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一星粵菜主廚如何在異鄉帶領廚房團隊,做出從一而終的粵菜本味?
中餐大廚的廚藝生涯都很像:十來歲時就進廚房當學徒,從打雜到備料,然後站上灶頭,最後成為發號施令的主廚。雅閣主廚謝文也不例外,人生有超過四分之三時間從事廚房工作,近 50 年的餐飲歲月裡,香港餐廳福臨門與主廚羅安,是打下他廚藝基礎的重要關鍵。
富豪食堂學藝,處理高級食材得心應手
福臨門有「富豪食堂」之稱。1977 年九龍分店開幕,不久後謝文進入工作,跟著羅安學藝。鮑魚、海參、魚翅、花膠,使用高級乾貨是粵菜的一大特色,謝文挑選乾貨的功力,是在福臨門旁的停車場學來的。
「每一次買(乾貨)都是兩、三百斤,在停車場倒出來慢慢挑,不好的就拿掉。」謝文與一眾師兄弟跟著羅安揀乾貨,聽他說明如何分辨品質。在謝文口中,羅安是個不藏私的師父,不只在廚房裡指導廚藝技巧,晚上一起吃宵夜時還會向後輩們分享人生經驗。「到現在我都覺得,安叔跟很多師傅不同,完全不同。」
在羅安的帶領下,福臨門口碑節節高升。80、90 年代是香港最繁榮的時候,酒樓與餐廳老闆都到福臨門找廚師。謝文在羅安麾下工作約 20 年後,才離開香港,到海外發展。
接掌雅閣廚房,校準菜色風味
謝文去過荷蘭,也在中國各大城市的飯店工作過。後來在雅閣餐廳經理黃榮祥邀請下,加上台北米其林即將發佈的消息,謝文決定落腳台北,在 2017 年接掌文華東方的粵菜餐廳雅閣。
近 50 年的粵菜歷練,讓謝文形塑出自己的標準與風格,但這樣的風格與台灣的粵菜口味並不相同。如何讓在地食客接受,是第一個挑戰;怎麼帶領廚房團隊調整菜色風味,是第二個。「剛來的 3-6 個月裡很辛苦,每個師傅要盯很緊,要教他怎麼做。可能你一轉頭,他的作法又不同了。」
直到現在,謝文每天進廚房都會來場隨堂考,點個蝦餃,切塊叉燒,確認菜色是不是符合他的要求。經過前半年的校準,廚房團隊都達到一致水準後,他才加入變化性較高的新菜。
例如「椰香燕窩脆鮮奶」,他用廣東小點炸鮮奶的作法,在奶糊裡加入燕窩,家常點心瞬間升級。到台灣生活後,他發現台灣人喝滴雞精補身體的習慣,「純·慢燉烏雞湯」概念由此而來,用烏骨雞與鹼性水以 1:1 份量燉煮而成,盛在透明壺裡上桌的雞湯無肉且無調味,喝的是雞湯的純粹鮮醇。
台灣食材物美價廉,最愛海鮮與三星蔥
「來台灣就不想走了!」聊起台灣食材的物美價廉與安全,謝文忍不住這樣感嘆。雅閣的海鮮大多來自澎湖,進貨後就養在廚房的水族箱裡,讓這些生猛海鮮維持最新鮮狀態。
「豉汁炒龍蝦球」用的就是澎湖龍蝦。這道菜是以前福臨門的菜色,為了讓賓客不用動手撥殼,料理前得先將龍蝦凍個 8-10 分鐘,才好去殼取出完整蝦肉。過去沒有太多餐廳做這道菜,會的廚師不多,還好謝文到雅閣後重現這道料理,豆豉的鹹香與龍蝦的鮮甜恰成對比,蝦肉的紮實與彈性更不在話下。
另一個讓謝文讚不絕口的食材是三星蔥。蔥容易出黏稠的汁液,但三星蔥怎麼料理都很清爽,跟海鮮更是絕佳搭配。「蔥香海斑柳」就用了大量三星蔥,燙熟的石斑魚片放上蔥末,熱油一澆下,蔥香味隨著高溫蒸騰四溢。
「雅閣炒飯」用了台灣特產烏魚子與櫻花蝦,還奢侈地加入龍蝦與元貝。烏魚子和櫻花蝦是香港少用且昂貴的食材,謝文來到台灣後,將這些在地特色加入炒飯中,鑊氣十足、飯粒分明,每一口都嚐得到不同食材帶出的豐富滋味。
調味至關重要,用糖最應謹慎
問起粵菜的精髓是什麼,謝文倒是沒有定見,重點是做的東西味道好,調味調得清楚。他對調味特別在乎,「有些不能下的就是不能下」,他說自己炒菜很少放糖,因為糖是五味之中最霸道的。
「很多東西裡面都有糖,蠔油裡面有糖,醬油裡面有糖,你再加糖,菜就沒有什麼味道了。」加糖是相對安全的做法,能平衡菜餚的鹹酸苦辣,但謝文不希望廚師養成這個習慣,變成每道菜都加糖,糖越下越多。因此剛到雅閣時,謝文甚至把廚房的砂糖收走,修正廚師的調味方式。
在他的帶領下,雅閣連續兩年摘下米其林一星。提到對雅閣未來的期許,謝文說是維持料理水準。「我們有很多菜想拿掉都不行,為什麼?因為客人就喜歡這個味道,所以你要怎麼維持這個味道就很重要。」
他每天依舊進廚房看廚師怎麼炒菜,隨機選菜色試吃抽查,偶爾從香港帶些食材回來試試。守成不容易,維持從一而終的味道,也是一種對客人的承諾。
番外篇:上市場找靈感的大廚
放假時謝文會到市場走走,觀察食材價格,偶而也能有新發現。他抱怨上次回香港時買了一塊豬肉有夠貴,4、5 兩就要台幣 200 多塊。濱江市場的農產品偶爾能帶給他靈感,「那裡連新鮮當歸都有,我在香港都沒見過。」
說到外食,他覺得台灣的燒烤與日式串燒水準很好,跟香港比價格也不貴。例如很多香港師傅都喜歡的和牛燒肉店「一頭也」,份量多到兒子也吃不完。但自己付錢還好,他最怕別人幫他買單,回香港也不太敢去熟人在的地方,「現在越來越沒地方吃飯了」,他嘆了口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