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复制一席宋宴有多难?米其林餐厅雍福会做了次有趣的尝试

探索 编辑/ 蔡阿七 2018.12.28

复制一席宋宴难度在哪?我们找到了一个有趣的样本。

1151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秋季10月,叶子飘的差不多了,萧瑟之气初现,刚被封了清河郡王的张俊却觉得,这日子虽然冷下来了,却别有格调。当然他没功夫想这些,他要在府里请客吃饭,来者并非凡人,而是当今天子宋高宗。

196道菜的巅峰宴席

这是一场耗时长且复杂的宴会,比吃一顿法餐还要长。《武林旧事》中记载,这宴会分为初坐、歇坐和再坐三部分。

先是只能看看的果子、干果、中药、雕花蜜饯(也只能看看)、腊味和鲜果子的花样组合,共有13轮,138道菜。

FullSizeRender 23.jpg

宋宴中的甜点密煎金桔配金桔糕

吃到这般,主角才真正登场,一盏酒配2道菜,15盏共30道菜,第一盏有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第八盏的螃蟹酿橙类似于现在流行的蟹酿橙,第十盏有鳜鱼假蛤蜊……

这场宴会,共有196道菜,着实巅峰。只是日子过了800多年,没大有人记起宋人吃饭的讲究劲,当然也做不大出那些菜。

近几年也有厨师们复刻一两道失传菜,但鲜有人还原出一桌宴席,一是要考究,需对一个时期的餐饮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费时费力,二则考验厨师的功底与理解能力。

雍福会的冬季版《宋宴》

雍福会自秋日起,便借由卢冉历时七年撰写的《宋宴》一书,还原一席宋宴,依时令而定的冬季菜单,除了香、茶、酒之外,菜单大体如下:

FullSizeRender 140.jpg

冬季宋宴中的双丝签

FullSizeRender 145.jpg

冬季版宋宴中的酥黄独,芋头微煎

FullSizeRender 111.jpg

密煎金桔配金桔糕

FullSizeRender 129.jpg

颇有意境的樱桃焦糖酪

不用酱油,怎么烹四腮鲈鱼?

如果不是《宋宴》一书,复原工作量将极其大。卢冉从《山家清供》《清异录》等宋人食谱中整理菜式,也翻阅了大量的宋人笔记,从中搜寻菜谱。

vbox7213_WANG2483_193739_small.JPG

《宋宴》书籍内页

在此基础上,雍福会的行政总厨周铁龙已经打造了秋冬两版宋宴,菜品多来自书中,但四腮鲈鱼是个例外。

vbox7213_WANG2502_201655_small.JPG

秋季宋宴现场,周铁龙师傅正烹饪菜品

“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不只是范成大的诗文,宋人的诗文中也多有记载这种食材。

FullSizeRender 56.jpg

冬季宋宴中的四腮鲈鱼

体形较小的四腮鲈鱼,烹饪难度颇高。鱼用少量的油微煎,‌‌放葱姜、‌‌‌‌料酒,‌‌‌‌再加水煨制,时间‌‌要恰到好处,‌‌烧出自然芡,做法上类似于‌‌淮扬菜中的红烧,只不过不用酱油,用黄豆酱。

FullSizeRender 130.jpg

不用酱油,以秘制黄豆酱煨制

酱油到了清朝才开始广泛使用,在此之前,常用的是酱,且多是黄豆酱。为保证风味的还原,宋宴的调味品选择中,多用黄豆酱‌‌‌‌来烹,“酱油本身是‌‌‌‌黄豆发酵后‌‌酿造的,‌‌理论上讲,‌‌也可以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味道。”

此外,加水多少是另一关键。煮鱼之水忌多,仅足伴鱼而止,水多一口,则鱼淡一分,周师傅引用了《闲情偶寄》的话来解释。

荔枝白腰子怎么去臊味?

“不光是这一本书,还有一些描绘宋代生活的书,我们在几本书中找到了同样的菜,通过比较,才最终确定出一道菜。”

如一道荔枝白腰子,做法颇多。

“杭州宋代博物馆里有这道菜的样本,杭帮菜中的荔枝白腰子是荔枝围一圈,中间放腰子,也有一些做法是打花刀,卷起来,看上去像荔枝。”

不确定哪一个版本是正确的,‌‌周师傅凭着自己的理解,将书中提到的热菜做成冷菜,参考的是淮扬菜中炝腰花的做法。

淮扬炝腰片主要以酱油,蒜、‌‌麻油调味,荔枝白腰子则是用黄豆酱、醋、香油‌‌‌‌调汁,拌到猪腰上。

FullSizeRender 123.jpg

冬季宋宴中的荔枝白腰子

此时,对厨师的考验并非是黄豆酱取代酱油,味道的调和,而是猪腰的腰臊味要去除干净。

方法并非是把猪腰放到水里冲洗,周师傅的秘诀来自一位上了年纪的食客,放到洗米水‌‌浸泡。‌‌不能用头道的洗米水,而是第三道的,碱性‌‌较弱,‌‌浸泡到胀发后,再漂一下水,腰臊味便能去除得比较干净了。‌‌

FullSizeRender 25.jpg

食材太普通,怎么玩替换?

单看这一套菜单,如果以《宋宴》中整理的菜谱来看,食材多少有些局限,羊肉和鱼为主体,再加上‌‌山药、板栗、芋头……似乎并不能满足当下食客们的需求,“在‌‌当时‌‌感觉很高端的食材,到今天,‌‌已经是一文不值了。”‌‌

像羊肉,在当时曾是公务员的工资,贵族食材,平常百姓是吃不起的,现在羊肉早已是平常的食材了。

菜单中原本有两道羊肉为主体的菜,一道山煮羊,羊肉切成方块,放葱段、杏仁、花椒、泉水炖一个半小时,加盐出锅。简单的烹饪手法,非常考验食材品质。在当时,羊肉少有人工养殖的影响,口感上或许比当下更好。

FullSizeRender 95.jpg

冬季宋宴中做了调整的山煮羊

拨霞供则是腌渍过的羊肉片,在清水中涮过,蘸酱食用。翻滚的热汤中,羊肉下锅,深红的肉片渐渐卷曲,颜色变浅,如同拨动绯霞一样,因此得名。

考量这道菜时,周师傅觉得相比羊肉,牛肉的接受程度更大,样子也类似。形式上依旧是汆烫的手法,只取其意,倒也成立。

FullSizeRender 54.jpg

牛肉为主角的拨霞供

在汤的选择,周师傅选择了更贴合上海人的口味——简易版本的全家福,上汤加蛋饺、醉鸡、肉皮等食材,作为汆烫的底汤。

没有冷冻、冷菜,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蛤蜊是更珍贵的食材,只有靠近海边生活的人才能吃到。为了弥补这种遗憾,宋人们开始造“假菜”,如蛤蜊脍,也就是开篇宴席中提到的鳜鱼假蛤蜊,以鱼肉片模仿蛤蜊的口感。

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是标准

两季的宋宴,更像一场厨师与食客共同参与的菜品试验,从书籍中找到菜谱,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仿古而不泥古。‌‌

作者卢冉在创作《宋宴》时,整理了一百多道菜,只是有些菜做出来口味比较奇怪,难以接受,便删去了多道不太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菜。

谈到复原菜的标准时,周师傅觉得最终还是要看食客们的体验,当然他也会加入了厨师的理解,借鉴淮扬、本帮、杭帮菜相似的手法进行复原。

某些菜上大胆做取舍,只取其意境,如那道拨霞供,说白了就是涮火锅,但宋人的眼中满是诗意,此时试图还原的更像是一种意境了。

当然,一道菜成功与否,周师傅给了两个标准:

第一要有可持续性,你做出的菜哪怕成本再高,也要有人接受,有市场,可以持续走下去,而非自娱自乐。

第二点是‌‌可操作性,在日常营运能够实现,而非拿去比比赛,只能观赏观赏。”

这一场宋宴试验,他希望有更多人来尝试,“如果大家都在做宋宴,‌‌那时就会有对比,有比较,‌‌大家也会相互提升。”

菜、茶、酒、香,合体才是宋宴

美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切口,与一桌宋宴配合的还有迎香、茶席多个环节,用更具象的方式展开宋朝的餐饮文化。

据雍福会女主人,同时也是宋宴项目的总策划李清介绍说,宋朝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近代的拂晓”,GDP世界第一。经济基础之上的餐饮文化格外发达,文人吃得风雅且有意境,仪式感颇多,抚琴、合香、插花、观画、点茶、饮酒、吟诗、听曲……这些都是宴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宴席中,备茶与置酒与主桌分开,由专人准备。茶多用点茶法,日本的打抹茶就是从中而学 ,像一个启幕仪式一样。

宋朝的宴席中,酒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成套的精巧酒具组合,进酒、劝酒也是宴席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菜单安排方面,则会根据当天所喝的酒,搭配一到两道菜,菜肴往往达到二三十道之多。这些我们都能从开篇那场声势浩大的宋宴中感受到。

FullSizeRender 45.jpg

冬季宋宴的樱桃焦糖酪

不止是宋朝,历朝历代的饮食风潮都有典故与特色,传统的挖掘触角或许可以更深一些。宋宴是一场有趣的尝试,不以成功论调,而以可能性的开启为角度看待。

-end-

蔡凯伟.jpg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图源:雍福会/参考文献与资料:《宋宴》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