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籍大厨的兼收并蓄。
70 年,在时间长河里不过转瞬即逝,但在今朝却意义非凡。新中国餐饮正进入它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超过 4 万亿的庞大体量吸引着米其林指南、亚洲 50 最佳餐厅、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等一系列国际参与者的目光。
国际食材纷纷涌入、餐饮巨头进军中国、食客口味日新月异,一幅壮阔的时代图景正在铺开。在这场变革时代的剪影中,人事物不断演变,但每个诸如你我的微小个体,都在以一己之力发光发热。
名厨特推出“中厨力量“国庆特辑,汇聚烹饪大师、四大菜系、米其林餐厅主厨等往期精彩人物内容,邀你一同见证匠心,并为不断向上的中厨力量自豪、喝彩!
今天的两位主角,都是在祖国首都土生土长的京籍厨师,他们主理的餐厅,除了地道的北京烤鸭和京味菜肴,更集合了全国各地的美味,不仅服务本地客人,也是首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李冬:不安现状,时刻跃跃欲试,不断推陈出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冬曾经历了在一家酒店 9 年未曾升职却一直兢兢业业的磨练,在上任瑜舍酒店京雅堂行政总厨之后,带领餐厅从无到有,从日均 1000 元流水提升至 40000 元以上。不仅将传统京菜代表作北京烤鸭做出名头,更博采各菜系众长,不断更新菜品。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本性:不安于现状,总在琢磨还能“更上一层楼”。
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必需
李冬的从厨之路有顺遂,也有坎坷。从职高烹饪专业毕业后,去了当时北京有名的丽都饭店,做的也是粤菜。用7年时间,从打荷、砧板一步步成长为厨师,并熟练掌握了粤菜中点心、煲汤和炒菜的相关技术。后来,他又投身社会餐饮,在京味酒楼里担任厨师长,自此开始深入钻研烤鸭。
在辗转了几家酒店,又经历了连续 9 年担任副厨的磨砺后,他在 2013 年加入瑜舍酒店,在京雅堂得到了多年来求索的位置:行政总厨。他说:“北京人里没几个能做到总厨位置。因为养尊处优,无须再拼。”
李冬的能量和抱负在京雅堂得到了深度绽放。一方面,基于早年间的粤菜经验,他把广式点心这一接受度很高的品类做出了新意,率先在酒店里推出客单价百余元的无限量点心套餐,惠及食客的同时,也为京雅堂打响了名气。
京雅堂做的是融合中华菜,其中的招牌就是北京传统果木烤鸭。传统当道,些许改良画龙点睛:选用金星鸭厂生长 40-45 天的 4 斤半烤鸭,肉质不柴不油,经陈年果木烤后,整个鸭身会发散出一种甜美的氤氲果香。酱料则是秘制,据说含有陈醋、桂花、蜂蜜和压碎的大枣,比咸腻的传统鸭酱更易入口,鸭饼均是当天现烙,口感筋道不易烂。配菜除了黄瓜丝和葱丝之外,还增添了哈密瓜丝和炸蒜蓉。
正是这只烤鸭,吸引了一众中外客人。其中有个常年旅居在外“鸭王”小组,一行人一回北京必来京雅堂解馋,曾经创下了 9 个人吃了 13 只鸭子的战绩。
不走老路,中餐可以更“时髦”
尽管已经有了稳定的经营模式,但李冬仍不满足。他又做了一些形而上的先锋尝试,比如借用明代美器“梅瓶”作为呈菜器皿——上下几层,下面凉菜,上面热菜,充满了美轮美奂的中式传统仪式感。
这还不够,他甚至开始研究古法菜,并非完全拟古,而是在古方基础上做适当改变,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比如天梯鸭掌这道菜,当时北京老饭庄同和楼,每逢节日宴请,上桌的第一道菜就是它,因做工繁复,耗时耗力,后来随着饭庄关闭而失传。李冬费了很多工夫才找到这道菜的记载:先将鸭掌煮熟,再用酒、糖、酱油泡制,然后褪骨,清蒸。但记载中所并没有提到关键的一点——火候,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摸索,他在蒸鸭掌的时候,一改常理中的旺火,采用小火慢蒸的方式,让鸭掌在熟后继续软化,最终将这道菜完整地复刻出来。
尊重传统的同时,李冬又绝非老派。在时髦的三里屯做厨师,国际化的基因自然在他体内流淌,最近,他与扎根北京十多年的美国酿酒师 Jimmy 合作,用精酿啤酒搭配春卷、素鹅、水晶肘花、麻辣牛肉干和烤鸭等中式美味,并为其中一款搭配命名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些尝试将会在他的新餐厅中进一步呈现,“一家主打川菜的餐酒吧”,这样的概念,不仅是李冬对于自身的突破,更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景:让中餐以更新的面貌被世界认识。
想要了解关于李冬的更多故事,不妨点击此处查看。
金强:不玩花活,踏踏实实做菜,实实在在做人
在北京名厨圈里,金强一直是个隐藏很深的异类。他主理的长安壹号开业 16 年,不仅开创了“烤鸭皮蘸白糖”的先河,更是国际酒店集团中餐厅摆脱粤菜体系、尝试本地化的先驱。对此,金师傅功不可没。可无论听了多少排场话,他一直有个姿态很低的自我认知:我就是一个能把菜做好吃的厨师。
在他的标准里,所谓“好吃”,就是家常的烟火气,比是什么菜系更重要。一切花里胡哨的招式,都可能是昙花一现。唯有实实在在,才能走得更远。
采撷各地美味,化成朴素“家常味”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变革慢慢开启,刚开始,人们在酒店进行餐饮消费一般都是出于商务需求,自己未必真的喜爱那些精致华美的食物。而金师傅的做菜哲学,却是不断追求味道的高精尖,而形式却要尽可能地亲民,让食客们除了宴请,平日也会来用餐。
金师傅出身粤菜名店大三元,后来进了北京饭店,12 年一直专注于粤菜。长安壹号开业,请金师傅坐镇,却要求他“做除了粤菜以外的中国菜”(酒店另有专门粤菜餐厅)。这意味着要放下 12 年的经验和积累重新开始。但金师傅转念想到,这未尝不是个好机会,拓展其他菜系领域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于是,他毅然决然投身其中,没想到,自己的思维疆界反而被打开了,“眼中无菜系”成为了他的烹饪理念。长安壹号也因此走上了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
金师傅每年都会安排外出采风,精选祖国各地菜式挪移回京,根据酒店餐饮定位,加上简洁利落的摆盘,就“轻轻松松卖出去了”。他的菜品风格统一:质朴、民间、家常,看着活色生香有食欲,吃着踏踏实实有滋味。无论是四川的宫保鸡丁,还是苏州的松鼠鳜鱼,他很少纠结正宗的做法是什么样的,而是追求用回归朴素和本真的手法去烹饪。
这种概念在金师傅首创的芝麻菠菜中得到了更彻底的呈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芹菜叶也要物尽其用,烫熟后拌上芝麻酱、黄芥末、香油、蒜、醋,表面再撒一层厚厚的白芝麻增香。而今,尽管芹菜叶换成了小菠菜,但家常菜的味觉根基却是一脉相承的。
通情达理带团队,传授必不存私心
尽管长了一张“不怒自威”的脸,但金师傅更喜欢用随和的态度去管理团队,用朴素实际的“谈感情”来解决问题。所谓用人之道,对于中国式集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感情到位了,一切才能到位。
首先是人性化的换位思考,一方面,要达成酒店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团队的集体士气。他的角色,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人。这个身份很重要,也很微妙。金师傅举了个例子:你今天早上迟到了十分钟,我会要求你加班一小时。偶尔出现私人状况,需要晚来早退,都可以理解,但请你付出更多时间回报给餐厅。这样,就可以达到管理者、员工和酒店的三方平衡。
在厨师行里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金师傅从不会藏着掖着。在他的价值取向里,有多少教多少理所应当。另一方面,作为师父切勿自大,而是要一直不断精进、终生学习,永远有新技能教给徒弟。“我觉得只有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不论你是学是抄,我永远都有新的东西在前面等着你。”
想要了解关于金强的更多故事,不妨点击此处查看。
追寻美味的故事从来没有尽头,不同时代和菜系下的命题也截然不同,置身于中国餐饮的全息图景中,我们将把目光继续投注到粤菜中,下一篇“中厨力量”国庆特辑内容,敬请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