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煨菜技法全解,选料、汤汁、火候有何讲究?

技法 编辑/ 蔣淼 2020.08.17

白烧技法姊妹篇,“温和贴秋膘”续曲。

8 月,盛夏热浪来袭,立秋之后暑气一时难消,饮食应注重酸香开胃、生津润燥,等天气逐渐凉爽,再增加肉食。

继“白烧”技法之后,本期内容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在初秋温和滋补。

两淮长鱼席中的名菜“白煨脐门”,取黄鳝腹部的精华为主料,煸干,置于盛有高汤和热油的砂锅内烹制而成,成菜汤汁乳白,肉质纯软酥烂,态若蚊龙,翻飞于云雾之中;从南朝流传至今的武汉佳肴“八卦汤”,用乳鸽和甲鱼制成,浓厚滋补、香飘十里,被中外美食家誉为“长寿菜”。

白煨脐门.jpg

“白煨脐门”,图片来源:sc.people

以上这些名馔,都是通过同一种的技法烹调而成的——那便是,“煨”。所谓“煨”,简单来说是指将初加工好的原料加鲜汤烧开,加调、配料,待到食材吃味、上色后,慢烧至熟且汁浓的烹制方法。

工艺流程:选料→焯汤处理→入沙锅加汤水调料→加盖长时间煨制→成菜

一道合格的煨菜要求原料新鲜,调味适中,且烹至熟烂而形态完整,原汁损失较少,成品汁浓味醇、口味鲜嫩、回味悠长。而要想做到这几点,就要讲究原料的选择、汤汁的调制,以及火候的拿捏。下面,我们就从这些重点工艺流程聊起。

选料与加工

由于煨的时间较长,因此主料的选择上,应以老、硬、坚、韧的原料为宜,富含蛋白质和风味物质的动物性原料是上选食材。

初加工原料时,要切成大块或整料下锅,性质坚实、能耐长时间加热的原料可以先下锅,耐热性差的辅料在主料煨制半酥时下入。

禽类

food_78401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屠宰过的鸭子,用盐、五香粉、高度白酒腌透,经过日晒加工,就成了口感干咸的腊鸭。脱水处理过的鸭肉达到极致紧实,十分适合久煮。林仁枫师傅还为腊鸭腿安排了一位绝色好搭档——洪湖野藕,青泥滋养下的洪湖莲藕饱满肥厚,质地细腻绵糯,正好与腊鸭的劲道形成对比,味道也产生出咸甜呼应。

畜类

food_5681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牛仔骨是带骨的牛小排,肉质鲜美,具有优美的大理石花纹,也耐煮耐烧。蒋应荣师傅用火烤取代炒制或油炸,提炼出牛肉原始香味,同时以牛骨调汤,辅以用柱侯酱、沙茶酱、排骨酱、甜面酱、番茄酱和蔬菜炒香的酱料,调出丰满层次、醇厚滋味,打造出一道宴席精品菜。

水产品类

food_73085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素有“海洋软黄金”美誉的鲍鱼,是鲍科的优质品种,以肉质爽滑、鲜而不腻著称,发达的腹足肌肉,赋予鲍鱼饱满的弹性,煨制的烹法无疑能充分利用这一特色。陈卫成师傅用劲道耐煮的黑猪肉来搭配,先煮至 4 成熟,再用红曲水和花雕酒调味,焖 20 分钟,最后加入经过低温料理的大连鲜鲍,煨至入味上色即可。

蔬菜类

food_89192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8 月乃菌菇旺季,张继方师傅这道由黑松露与羊肚菌担当主角的菜品,为大家提供了时令佳肴的创作思路。他以煨制入味的羊肚菌为“盛器”,酿入炒香的黑松露酱,成品菌香四溢,层次丰腴,引人回味。

汤汁

煨菜的汤汁讲究醇浓,且这种醇浓多源自原料本身的胶质。如果原料如果原料含脂肪太少,为达到汤汁浓稠,可适量加油煸炒,使油脂在煨制过程中在汤中乳化。

food_83114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猪尾巴皮多胶质重,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是煨出浓醇汤汁的绝佳选手。周鑫茂师傅为了激发出猪尾的油脂香气,先在砂锅中放入花生油,爆香老将和红葱头,将滑过油的猪尾巴略微炒制,再依次下入调、配料,小火煨制软烂收汁。

火候

煨制的过程中,火力把控十分微妙。一般用小火或微火加热,此时锅内水温控制在 85°C-90°C 之间,水面保持在微沸而不沸腾的状态。

从食材选择与加工处理的分类,到汤汁浓醇的技巧,再到精准火候的把控,“煨”的难点与要点无外乎“细节”二字,中餐的精致正是在诸如此类的奥妙中展现出来的。关于初秋美味的中式演绎,你还有哪些想法?欢迎分享到名厨App。

-end-

蒋淼作者卡片.jpg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活动。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