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際的漬物世界,下廚之人必定要徜徉的風味之海。
從漬物的原理和手法,就可推知這是一種久遠、原始的食物保存方法,最早關於漬物的文獻來自於日本,8 世紀時的木牘上曾經記錄了葉菜和瓜類的鹽漬醬菜,更完整的文獻則是到了 10 世紀平安時代的官方著作《延喜式》,其中記載了各式各樣的漬物種類。
往後這種醃漬醬菜的飲食文化發展得更加蓬勃,也逐漸形成日本各地的特色,幾世紀下來,更讓日本成為了漬物大國,全國有多達 300 種醃漬物,單是以蘿蔔為主食材的醬菜就有約 50 種。
根據《發酵是種魔法》這本書作者小泉武夫的定義:「所謂醃漬物,是指以蔬菜、果實、菇類、海草類、魚貝類、肉類等作為材料,放入以鹽巴、醬油、味噌、麴、米糠、酒粕、醋、粥酒、黃芥末、味醂等醃床裡醃漬,一邊培養風味一邊進行熟成,同時保存性大增的食物。」
這段關於漬物的定義指出了幾個重點,一是日本的物產豐饒,農漁業發達,才能有多樣性的食材來製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醃漬物;二是醃床種類多元,隨著農業而衍生的食品加工業,有醬油、味噌、米麴等農產品,再加上食用稻米文化中的精米程序會產生米糠,以及釀酒業會產生酒粕,這些都是醃漬物不可或缺的醃床;三則是四面環海的地形讓鹽巴產量豐盛,鹽在製作漬物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有去除水分(鹽殺)、防腐和調味的功能。
此外,漬物深邃濃郁的風味,也是這種小菜讓人喜愛的原因,日本人就把漬物稱呼為「香物」或「香香」,可見香氣是漬物誘惑人心的一大特色。
漬物的類型
依照製作原理,可將漬物的類型粗分為「發酵型」與「非發酵型」兩種。
發酵型
在醃漬過程中透過某種形式而由微生物引起發酵作用的醬菜,就屬於發酵型漬物。例如:米糠漬、麴漬、蕪菁壽司(註 1)和馴壽司(註 2)等。以糠漬而言,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米糠裡的成分,再藉由滲透將這些細小的分子送到食材裡,以此讓食材產生濃烈的風味。
註 1:將蕪菁切片和鰤魚醃漬後所製成的壽司,是金澤的鄉土料理。
註 2:將魚料保存在米飯裡發酵的壽司,氣味強烈,發酵時間久的話,米飯可能棄而不食。
非發酵型
原料沒有受到微生物作用、有些是利用鹽份抑制微生物進行乳酸發酵的,便屬非發酵型漬物。例如紅酒漬、醬油漬、醋漬和梅干等。值得一提的是,醋雖然是經過發酵的產物,但以醋來製作醬菜時,食材其實沒有受到微生物作用,因此醋漬被歸類為非發酵型。
耳熟能詳的漬物種類
福神漬
日式咖哩飯的良伴「福神漬」是日本名氣最響亮的漬物之一,據說是由 1675 年開業的雜糧店「酒悅」(當時名為「山田屋」)其第 15 代傳人野田清右衛門在 19 世紀明治初期所研發出來的醬菜,使用了蘿蔔、茄子、黃瓜、紅刀豆、蓮藕、紫蘇果實和香菇等 7 種蔬菜,將之切碎後,以醬油、砂糖和味醂等調味料混合的液體醃製而成,由於使用了 7 種蔬菜,因此以日本的財神七福神來命名。
福神漬脆爽的口感很適合混入美乃滋,做成風味獨具又不黏膩的沙拉醬,與另一種日本國民食物「納豆」也是絕配。將幾種味道較重的生魚片切成 5 毫米的小塊狀,與磨碎的芝麻和福神漬混合,並加入芥末、醬油與納豆攪拌均勻,就是清爽開胃的下酒涼菜。
奈良漬
奈良是日本清酒的發源地,因為釀酒而產生的大量酒粕,多半變成飼料或肥料,但也因此催生「奈良漬」這種帶有酒香的醬菜。奈良漬常見的食材有白瓜(越瓜)、冬瓜、生薑或未成熟的小西瓜等,醃漬過程中,會多次更換酒糟,讓食材在其中浸泡長時間直至深褐色,也因食材不同,而有時間長短不等的醃漬年限,一般都要 3 年以上,最長甚至有達 19 年的陳年漬,宛如黑金般的寶石。奈良漬也是蒲燒鰻魚飯的重要配菜,可以消除鰻魚殘留在嘴裡的油膩感,並促進消化,有助於分解脂肪,讓人體吸收維生素和礦物質。
奈良漬強烈的發酵氣息與濃醇的酒香,很適合做各種料理上的應用,像是與乾酪混合後,放在薄餅上,就是簡單又宜人的開胃小食。拌入蛋液中,做成具有奈良風味的烘蛋或玉子燒都很美妙。甚至也能運用在甜點裡,將奈良醃菜切碎後,與少許核桃仁混入香草冰淇淋,奈良漬冰淇淋吃起來不但帶點有趣的鹹味,還近乎萊姆酒葡萄乾混在冰淇淋裡的效果。
千枚漬
千枚漬是京都三大漬物之一,相傳一百多年前,在皇宮裡工作的御廚大藤藤三郎,為了滿足孝明天皇的喜好,所研發出來的醬菜,經過多番測試,他發現使用聖護院蕪菁做出來的千枚漬口感最好,由於醃漬時間短,因此蘿蔔的顏色依然透亮潔白,綠葉也依然鮮豔,淡雅的外觀與味道,深受皇族喜愛。大藤離開皇宮之後,便自己開了漬物店「大藤」,成為千枚漬的始祖店鋪。
切成 2.5-3 毫米厚度的蕪菁薄片,先用鹽醃製後,接著與昆布交替疊放,再加入味醂、醋和糖,並以壓上重物,4-5 天後就會獲得酸度與甜度都很柔和的蘿蔔醬菜。滋味纖細的千枚漬,一般作為單獨食用的配菜,或是搭配其他生食蔬菜做成蘿蔔蔬菜捲,以盡量不掩蓋其風味的作法為主。
大廚用漬物
來自日本的伊藤滿主廚,以北海道的鄉土料理「松前漬」作為這份海鮮拼盤的要角之一,他將昆布、胡蘿蔔切絲,與切塊後的扇貝和鯡魚卵(數之子)混合,以製作松前漬的手法,用醬油和味醂調味後醃漬一星期,昆布釋放的黏液使得食材更加鮮美。另外搭配黃瓜蝦卷、鵝肝壽司,以及九州產蠑螺所製成的螺盅,組成琳琅滿目、滋味繁複的海鮮盛宴。
史陽平師傅以「西京漬」的技術來處理銀鱈,他將清酒、味醂和糖混合後煮開,拌入西京味噌後熄火,攪拌均勻成味噌醬,放涼備用。銀鱈魚以少量的鹽醃漬半小時,以去除多餘水分,接著覆以味噌醬,放入冰箱醃製 24 小時,取出後擦去多餘的醬料,魚皮朝上以 200°C 烤 10 分鐘,再翻面烤 5 分鐘即成。以味噌醃製過的魚料,肉質更為甘甜。
日本漬物的世界廣大無邊,值得所有下廚之人細細探索。找到適合的方式將日本漬物入菜,運用其難以言喻的風味魔法,便很有可能為料理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end-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活動。參考書目:《發酵是種魔法:飽嘗世界奇異美食,揭開納豆、醃鯡魚、臭豆腐的風味之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