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客人吃不懂,是我們不懂客人。」
這天來到台中的滿堂餐廳。這間有著日式片瓦屋簷的餐館,一共 24 個席位,是青年廚師林凱維獨立開業之作。
這間店棲身的老屋建築,最初是一家日本料理,至今空間上依然散發著日式氣氛,碎石頭鋪地,一園綠意以及扶疏樹木中,側身拉開拉門,就是溫馨的用餐空間。這天林凱維早就已經到店內了,穿著圍裙,站在吧台內清脆細密地切著紅蘿蔔絲。「妳不介意我一邊備料一邊回答妳的提問吧?」他在準備十香菜的材料。
「是因為過年的關係,所以才準備十香菜這道料理嗎?」
林凱維聽了很和煦地笑了,回答我「我們的菜單上,本來就有十全十美這道菜。」
一邊招呼,不大的眼睛在黑框眼鏡後,瞇成弧度。從吃他菜以來,他總是用這樣地微笑招呼客人;但,向來低調的他,這回氣質彷彿有了點改變,開始有了獨當一面的一家之主氣質。
出身台中海線小鎮的林凱維,從高中就接受餐飲的訓練,接下來一點也不意外地前往高雄餐飲大學專攻中菜。他回憶中的教學,大一的時候,比較多理論的課程,像是調料與食品營養。對於喜歡動手做才選擇餐飲職業的他來說,是稍嫌無聊。還好,大二的時候,跟著不同大廚老師的實作課程,就讓他體會到了從廚的喜悅。
「但坦白說,那時候中餐並還沒有提升到很高的程度,沒有很深入的探索。像是學習川菜,不會非常強調味型的重要性。而是理解不同地方菜色的分別。」
他一邊說著,手沒停,也同時說明「像十香菜這樣的中菜,考驗的就是刀功和炒工」。
話鋒一轉,「其實法菜跟中菜的料理原理也是大同小異」,材料不同罷了。
從中餐到西餐
林凱維在讀餐飲大學後期,夢想著要出國。原本想要去美國,他坦言「比較年輕的時候,把未來想得很美好,也想得比較簡單」,他沒有馬上出國,而是先去當兵、工作。當兵的時候,他擔任伙房兵,每天花盡心思做出營養美味的料理給長官吃;退伍後,在 Hotel One 做新派中餐。
那時所謂的「新派中餐」,並不是這幾年台灣 Fine dining 流行的「台灣味」。而是中菜西吃,將大份的料理分成小份給各人食用,還稱不上是一個完全的革新。
他從最低階的中央廚房做起,再做到了宴會廳。這段實際工作的經驗,讓他對於從廚生涯的實際狀況有更多的認識,體會到出國進修增益實力的必要。於是前往南法學語言、再到博古斯廚藝學校上課,最後甚至留在南法的餐廳工作。
「在國外找工作就是運氣」,謙虛的林凱維,如此解釋他拿到當地星級餐廳工作。他拿到工作不僅是倚賴投履歷,主要是透過曾經共事過的同事口碑介紹。「普羅旺斯夏天觀光客很多,需要人手,因此對方就很爽快地雇用我了」,林凱維進一步總結「我覺得我是很幸運的人,想要的東西,認真追求都有得到」。知足樸實的性格可見一斑。
後來他去了每個月都要開新菜單的中山招待所,再離開跟大學同學蕭淳元一起開了在技驚四座的英雄餐廳。一年多後,他跟蕭淳元各自獨立發展,先是蕭淳元開了 YUAN,林凱維不急不徐,在歐洲旅行後,於原址開設了自己的餐廳滿堂 Le Plein。
「先覺得好吃、再來了解我」
與其把自己放在第一線行銷餐點,林凱維更傾向往後站一步。讓食物代替他來說話,他希望客人多了解多喜愛他的食物,勝過他本人,「先覺得好吃、再來了解我」。
對他來說,現在的中西合璧的料理風格,是表達了他多年下來對中西料理的了解。對林凱維來說,中西餐料理,有時候雖然原料不同,但其中的美味精神和價值是沒有太大的差別的。中菜要吊高湯,西餐也要;法式的澄清高湯用肉末和蛋白來去除湯中雜質,中式川菜開水白菜高湯,也是用同樣的手法去做。
過去他嘗試過比較有創新風格的菜餚,得到的評價卻是兩極,喜歡嚐鮮和創意的客人大讚,卻有人吃不消。對此,林凱維認為,「不是客人不懂,是我們不懂客人」,「我們不能怪客人不懂我們的東西,因為我們受過的經驗和訓練不一樣」,一個好的廚師,應該要體貼地為客人設想,做客人喜歡、覺得美味的食物。
思考了許久,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定下了滿堂 Le Plein 餐廳中菜風格,非常耐吃的餐飲風格基調,「我們要讓客人吃得出來我們在做什麼菜,但我們不去強調我們的心態。」
婉約法菜手法創造中菜新境界
關於研發新菜,林凱維戲稱火燒屁股的時候,就會把新菜色想出來。現在菜色偏多,約 15 道,因此換菜頻率沒那麼高,但會根據季節增加一些菜色。賣得不錯、口碑好的菜,就會留在菜單上。他對於要讓外國人了解台灣料理、或做新派料理沒有特別的焦慮;「傳統的中菜雖然不時尚,但他沒必要為了迎合客人或潮流而大作改變」,「吃中餐我就喜歡吃傳統的,本來是傳統的部分,就讓他儘量傳統得好」,傳統的東西要保留,即使潮流改變、或是媒體推波助瀾,都不要因為時代變化而去改變它。
菜色靈感參考以前做過的,或是熟悉的味道來做變化。優先以當地的食材為主,「做菜做久了,自然而然就會越在地——因為新鮮又便宜」。以前吃過的味道或是做法,調整過,成為菜色的基礎。
野生白刺蝦、馬鈴薯、蝦味美乃滋
新鮮 Q 彈的白刺蝦,對林凱維來說,綜合了鮮味和肉感的優點。搭配蝦頭蝦殼熬煮的蝦汁做成的蝦味美乃滋,清新粉潤的小馬鈴薯塊,辛辣爽脆的櫻桃蘿蔔片,並以山蘿蔔葉點綴帶來清新的氣息。彷彿見到傳統五味醬的身影,卻是濃濃法式手法。
烏骨雞、芥菜、雞肉蛤蜊汁
解構台灣冬日經典湯品,芥菜雞之作。將芥菜做成蔬菜泥 puree,炭火直烤台灣烏骨雞,點上自己做的蘿蔔枸杞醬,點綴上鮮美的赤嘴蛤做的蛤蜊雞汁。黑色與綠意在盤中大開大闔,溫潤的紅顏色像是冬天裡溫暖的小火花。
慢燉牛雜、台灣牛紐約客、菜脯牛肉湯
使用台灣的牛肉,慢慢燉到 Q 軟適中。搭配上醃漬的清新蘿蔔片,上桌前淋上濃郁帶有質地的菜脯牛肉湯。又像是燉牛肉,又像是台南牛肉湯,熟悉的蔬果牛肉鮮味,吃來舒服自在。
獨立開業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
「要讓團隊有歸屬感」,林凱維認為當老闆,比較不一樣的是要考慮員工的心情。「如果說只是想來一起工作,抱著學東西的心情來,這樣其實也是沒有辦法持久的」,工作的底線是為了一份薪水,除了這個之外,老闆還要給與支持才好。
番外篇
平常老婆吃啥,林凱維就跟著吃啥,因為下班都 11 點多了。在店有開的前提下,林凱維最喜歡的小吃,是清水米糕。小吃類對米的講究沒那麼高,其實有時候去吃米會太軟、或剛好;最主要是滷汁的口味要對味。眾多米糕中,他最喜歡榮米糕。對林凱維來說,小吃之所以為小吃,就是客人不用花很多錢就可以吃到的東西,自己烹調也不一定能夠複製出來記憶中熟悉的味道,所以還是會去小吃攤去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