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没有招牌菜的Pierre Gagnaire,如何拿下18颗米其林星星?

新晋一星探访 编辑/ 蔡阿七 2018.12.07

“铅笔可以擦掉重写,如果人生也这样,那就很完美了。”

Pierre Gagnaire来上海巡店时,我们抓住了这短暂的时刻与他聊了聊。

面对面时,你能明显发现时间的痕迹,飘逸的白发,眼角深浅的皱纹。同传闻一样,他随身携带一本A4大小的笔记本,端端正正写着为世界各处餐厅打造菜品的想法。

pierre-gagnaire-food-is-art-interview-5.jpg

他喜欢用顶着橡皮头的那种铅笔,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及时修正。

此时,他在上海的餐厅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 刚拿到了米其林一星。

这位68岁的老人,已在厨房工作了50多年,摘得米其林星星到了18颗。我们所好奇的并非是上海这一颗星如何获得?而是在50多年的厨师生涯中,经历了怎样的浪潮与革新?他想要擦掉的人生错误有哪些?当然,还有他更“艺术”的菜品理念

烹饪是他的疗愈方式

1950年4月, Pierre Gagnaire在法国中部的阿皮纳克出生。

经营餐厅的父母,一周六日忙于工作,无法照顾Gagnaire。他的童年中,并没有祖母温暖的厨房记忆,因此深受感召,从而学习烹饪这种老套故事。

相反的是,他因厨房一直被忽略,渴望被认可是他人生轨迹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1965年暑假,15岁的他在Paul Bocuse的餐厅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随后在里昂的两家餐厅工作。

一场世界旅行是能量的积攒,也是一种关乎反叛的行为艺术。

受鲍勃·迪伦音乐的感召,1975年,Gagnaire边旅行边工作,跨越美国,再从魁北克市再到了度假胜地阿卡普尔科。

他曾试图定居在美国,但还是被父亲“抓”了回去,在家中运营的米其林星级餐厅Le Clos Fleuri工作,为婚礼、宴会和圣餐服务。

不满足现状的他,开始在菜单上增加自己的菜品,如黑醋栗烤鸭和带有藏红花风味的大菱鲆。

1978年,他的新菜品击中了前来探访的美食家,随后发表评论,赞赏了带有甜味和海洋风味的新菜品。

这些连锁反应,也击中了Gagnaire,他觉得一道深思熟虑的菜,是可以碰触人心。

dessert-chou-plat-pierre-gagnaire-paris-restaurant.jpg

巴黎Pierre Gagnaire的菜品

“对我而言,烹饪是一种治疗方法。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证明我存在的唯一途径。这一切为我的生活赋予了意义,我有一些能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东西了。”

他重新构建了与烹饪的关系,这是他得到认可的一种重要方式。

独自摘星与1996年的滑铁卢

厌倦了与父亲的后厨权力之争,1981年,他决定自己出去开一家餐厅。

xl_11878_pierre-gagnaire-finedininglovers-TP.jpg

餐厅开在圣艾蒂安中心,一个拥有着巨大玻璃屋顶的现代阁楼,餐厅里挂着当代绘画。每周六天,他呆在厨房里思考菜品,没有时间去照顾他的家人,只有不断尝试,去实现一个个无法实现的烹饪目标。

1982年,他独立获得了第一颗米其林星星。一切如此顺利,在美食评论人和米其林指南的推动下,他是最炽热的新势力,直到1996年。

1991年,他将一座20世纪30年代的别墅改造为餐厅,投资巨大。整个餐厅如同一艘华丽的巨船,明亮,雄伟的楼梯贯穿整个空间,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设计让餐厅色彩缤纷。餐厅有50多名员工,供应午餐与晚餐,最多可容纳100人。

从当时的投资数字和描述文字来看,这更像是他的一场狂欢派对,对世界极力证明自己的华丽演出。

噩梦自1995年年底的航空公司罢工开始,餐厅的预定一个个取消。到12月时,餐厅已经无法支付工资,也没有后续的投资。

新一年的1月28日,法院宣布餐厅将以破产状态进行处置。“申请破产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Gagnaire深知这是他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不知他想擦去重来的人生经历,是否也包括这一次。

来巴黎重新拿下米其林三星

这是一场世界瞩目的失败,也意味着一次重生。

pierre-gagnaire-3-star-michelin-restaurant-hotel-balzac.jpg

巴黎的Pierre Gagnaire

Gagnaire搬到了巴黎,开了一家新餐厅,重新开始。1998年3月,开业近2年的餐厅重新获得了米其林三星,屈辱被抹去了,餐厅运营平稳,财务状况良好。采访中他也曾表示,对他重要的餐厅仍是巴黎这家Pierre Gagnaire。

michelin.jpg

2018年米其林指南发布现场,这家餐厅已经保持了20年的三星记录

2004年,他接管了巴黎的Gaya Rive Gauche餐厅,05年在东京开设Pierre Gagnaire,2006年拓展到香港,再之后是首尔、拉斯维加斯、莫斯科……他开始以巡店的方式继续着自己全球旅行,米其林星星已经积累到了18颗。

voyage_images_2009-12-15-10-19-23_7650286.jpg

Gagnaire曾在日本旅行的照片

采访时的Gagnaire语气轻柔,引人亲近,他以谦逊的姿态融入不同的餐饮体系中,这是他管理全球如此多餐厅的秘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待人谦逊,与当地的工作人员、业主、市场去磨合,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面向明天,但尊重昨天

口味、质地“不和谐”组合,是Gagnaire最鲜明的菜品风格。他以传统方式接受训练,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面向明天,但尊重昨天(tournéversdemain mais soucieux d'hier)。

在我浅显的判断中,他的菜品呈现风格带有Art Deco的风格。

Art Deco是一战之后首次在法国出现的视觉艺术,这是一种庞杂,有时又相互矛盾的艺术风格,当时诞生的精湛工艺、丰富材料与现代主义风格相融合而形成。在80年代时开设餐厅时,他便用过这个理念。

pierre_gagnaire_plat_principal_0.jpg

Gagnaire的菜品有时丰富如同一座花园

曾有人评价说,Gagnaire的菜品难模仿,难复制。他的菜品很少有“工业化产品”,艺术分值非常高,也没有比较固定的思路,唯一不变的就是“冲突感”。

pierre-gagnaire-14.jpg

鳌虾鞑靼

例如鳌虾鞑靼搭配薄薄的牛轧糖、未成熟的芒果薄片,虾的甜味中带着一丝苦,三种食材是三种不同口感、硬度。如蟹肉色拉、莳萝、菠萝薄片,胡萝卜泡沫的组合,再如甜品中经典的朗姆酒蛋糕,搭配苹果粒、脆饼干。

3cd8c2f6cc1de8404a2bbed1c9f0d19a.jpeg

蟹肉色拉,莳萝、菠萝薄片,胡萝卜泡沫的组合

我曾试图找他的代表作来解析,但更多采访中释放的信息则是,他以无招牌菜色和不重复菜单而闻名,还广泛加入欧美、亚洲各国香料,作为配菜与酱汁。像北极红点鲑鱼打成蓉,做成松软鱼饼,是传统法餐做法,他会加少许绍兴黄酒提鲜,恰到好处。

当然他也清楚地知道,菜品并非用餐的唯一要素,内部的装饰,格调,音乐,氛围, 服务.……每一个细节都需与烹饪理念相联系,共同组成不可复制的完美体验,“我想用真诚的食物、好的体验让人开心。我是生意人,但我首先是个厨师,创造愉悦的厨师。”

在其他采访中,我们也看到类似的观点,“ 我努力工作以便让客户拥有真正的体验,并且每次来到时,都感受到它是新的,我没有招牌菜,我喜欢使用季节性的食材。”

来上海做家轻松的餐厅

2017年,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正式开业,餐厅由Gagnair的得意门生Romain Chapel 担任行政总厨,他的父亲Alain Chapel 曾是法国名厨。

ef45856123d9e25e66c6d9d86113f869.jpeg

Romain Chapel

其实Gagnair很早之前就表达过想来上海的意愿,“这个城市的活力让我惊讶,我觉得在这里打造一座餐厅一定会非常棒!”

7726fd77ff1924cd28432c45445f357a.jpeg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的餐厅环境

上海的这家餐厅非常精致,一面临窗,一面是半开放的隔间,墙上是巴黎与上海两地的黑白照片,诉说着两地之间的渊源。

当然,餐厅的整体风格更倾向于Bistro那种轻松的氛围。Romain Chapel想在上海做一些比较随意、不那么严肃的菜品。此时的法国,也有这样的趋势,将新元素融入菜品中,与传统不断结合。

846711d9aa342b1f80b1504ac5bdb9af.jpeg

来自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的甜品

菜品中我们依旧能看到强烈的Pierre Gagnaire风格,海陆鞜挞中结合了牛肉、鹅肝、 芝士、烟熏鲱鱼,再搭配黄瓜冻、酸奶油、三文鱼籽,以及烤面包,或是蜗牛、波尔多雷斯红酒酱、茄子素鱼子酱、小麦脆片的组合,都是矛盾感集中的巧妙融合。食材的选择、搭配有时特别凭直觉,是内在某种独特思维的外化,看不出逻辑,都是个人心性的外化。

pierre_gagnaire_0.jpg

做菜对我而言,就像爵士乐,即兴且充满变化,我以做菜来讲人生故事,全心全意把这件事做好,虽然没什么了不起,但我相信能够从做菜感受到人生美好的价值”。

这是Gagnaire的自白,一如1978年,他最初对烹饪的理解。他正试图为全球10多家店打造不同的菜品,看似疯狂,但他现在的年纪,仍在路上,仍在厨房,本身已是疯狂的。

当然,他觉得他找不到退休的理由,只要健康允许,他会继续做下去。

-end-

蔡凯伟.jpg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图源:http://www.pierre-gagnaire.com 参考文献与资料:http://www.pierre-gagnaire.com/pierre_gagnaire/culinaire_vitae、https://www.hotelbalzac.com/dining/pierre-gagnaire-restaurant/、https://www.hotelbalzac.com/news/exclusive-interview-with-pierre-gagnaire/、觅食。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