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廚師的精準度:RAW 主廚黃以倫

人物 编辑/ Mokki 2019.07.15

台北最知名法式台灣味餐廳主廚,以自律追求卓越,超越評鑑。

廚師的精準度

用一個詞來形容黃以倫,那會是「精準」。

從不同人口中聽到的 RAW 餐廳主廚黃以倫,不管是美食家、或是食材供應商,不約而同地用到這個字彙。美食家形容他菜餚味覺精細、食材供應商形容他叫貨叫食材數量的精準計算,都體現了黃以倫的個性,屬於能力範圍內必做到極致的那種性格。

但他自己的說法是「自律」,「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有好的習慣才能追求卓越」他說。比如說像採訪的這天,前一晚他凌晨 2 點多才睡,7 點醒,早上 9 點一樣準時抵達 RAW 餐廳。在中午 11 點半前,他必須將廚房團隊所準備的食物都試過味道、做好調整,親自確認過每一個細節,才開始迎接客人的餐期。

RAW_3.jpg

他的自律與精準度不只發揮在工作時間,工作之外,休假的時候,他一樣按表操課他的時間——該在飲食圖書館待多久、例行拜訪菜市場該花多少時間、產地怎麼規劃安排,彷彿老練的船長,出航前就畫下路徑,接著逼迫自己埋頭向前進徹底執行,把效率發揮到極致。莫怪當我們詢問他,心目中的「廚師精神」是什麼呢?他老話一句「廚師精神裡,自律非常重要,任何事情都要自律才有一個樣子」。

精準捕捉料理的:味、形、台灣傳統

探究黃以倫性格中「精準度」的根源,大概要回到他尚在新加坡名廚郭文秀麾下工作時就養成的好習慣。在高雄餐飲大學,同時修習西餐和烘焙的他,一開始在郭文秀的餐廳工作是在甜點的部門,後來才調去冷檯,幾年下來,廚房中每個分工都做到了。有新加坡御廚之稱的郭文秀,他的餐廳在當時的台灣算是精緻餐飲精細度最好的幾間餐廳之一,以對法餐的細節與傳統的重視出名。在郭文秀旗下的 5、6 年間,追求每一道傳統料理具有的「味」與「形」,是他習得最重要的技能。

現在他是 RAW 的當家主廚,如果說創立 RAW 餐廳的江振誠是眼睛與大腦,那他就是默默耕耘,做事的那雙手。從 5 年前開幕開始,RAW 就強調「台灣味」,但這個台灣味並不是中餐換個西式手法出餐,也不是加特殊調味料醬汁來達成。而是要進到一道菜的歷史、地理去想,「為什麼台灣,會發展出這道菜來?」來把這道菜的氛圍創作出來。抱著這個想法,選擇食材。達到讓料理嚐起來,簡潔又有力道( Pure and Punch )。

比如說,找台灣味,是要找出一道料理「好吃的 DNA」。怎麼樣的味道組合,元素鋪陳,能讓一道菜這麼好吃。取一道傳統料理的形與意,重新創作,像是 RAW 的夏季菜單,就有靈感來自鹹蛋苦瓜、宜蘭糕渣、胡椒餅的菜色。

「我很尊重傳統菜色,一道菜能流傳那麼久,一定他有獨到的地方」,過去黃以倫抱著這個想法琢磨法菜裡紅酒、奶油的用法,現在他用同樣謙卑的心,研究各式各樣的台灣味。

廚藝王者的修煉旅途

黃以倫在廚藝的這條道路上,最在意的事情始終是,如何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來到頂尖的殿堂。

當年郭文秀告訴他,要達到他的夢想,他必須把基本功打好、語言練好、存好錢。他從當廚師以來,每年都會去法國一趟,吃頂尖餐廳,也試著向這些餐廳毛遂自薦,但因為沒有工作簽證、那時也不熟悉法語而沒成功。最後在 30 歲的時候,一位瑞典的主廚師 Jonas 給他機會到北歐的餐廳去工作,接著也透過歐洲餐廳的人脈,去到不同餐廳實習。

「我在國外的餐廳,沒有賺到一毛錢,甚至可能是我人生中吃最多泡麵的時光,卻是我最快樂的時光」,說到這裡,可以感覺到黃以倫心中的激動;「當我跟著不同的廚房團隊,看懂他們在做什麼,每天都在學新的東西,甚至慢慢可以用簡單法文跟同事溝通,每天都覺得好充實、好快樂」,他講得眼睛都亮了起來。

RAW_4.jpg

黃以倫熱於接受新的刺激和挑戰,他內蘊著獅子座男性王者般的傲氣,願意爬上一座又一座更高的山峰挑戰自己。「我只問自己,我能夠從這段經驗學到什麼?而不是去問薪資有多少」,如今他已經是台灣最知名的 fine dining 餐廳、米其林評鑑二星 RAW 的當家主廚,這點想法一點都沒有改變——黃以倫從江振誠夫婦的身上,學到很多關於經營餐廳的學問和技巧;貴為主廚,每天試菜時,聽取同事不同的回饋意見,也是他全方位學習的方式。他從來不停止,作為廚師的自我修煉。

快速晉升二星餐廳的挑戰

RAW 在 2018 台北米其林評鑑的第一年,就拿到了一星的榮耀;隔年度,隨即摘下二星餐廳的殊榮。這樣快的上升速度,在全世界都算是少見的,非常不容易。

問起黃以倫,是否有針對維持米其林的星等做出努力,他的回答照樣是一派正經、滴水不漏。名廚 GreatChef 在米其林頒獎典禮的當天,有遇到領獎後匆匆離去的黃以倫,他也提起了這件事:「我們領完獎,當天很快就回餐廳了,因為餐廳當天是有營業的」。

我們認為,每個認可都是值得開心的。但我們更在意餐廳的本職,我們在意進來餐廳的客人的經驗和感受,更在乎每天的營運,可以做到什麼程度」,RAW 始終沒有被評鑑所限制,努力維持整體高服務品質的一制性,五年如一日。「過去我們開幕的時候,台灣還沒有米其林,我們就這麼做了;現在我們有了米其林的肯定,也不會去調整當初餐廳的完整設定」。

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和壓力,大於任何評鑑」。

RAW_5.jpg

RAW 餐廳裝潢以雲朵為概念,用原木創作出巨大的流線型吧台。

於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現在許多餐廳倡導的「永續」、「在地」,對 RAW 來說,並不是一個新的、必須去跟隨的價值,而是多年來維持不墜的主張。從一開始,RAW 的菜單就依照 24 節氣的概念,生生不息流轉,使用當季的食材,減少食物浪費,身體力行永續和在地。並且把自己真心喜愛的料理,放上菜單,交給來訪的顧客。

這份從頭到尾貫徹不變的初心,驚人的意志,精準呈現,相信黃以倫與 RAW ,還可以繼續在華人餐飲圈裡,叱吒很多年。

宜蘭糕渣、澎湖大蛤飯

RAW_6.jpg

從澎湖島嶼快要失傳的大蛤飯開始,將貝殼內塞入白飯烹煮成鮮甜的米飯。搭配香草束,帶來芬芳的氣息。糕渣是宜蘭非常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外酥內熱的油炸高湯塊,吃來口感富有外脆內軟滑如脂的對比趣味。

酥炸朝鮮薊、胡椒餅概念酥皮肉凍

RAW_7.jpg

用胡椒餅的概念,做了法式酥皮肉凍派(Pâté en croûte)。裡面的豬肉,調味模仿胡椒餅,帶有白胡椒的辛香,外面酥香的表皮撒上了芝麻,雖然一身法菜面貌,口味卻是熟悉的台味。一旁搭配的,勢將來自南投的朝鮮薊,

下班後,吃什麼?

對凡事精準到位的黃以倫來說,下班後的放鬆,就是不要再煮了。有些人會想像廚師製作出那麼多美味的食物,嘴巴應該很挑剃吧,黃以倫說,其實不然。「再好的食材、再高深的技術,也大概都吃過了;下班只想要輕鬆撫慰的,如果是家人朋友分享的那就更棒了!」。心意比技術重要,下班後的主廚這麼說。

-end-

毛奇簽名檔.jpg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