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冬瓜入菜新姿势。
6 月,天气逐渐炎热,为了配合夏季味蕾的变化,在烹饪中融合健康养生之道,名厨策划一系列应季食材与烹调技法的内容推介。
应季的瓜果、蔬菜、海鲜,如火龙果、桃、冬瓜、绿豆、紫苏、海胆等,是此时的最佳入菜选择;而在打造菜品风味时,最好以清新爽口、微辛微苦为主,尽量减少油脂和厚味肥腻,可适当以微辛的酱汁为菜肴提味增香。
冬瓜,夏日餐桌上最稀松平常的食材,圆润厚实的外皮下是饱满多汁的瓜肉。红烧与煲汤是它最为常见的烹饪方法,但冬瓜能给菜品带来的革新,远不止于此。
主食大翻身,口感营养双重升级
炎炎夏日,人们的食欲逐渐消减,而一味的麻辣对肠胃又往往刺激过度。不妨将清凉的冬瓜与各式谷物结合,看它如何在餐桌上熠熠生辉,做到淡而不寡、营养丰富。
组合多元杂粮
在老广的食谱中,冬瓜盅是消暑名汤,其圆润精巧的造型格外惹人喜爱。李少平从中华传统方块字的造型中获得灵感,将冬瓜改刀雕刻成方形,力图表达汉字的包罗万象。
冬瓜盅中的食材也尽量寻求多元,薏米、燕麦、玉米、芡实等混合调配成杂粮,汇聚谷物营养。加以富含蛋白质的鱿鱼、虾仁与风味浓郁的高汤调和,使菜肴鲜而不寡。
美洲野米入馔
除了营养,江爵铭也期待在冬瓜菜式的口感与营养上做些文章。他请来北美野米相助,蒸煮后颗粒分明、富有嚼头,黑色的外壳与白嫩的冬瓜形成鲜明对比,蕴藏其中的蛋白质、纤维、叶酸也被充分唤醒。
不过,想将野米与冬瓜完美嫁接,还需要蛋白从中协调。用净油炒制后的蛋白格外娇嫩,加二汤调味后更显润滑细腻,炒制时的火候不宜过大,以低温滑熟即可。
肉类巧搭配,百变造型更趣味
风味相对寡淡的冬瓜,在烹饪时往往需要其他食材的调味助力,而它也能通过丰富多变的造型,反过来让菜品拥有更讨喜的外观。
借鉴酿菜手法
擅长烹饪养生粤菜的袁耀发,看重冬瓜在造型上的百变属性,融入酿菜手法加以烹调。鸡肉胶酿入扣成玉环状的冬瓜中,一同用鸡汤浸泡,蒸制 10 分钟左右即成。
为了避免肉胶与冬瓜分离,他在酿制前细心地在玉环内侧均匀抹上生粉。蒸好后的玉环还需打上蛋清芡,提升亮度与光泽,运用同样的操作手法,还可将鸡肉替换成鱼虾等海产。
激活鲜甜海胆
在陈家健看来,夏日的海胆与冬瓜堪称绝配,而他的料理方式也颇为精细。以模具扣好冬瓜,先用鸡高汤炖煮入味,注入咸鲜底味,再与新鲜海胆一同蒸制 5 分钟,吸收其中精华。
炖煮高汤时用到的瑶柱也不浪费,可将其拆成细丝勾芡,淋于冬瓜之上。饱满醇厚的汤汁中混杂着冬瓜的清香与海胆的鲜甜,外表看来浓郁,实则解腻又解暑。
汤品出新意,消暑解腻有奇招
入口清润的汤品,是夏日菜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将消暑的冬瓜创意入菜,既考验厨师的功力,又体现着料理人的巧思。
融汇中西元素
面对逐步升高的气温,马浩成从西班牙冷汤中得到灵感,在番茄汁辣酱与生蚝的传统搭配上进行改良,并选用了冬瓜蓉、手拆花蟹肉、冻松茸与虾皮的全新组合。
用矿泉水与冬瓜制成的透亮冬瓜蓉,带给舌尖无尽的清爽,再加上食用花点缀和少量的珍珠醋提鲜去腥,冷凉的出品温度更为菜肴添入夏日中稀缺的清新之感。
尽显精湛刀工
冬瓜燕是川菜中清汤菜式的典范,将冬瓜切成燕窝形状的条条细丝,保证长短与粗细一致,颇为考验刀工,再裹上干淀粉,入沸水中成形。兰明路曾在“金宴·川味之魂”晚宴上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
汤底的熬制需要 6 小时的悉心照料,期间还要用鸡肉、猪肉等食材进行扫汤处理。这道不见半点油腥的清雅工夫菜,汤清如水,鲜味十足,口感爽滑,也是夏日一餐后不可或缺的解腻佳肴。
夏日新甜饮,多彩养颜又吸睛
水分含量极高是冬瓜的一大特性,如何运用这个特点打造更具新意的菜式呈现,下面两位厨师的思路就颇为值得借鉴。
天然色素调和
薛军喜爱冬瓜煮熟后的透亮质感,并赋予它更艳丽多彩的呈现。苹果醋、黑加仑汁、糖浆等混合调制成汁,浸泡挖成小球的熟冬瓜 3 个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汁水颜色与酸甜风味。
为了让摆盘时的颜色不至于单调,薛军又将弹性凝胶与蓝柑橘风味糖浆混合,制成半透明弹性薄片,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交织错落,令餐盘也华丽变身成为画卷。
调制养颜饮品
在唐立杰眼中,冬瓜不仅能够入菜,制成饮品也是好手。他选择将蒸熟取茸的冬瓜与煮至熟透的麦仁一起搅打,倒入麦仁水,加以蜂蜜和青柠汁调味即可。
经过冷藏处理后,入口更为沁凉,白里透黄的汁水散发着微酸的风味,冬瓜、荷叶与麦仁的混合又让这份饮品不止解渴,更有了养生养颜的功效。
对于冬瓜这一食材,你心目中的最佳烹法又是什么呢?欢迎来名厨App 发布你的创意作品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