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粵菜傳統的新生,「如意宴」尋覓消失中的味道

活動 编辑/ Hsiang 2019.11.12

結合名廚、食評家與瓷器品牌之力,消失中的傳統粵菜,重獲新生。

今年七月,食評家謝嫣薇(Agnes Chee)出版《消失中的味道》,疏理逐漸失傳的古老粵菜。這項寫作計畫起因於幾年前,她貼身採訪香港知名粵菜餐廳家全七福創辦人徐維均主廚(人稱「七哥」),從他口中得知許多前所未聞的菜餚,這些菜色的資料也相當零碎片段。

「七哥說那些沒什麼,都是 50 年前很流行的菜。」謝嫣薇還原七哥當下隨性的口吻,但身為傳媒工作者的她,豈能放過這條誘人的線頭,於是她開始訪問不同派別的粵菜廚師,慢慢拉出一張完整的系譜,並在《信報》專欄上連載「消失中的味道」。

66137272_2640962072603265_4735426358392389632_n.jpg

食評家謝嫣薇將「消失中的味道」專欄集結成書。圖片來源:謝嫣薇 facebook

三年過去,專欄集結成書,謝嫣薇思索:「這些菜應該別再消失了才對,應該要有更多人吃過,口耳相傳出去也是一種紀錄。」她想到澳門永利皇宮內的永利宮譚國鋒總廚向來很有玩心,以及她一直欣賞法國百年瓷器品牌 LEGLE 麗固總監張聰(Desmond Chang )舉辦多年的「如意宴」,遂決定結合兩方的資源與專業,透過出類拔萃的粵菜功夫與專為中菜 fine dining 服務的「如意」系列瓷器,重新演繹經典菜餚。

如意宴與消失中的味道

微涼的十月底,「亞洲 50 最佳餐廳」永利宮舉辦「如意宴 – 尋覓消失中的味道」,是如意宴第八章,也是籌備時間最短的一次,三方人馬從初次會面到宴席開展,僅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張聰說道:「跟永利皇宮腦力激盪的過程非常順暢愉快,僅不過吃一頓午飯,四小時的時間,整場晚宴的雛形就已出現。」四小時內他們討論從書中取哪幾道菜、怎麼排菜,以及如何理解這場如意宴的主題,「關鍵在於不只是復刻這些菜,而是要將菜的精神、特點、味型結構、烹飪邏輯抽出來,重新編排一個現代的版本。譚師傅不但同意了整個提案,當天午餐會,還立刻做出兩道菜的雛形。」

螢幕快照 2019-11-12 下午2 (3).jpg

共同籌備如意宴的三方人馬(左起):譚國鋒總廚、張聰、謝嫣薇。圖片來源:永利皇宮

這場如意宴從書中挑選了 6 道老菜,包含網油卷、燒雲腿雪花雞片、生財顯貴雞、崑崙鮑甫、羊頭蹄羹以及戈渣,然而誠如張聰所言,目的不在復刻,而是如何讓老菜的精髓以現代的樣貌呈現,因此這些菜色全都經過譚國鋒師傅巧妙的轉化,再搭配雅緻的如意器皿,絲毫沒有老態龍鍾之感,反而相當摩登新潮,令人傾心。

溫故知新 - 網油卷

舊時人做菜多善用動物油脂的香氣,除了普遍的豬油、豬油渣,粵菜中曾經也很常使用豬網油,它是包覆於豬肚表面的一層網狀油脂。謝嫣薇在書中寫道:「處理豬網油工序不少,⋯⋯。凡是有豬網油的餸,都是手工菜,所以現在近乎絕跡啦!經典的菜式有網油腰肝卷,就是把豬腰和豬肝爆香後,再以網油捲起來炸,食味濃厚豐腴。」

Golden-fried Lace Fat Rolls and Scrambled Egg White with Buffalo Milk Cheese 網油卷伴炒鮮奶 (1).jpg

網油卷與大良炒鮮奶。圖片提供:永利皇宮

考量到現代人口味清淡,且講究健康,譚總廚改以時令海鮮來重現這道經典菜色,豬網油包裹的不是厚重的內臟,而是富山白蝦、法國藍龍蝦及蟹鉗,海陸結合的滋味,更帶出這些食材的豐富層次。另外搭配滑嫩的大良炒鮮奶,是粵菜的重要角色,譚師傅機伶地添了些莫札瑞拉起司和鳳肝,使奶香更為馥郁。

清爽的炸物和溫厚的熱菜作為開場,特別以歷史悠久的高足杯盛裝,十分玲瓏優雅。

古今對照 - 雪花雞片

粵菜的品嚐菜單中,必然不能少了展現師傅炒功的菜色,燒雲腿雪花雞片便是一道看似質樸、實則相當難掌握火候的熱菜。雪花,就是片得薄薄的響螺片,煮熟後呈雪白色因而得名。螺片與雞片合炒,烹調時間不同,兩者的熟度必須恰當,為了味道融合也不能分開炒,因此極為講求師傅的功力。

雪花雞片.jpg

雪花雞片。圖片提供:永利皇宮

譚總廚這回特別挑選兩斤半的清甜響螺,先施展刀工,將響螺片得厚薄適中,接著表演炒功,火候的精準度以及獨特的鑊氣,缺一不可。過往富貴人家會將這道菜連同燒雲腿一起食用,增添醃肉的鹹香,譚師傅把這個環節略微調整,以雪蓮子和雲腿同燒,熬製清甜的醬汁,淋在與菜心、黃耳和銀杏同炒的雪花雞片上,脆爽的螺片與滑嫩的雞片交疊,時有黃耳竄出一股桂花香,以及銀杏密實的甜味,整道菜口味素雅,卻又顯現格局。

如此需要考量各種細節的菜式,卻未必人皆懂得欣賞。張聰下了很好的註解:「這道菜正好說明為什麼西餐和中餐永遠有鴻溝,西方人不明白這個螺貴在哪,而且不了解你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跟雞一起來炒。這恰好是西方和亞洲在廚藝傳承、審美上的差異。雪花雞片可能是最無法讓西方廚師驚艷的一道菜,他們可能想:這不就是一道菜加熱兩種蛋白質,蔬菜、醬汁放旁邊,不就這樣嗎?但若你用中菜的角度去看,它就是最難攻克的一件事情。」

螢幕快照 2019-11-12 下午2 (2).jpg

如「雪花雞片」這樣需要炒功的中菜,往往難以令西方人所欣賞。圖片來源:永利皇宮

生財.顯貴

「生財顯貴雞」是一道舊時年菜,作法各有不同派別,有的繁複、有的簡樸,但主要食材便是烹調過的雞隻,淋上熬製過的蜆蚧醬,再圍一圈白灼生菜。取生菜、蜆蚧的諧音,便成了「生財顯貴」。謝嫣薇在書裡引用香港美食家麥麗敏(人稱大師姐)的專欄文章,提到:「蜆蚧醬是一種產於中國嶺南地區的醬料,用新鮮蜆肉、酒、老薑、陳皮等醃製而成⋯⋯。醃製的蜆醬,半生不熟,保留了蜆的鮮美,又有海水鹹香風味。」

蜆蚧於是成為中國南方菜系相當特殊的一道味型,除了過年時燒雞,廣東人最常見的吃法是以鯪魚球、鯪魚餅沾著蜆蚧醬吃。但由於味道十分突出強烈,越來越少人使用。

Dace Mousse Dumpling, Grouper Fillet, Caviar and Lettuce in Preserved Clam Rice Broth 生財顯貴.jpg

生財.顯貴。圖片提供:永利皇宮

譚總廚巧手妙思,將這種具有侵略性的味道轉化得柔和優雅。他在輕薄的米湯中,以米酒、陳皮和蜆蚧調味,另外搭配手切鯪魚球和石斑魚片,層層疊加風味,生菜則悠游於米湯中,最後神來一筆置上一球黑魚子醬,多了點鹹鮮,又添華麗。盛裝的食器,靈感取自宋朝的木製窗花紋與鈞窯的天青色,是具有滿族色彩的貴氣盤皿。

這道菜便是三人午餐會當日,譚師傅立刻發想出的雛形菜色之一,只見他忙進忙出,不出半小時便抓住老菜的味型精髓,張聰聲稱,他舉辦了 7 次如意宴,這種速度和精準度從未出現過。

崑崙再現 - 麒麟龍躉皮

滿漢全席中的「崑崙鮑甫」是昔日達官貴人的宴客菜,其中的重要角色就是珍貴的龍躉石斑魚皮。譚總廚在如意宴中呈獻這道料理,極具挑戰性,首先食材取得不易,得靠關係才拿得到一大塊乾貨龍躉皮,索價更是不菲,如今野生的龍躉石斑已然絕跡,香港的海味鋪裡即便陳列著,也不販售。再來發魚皮的工序極為繁複,經過層層關卡才能除去濃烈的腥味,矜貴食材需要純熟的技巧方能處理得當。

Braised Giant Grouper Skin, Pomelo Peel, Kombu and Venison Tendon 麒麟龍躉皮.jpg

麒麟龍躉皮。圖片提供:永利皇宮

過往菜式是將龍躉皮與鮑魚同燒,讓兩者相得益彰。譚師傅的手法更顯創意,特別選了鹿筋、昆布、柚皮這些黏滑入味的食材搭配魚皮,四樣食材再分別以牛肉汁、大地魚和蝦米、鮑汁,以及雞汁來煨煮,四種來自海洋與大地動植物的膠質,飽附鮮味四溢的湯汁,是極能展現粵菜底蘊的一道菜餚。其中尤以柚皮最令人驚艷,鬆軟如芋頭在嘴裡化開,無法置信那是原來充滿纖維的柚皮。

羊頭蹄羹

中國南方以羊肉入菜本不常見,因此這道料理並沒有廣為流傳。昔時有酒樓供應羊頭蹄湯作為秋冬主打的暖身湯品,後來有人建議以蛇羹的方式來處理,便有了羊頭蹄羹。羊頭與羊蹄並不名貴,但這碗湯羹熬製起來也是相當耗工費時。重點在於羊頭、羊蹄燉熟後,需以人手拆解皮肉,撕成大小一致的絲狀,再與花膠、冬筍煮成羹湯。

譚總廚以白胡椒、南薑熬煮羊頭、羊蹄,去除腥羶,僅留下淡淡肉香。最後燉湯時又另外加入羊頸肉增添口感,點綴其上的檸檬葉則捎來清新的氣息。老廣東的飲食文化,終須以煲湯的技藝來呈現。

Pear and Chuan Bei Soup with Deep-fried Almond Puff 川貝香梨茶杏汁戈渣.jpg

戈渣。圖片提供:永利皇宮

戈渣

收場的甜品戈渣,由來亦有趣,相傳是中國北方的「鍋炸」演變成廣東美食,台灣宜蘭的糕渣也是類似的點心。戈渣易學難精,作法是將凝固的高湯放入油鍋,炸成外酥內軟的塊狀,因此有「一口炸的湯」之說。

一般而言,戈渣以上湯製作,是鹹點;但譚總廚卻決定將它改為「一口炸糖水」,以濃郁的杏仁茶去油炸,另外搭配川貝香梨茶一同品嚐,清潤宜人。

擺盤空靈美妙,以道家無極為發想的瓷器,盤內線條跌宕起伏,散置著戈渣,形成極佳的空間感,是非常現代面貌的古典中國美學。

不再消失的味道

6 道懷舊菜色,經由如意宴和譚國鋒師傅的創新演繹,並非秋日裡的煙花轉瞬即逝,它們將繼續被保留在永利宮的菜單上,讓這次未能即時品嚐的顧客,也有機會體驗老菜翻新的風情。

螢幕快照 2019-11-12 下午2 (1).jpg

LEGLE 麗固總監與如意宴創辦人張聰。圖片來源:永利皇宮

三方人馬的努力,都是為了讓美好的味道不再消失。張聰認為,味道之所以消失,源於三種層次:一是技法消失,沒有人會做;二是食材消失,找不到稀罕食材了;三是口味改變,前人鍾意的味道,今人不喜愛。

「這三種層次的消失,第二種是不可抗的,但第一和第三種,完全能透過人為轉變。技法可以傳承,口味也可以用當代的方式重新詮釋。所以我們就是從這兩個角度切入,想著如何讓以前的老菜放到 2019 年的時空,現在的人也可以享受當時這些菜色的特點。」

螢幕快照 2019-11-12 下午2.jpg

食評家與《消失中的味道》作者謝嫣薇。圖片來源:永利皇宮

對於謝嫣薇而言,追尋老菜是為了找到根基,「這些消失中的味道是菜系的基礎,它的智慧、邏輯、技法都是,所有的創新都需要基礎,你不能空中建樓閣。掌握的基礎越多,創新就越深厚,而不是天馬行空的。」

許多舊時代的事物,往往抵擋不了時間的洪力,但願這些美妙滋味,終有人記得。

-end-

兄弟項-繁體版.jpg

首圖來源:永利皇宮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