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咬牙付出努力,才得以擁有滿天星光。
70 年,在時間長河裡不過轉瞬即逝,但在今朝卻意義非凡。新中國餐飲正進入它蓬勃發展的第 70 年,超過 4 萬億的龐大體量吸引著米其林指南,亞洲 50 最佳餐廳,博古斯世界烹飪大賽等一系列國際參與者的目光。
異域食材紛紛湧入,餐飲巨頭進軍中國,食客口味日新月異,一幅壯闊的時代圖景正在鋪開。在這場變革時代的剪影中,人事物不斷演變,但每個諸如你我的微小個體,都在以一己之力發光發熱。
名廚特推出「中廚力量」國慶特輯,匯聚烹飪大師,四大菜系,米其林餐廳主廚等往期精彩人物內容,邀你一同見證匠心,為不斷向上的中廚力量驕傲,喝彩!
2016 年,上海米其林指南發佈。兩年之後,廣州迎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今年 11 月,北京米其林指南即將面市。當這個在國際上具權威性的美食評鑑進入中國,顯示中國高端餐飲的水準已經與世界一線城市平起平坐。
從廚師角度來看,米其林是掌聲,也是鞭子。它讓後廚裡無人知曉的努力得以被看見,油鍋熱火中的執著被更多人肯定。為了摘下星星,廚師們每日都得戰戰兢兢,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再也沒有懈怠的時刻。
摘星有無秘訣?除了努力,這些廚師還做了些什麼,才蒙星光照耀?我們以黃景輝、簡捷明、周鐵龍這 3 位二星總廚的入廚歷程與工作思維,盼為日日在後廚揮汗的你,指引出一條進步的方向。
黃景輝:追求完美,持續向上
去年廣州米其林指南發佈,最高僅一星的結果,讓不少業界人士大失所望。就在今年,總廚黃景輝帶領餐廳「江—由輝師傅主理」,打破廣州無二星餐廳的局面,成為南方米其林賽場的領跑者。
16 歲甫入行時,黃景輝就立下明確的目標——成為總廚。他幾乎是以衝刺的速度蛻變,別人要花 8 年,他只用 4 年就達到目標。
這 4 年的「衝刺」,代表的是無數苦工。在後廚裡,他主動做事不挑活,贏得師傅信任,樂於與他分享秘方。廚房工作結束後,他繼續訓練刀工直到深夜,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若上級安排 2 人料理 40 隻雞,黃景輝必是主動要求做 25 隻的那位。
「我那時基本把所有的廚房崗位都做了一遍,無論是乾貨泡發、刀工技巧、炒鍋火候、燉湯秘訣,都有涉及,整個過程持續了 4 年,因為你想做一名總廚,你必須要掌握所有崗位的技術要訣。」
這些努力,讓他從小工蛻變為總廚。至於從米其林一星升上二星,靠的是他對完美永無止息的追求。
每道菜宛如他的創作,黃景輝對所有細節吹毛求疵。經典粵菜冬瓜盅通常選用瑤柱、火腿提鮮,他的菜品「鲜拆阿拉斯加蟹肉迷你冬瓜盅」以現蒸鮮拆的阿拉斯加蟹肉入菜,讓菜餚更具清鮮的滋味。
另一道菜品「黑松露芙蓉花雕蛋蒸龍蝦」全賴分寸之間的掌握。火候多一分鐘熟過頭,少一分鐘又略生。花雕酒分量多了太苦,少了香氣又難以充分釋放。土雞蛋與蝦湯勾兌的比例也不容忽視,蛋液太多就不夠嫩滑,太少又不凝固,必須達到既能吃到蛋味、又能吃到纖維的最佳狀態。
對完美的追求帶領他進步,也讓餐廳在米其林評鑑裡躍升一級。二星榮譽的背後,是更大的壓力和責任。在這個交流不分國界的時代,黃景輝持續學習來自全球的食材知識與烹飪理念,並將中餐的工匠精神和飲食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的美食家對中餐有新的認知。
更多黃景輝的故事,不妨點擊此處查看。
簡捷明:要炒出好菜,廚房過道寬度也得計較
上海米其林發佈會剛風光落幕。今年摘星的新面孔不少,也不乏掉星的惋惜,能讓自家餐廳名字持續掛在榜單上,就已經相當不容易。價格平易近人的喜粵 8 號能連續 4 年維持二星,總廚簡捷明居功厥偉。
「雞有雞味,魚有魚味」,粵菜的精神在於表現食材原味。為了取得優質食材,簡捷明寧願減少餐廳盈利。原本占總成本 27% 左右的食材成本,在喜粵 8 號竟高達 40%。
例如招牌菜品「星級叉燒」,多數餐廳常用五花腩肉做叉燒,喜粵 8 號的用的是肥瘦比例近乎完美的梅花肉,一隻豬僅能做出 6 份。即使豬肉價格上揚,成本幾乎接近售價,簡捷明仍堅持品質不改、售價不變。
在喜粵 8 號廚房,鑊氣是用熟鐵鑄鍋和鍋鏟快炒出來的,禁止廚師拋鍋炒。用鍋鏟炒菜,會逼廚師必須加快手速防止黏鍋,炒到白烟出來方有乾香的效果。
禁止用拋鍋炒則是建立於對未來的縝密考量,如今上海很多開在商場和塔樓裡的餐廳已禁用瓦斯,而是統一用電。如果還是延續拋鍋炒的管道,鍋一離開電爐溫度就會降低,很難保留鑊氣。
從禁止拋鍋炒這點,就可以看出簡捷明的細心。他還深度參與餐廳後廚的設計,把爐灶到檯面的過道寬度精準控制在 65 釐米,確保廚師一轉身,就能便捷地把菜品裝入盤中。「我們的菜品炒完兩、三分鐘之內就必須上桌,否則鍋氣就沒了。」
不只連過道寬度都要講究,簡捷明甚至會到洗碗間觀察食客的剩菜,揣摩他們對於菜品的喜好程度,以此為依據不斷改進。如今他仍然堅持在後廚烹飪,也常赴各店往返巡視,若看到不合規範的操作立即糾正,並親自演示正確方法。
「盈利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老闆不希望傳統粵菜搞得走投無路,他想把老菜鞏固下去,所以請我過來做,讓客人以平民化的價格品嘗到高品質粵菜。」
理念上的一致讓簡捷明與老闆林金煉一路行進至今,在餐飲競爭的汪洋大海中互相支持,在每一場場米其林指南的年度大考中拿下好成績。
更多簡捷明的故事,不妨點擊此處查看。
周鐵龍:向歷史取經,琢磨本幫菜烹飪精髓
上海米其林舉行了 4 年,雍福會也拿了 4 年二星,在粵菜餐廳占得半壁江山的前半榜單中,它為上海在地本幫菜留下一席。
雍福會的總廚周鐵龍,他拿下的國際性獎項可不只米其林。他曾是創下亞洲紀錄的滑輪運動員,後來因緣際會拜在中國烹飪大師姜介福門下,又師從香港名廚程志榮,他的賽場從滑輪場變成廚房,從追求分秒之間的疾速,變成講究舌尖上的風味表現。
跟隨大師習藝後,他曾赴俄羅斯的中餐廳工作,直到 2011 年,周鐵龍入駐雍福會。他從色澤和口味兩個維度,為菜品做出調整。
對於前者,因為雍福會位於一棟老洋房裡,整體色調偏暗,老本幫菜顏色又偏黑,為打造明快一些的用餐環境,周鐵龍決定將菜品的色澤調亮。至於後者,則棄味精,以吊湯提鮮,同時適度降低菜品甜度。
他更回溯歷史,從祖先的飲食中找尋靈感。以《宋宴》一書為基礎,發展出「雍福宋宴」,重現宋朝時期上海地區的飲食風貌,菜品遵古法烹饪,也以當代創意呈現。帶領食客穿越時光,「從一方餐桌吃出整個春秋,從一杯茶中喝出兩宋風流」。
「做本幫菜,講究食材以及燒製與火候,調味相對簡單,主要是醬油、醋、料酒、香油等,對調味料的要求反而更高一些。」周鐵龍這麼說。
而本幫菜經典的冷菜燻魚,他改用刺少、肉質細嫩、營養更豐富的鯧魚。這道菜品的烹飪關鍵在於如何把魚的水分盡量逼乾,在最高溫時投入汁水中,魚肉就會拼命吸入醬汁,更加入味。
另一道本幫菜招牌紅燒肉,周鐵龍在傳統上創新,加入普洱茶去油膩也添新意。這道菜品看似家常易見,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得好。雍福會能維持一致的出品,關鍵在於周鐵龍的「8 個一定」:
五花肉質量一定要上佳
五花肉一定不能焯水
加完料酒後一定不能立刻上蓋
醬油一定要煸炒上色
一定要放鹽
一定不能放大料
糖一定要在五花肉七分熟時才可入鍋
一定是自然芡。
這「8 個一定」代表他身為廚師的堅持,每一條規則背後,都是他在廚房中潛心琢磨出的精髓與意涵。
更多周鐵龍的故事,不妨點擊此處查看。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脫穎而出
對食材品質的堅持、設想食客的用餐體驗、仔細規劃後廚的工作細節,這些二星主廚們在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方方面面都設想到了,才能創造出餐盤內美味吮指、餐盤外驚艷連連的完美體驗。
追尋美味的故事從來沒有盡頭,不同時代和菜系下的命題也截然不同,置身於中國餐飲的全息圖景中,我們將把繼續目光投注到更多中國米其林星級名廚身上,下一篇「中廚力量」國慶特輯內容,敬請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