸寬的考量,提供更多選擇與使用機會,才有機會建立與客人之間的深刻連結,與長遠的忠誠度。
5. 包裝設計
從外袋、筷套、面紙到附上的酷卡,所有外送配件都有貓下去 logo,用完整的設計強化品牌感。點開貓下去粉絲專頁,頭像已換成抱著安全帽的可愛人像「速克達美」,讓貓下去提供外送服務的印象更深植人心。
6. 情緒支持
不再便利的生活與集體焦慮,是這場疫情的副作用。在社群平台的貼文中,貓下去將自己定調為「戰時物資供應處」,強調食物照顧與療癒的作用。甚至從心理需求創造產品,如內含蜷尾家冰淇淋的歡樂冰淇淋分享包,出發點就是讓家長安撫停課在家的小孩,也舒緩自身情緒。
暫停內用的貓下去客席,餐桌上擺著一袋袋外帶紙袋。服務生換掉襯衫與背心,穿著輕鬆簡便的 T-shirt,透過電話處理客人需求。現在的貓下去儼然是完全不一樣的餐廳。大膽想像,勇於嘗試,快速調整,陳陸寬過去常說的「用創意解決問題」,在這次疫情做出最明確的示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