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3 道翻玩傳統點心的盤飾甜點,給你解構創新靈感

探索 编辑/ Atomy 2019.05.18

檸檬塔、椪餅、木瓜銀耳湯,這些小吃還能變出什麼花樣?

傳統是時間的累積,是根深於腦海深處的記憶,是不容改變的滋味。但有些才華洋溢的甜點主廚勇敢提出挑戰,他們以傳統甜點為主題,維持核心要素之餘,改變口感、抽換食材、打破外型。不只為消費者帶來驚喜,也讓他們在甜點入口的剎那,重溫舊日的單純美好時光。

我們以 3 道解構傳統的甜點為例,無論是名聞遐邇的「哎呀!我打翻了檸檬塔」、台灣的「椪餅」與香港的「木瓜銀耳湯」,看這些主廚們怎麼突破、拆解既有框架,將大眾最熟悉的傳統料理設計出新面貌,也成為你構思料理、甜點時靈感參考。

哎呀!我打翻了檸檬塔

Massimo Bottura,這個具前瞻性品味的主廚,將傳統義大利料理改頭換面。他從現代藝術家如中國大陸的艾未未、德國雕塑家 Joseph Beuys 作品中擷取靈感,創造出具有當代藝術寓意與趣味的菜餚。一道再家常不過的甜點檸檬塔,也在一次出餐事故中,意外獲得哲理般的內涵。

31299652_1770874342981647_8005421828283564032_n.jpg

Massimo Bottura 以極具當代藝術感的料理風格聞名。pic / Massimo Bottura

當時廚房正要送出最後一道甜點檸檬塔,其中一份卻被副主廚 Taka Kondo 失手打翻,塔皮碎裂,內餡四散。「那時候 Taka 差點要自殺了,因為他是日本人,日本人不犯錯或不允許自己犯錯。」Bottura 開玩笑說,「但我救了他一命,我說『Taka,這太棒了,這是義大利的象徵。」

義大利民風隨性、不依循既定秩序,你永遠不會知道博物館到底是開放還是休館,或什麼時候才能抵達著名的觀光小島。但當你置身其中,美好的一切會讓你忘記種種不便。「這就是『哎呀!我打翻了檸檬塔』的寓意,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一點詩意的空間,讓自己沈浸其中,盡情想像。」

a2aff93f75e3d933928f371d1d81ed70.jpg

哎呀!我打翻了檸檬塔(Oops! I Dropped the Lemon Tart.)pic / Paolo Terzi

此後,Bottura 為這道甜點換上新面貌與新作法。加入檸檬汁的義式甜醬沙巴雍(zabaglione)在盤中做出噴濺感,放上一匙檸檬草義式冰淇淋,再蓋上塔皮並小心敲碎。旁邊一排細小的裝飾分別是糖漬的檸檬、薑、香檸檬與酸豆,都是來自義大利各地的食材。

「人才會犯錯,這才詩意。」一個摔裂的檸檬塔,Bottura 看見的是醬汁在盤子上灑出的美麗線條,與顛覆傳統的新意。

內藏歲月與驚奇的椪餅

一組完整的 tasting menu 通常以甜點收尾。如果你在台北的 TaÏrroir 態芮,端到你眼前的可能是「一盤」椪餅、麵茶或鳳梨酥。把這些古早味轉化成精緻盤式甜點的甜點主廚,竟然是來自新加坡的賴思瑩。

DSC_2787 拷貝 2.jpg

來自新加坡的賴思瑩,為多種台灣點心換上新風貌。

賴思瑩與態芮主廚何順凱都曾在新加坡 Guy Savoy 工作,後來何順凱回台灣籌備態芮時,邀請賴思瑩來負責甜點。身為異鄉人的她想要更了解在地文化,為此走訪台灣各地,到鹿港喝麵茶,在台南吃椪餅。體驗過最道地的吃法後,她拆解傳統甜點的原始架構,並加入新元素重新組合。

以椪餅為例。約拳頭大的椪餅表皮鼓脹,內部中空,餅壁覆著一層黑糖餡。賴思瑩則把餅做到巴掌大,底部餅皮碾成碎屑平鋪盤中,中央放上一球麻油冰淇淋,周圍環繞巧克力 Cremeux、薑水冰與黑糖珍珠。

food_66682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早期婦女產後坐月子時,有用麻油煎椪餅來補身子的吃法,賴思瑩將這個典故轉換成麻油冰淇淋。70% 歐貝拉巧克力製成的慕斯帶點桂圓味,跟麻油冰淇淋十分契合。薑水冰的微辣增添味覺層次,Q 彈的珍珠則讓口感更多元。

當椪餅上桌,客人揭開宛如蓋子的餅殼,豐富的組合宛如驚喜般出現眼前。接下來的每一口,都是對昔日美好的懷念滋味。

不裝在碗裡的木瓜銀耳湯

又稱「糖水」的甜湯可說是香港道地的傳統甜品,糖水有祛濕效果,再依時令選擇相應食材燉煮,不只吃在嘴裡甜蜜,更講求達到保健功效。香港甜點店 Eat Darling Eat 的主廚 Jason Luk,特別懷念小時候全家一起到糖水店,點過一碗又一碗的甜湯,有些質地濃稠滑順,內含紅綠豆與水果的須細細咀嚼。

shutterstock_634746011 拷貝.jpg

木瓜銀耳湯是香港經典糖水之一。pic / shutterstock

糖水種類琳瑯滿目,其中木瓜銀耳湯是他的最愛。有滋陰潤肺之效的木瓜銀耳湯以甜潤的木瓜、滑膩的銀耳與冰糖糖水共燉,是一道經典的港式甜湯。「它的滋味清爽細緻,我甚至可以每天都喝。」

為了向童年的甜蜜時光致敬,Eat Darling Eat 的甜點根基於香港人從小吃到大的甜湯,但為它們賦予全新面貌。這裡的「木瓜雪耳糖水」不是裝在碗中,以一盤淺碟上桌,糖漬木瓜、銀耳圍繞著馬斯卡彭起司,起司的奶味與綿滑質地與木瓜相得益彰。再插上木瓜脆片與食用花卉點綴,盤面預留的空白則是讓顧客注入糖水的空間。

11183748-vertical-chinese-tongsui-papaya_article_1200x2000 拷貝.jpg

Eat Darling Eat 的木瓜雪耳糖水。pic / Eat Darling Eat

這樣的木瓜銀耳湯不只視覺張力更高,豐富的口感與互動性,也為飲食體驗增添趣味性。「它們不但上相,也能讓你展開笑靨,因為它們的滋味就是童年。」

-end-

Atomy.jpg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參考資訊: I met the best chef in the world, and the story behind his most iconic dish is surprisingly relatable / Two Local Chefs Evoke Sweet Hong Kong Memories With Renewed Traditions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