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的日本厨刀,才能切尽人间至味。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厨师,需要不止一把好的厨刀相配。
在日本,厨刀也可以成为传奇。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一位日本大厨,凭借一把包丁(日语中“厨刀”的说法)单挑3位黑道成员,大厨穿着绣着名字的白色厨师服,杀伐果断,一刀毙命前来闹事的匪徒,削肉如泥。最后,整理衣冠,擦净厨刀上的血渍,体面离开。
光是想想那个场景就觉得酷炫。
还有个故事是说,日本铸刀师把刀竖在溪流里,让徒弟看着飘来的落叶。师傅告诉徒弟:好刀,能劈开水流带来的叶子。
日本厨刀真的有那么神乎其神?
厨刀的东西之别
在厨刀的世界里,总得来说有两种分类,一类是西式厨刀,发源于德国和法国的餐具传统,另一类是日本厨刀,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武士时代。
传统的日本厨刀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这些刀被设计用来执行专门的任务,如杀鱼、切蔬菜、面条、生鱼片、鳗鱼或河豚……根据切割的食材不同,在刀刃与厨刀长度的设置上,便各有窍门,以满足厨师对各种食材精益求精的处理需求。
举例来说,日本厨师在处理萝卜时,便是用高端品牌“正本” 的传统厨刀,将刀尖插入,沿着萝卜的内缘游走,一张薄片就像卷轴一样徐徐展开,均匀的厚薄,以及完美刀工带来的剔透感,使之成为一片值得“敬仰”的完美萝卜片。
在西方,大多数厨师熟悉的西餐刀形状(削皮刀、厨师刀、面包刀等),设计上具有两面性:刀片两侧对称地磨削,形成双斜边。经典的西式刀柄通常也由两块木头或复合材料制成,用来夹住刀片,然后用铆钉固定。
关于日式与西式厨刀的具体差别不胜枚举,最为明显的一点是,日式与西式厨刀所用的钢片韧度不同,日式厨刀更为坚硬,西式厨刀较之更为柔软。但追本溯源,真正使得两者之间天差地别的,是制作流程与工艺上的不同。
一把日本厨刀是如何炼成的
在日本,不管是一家普通的小食店、抑或是极为讲究的怀石料理店,无一不体现着可以称之为他们民族共性中的“匠人精神”。
对食物严格、苛刻、标准化,有时甚至有些刻板的要求,让他们重视着每个环节的精致程度。日本料理的千姿百态与令人称道的微妙味道,绝大部分便是来自日本厨刀那片钢材上一毫一厘的变化。
传统日本厨刀分为两种“本烧”(honyaki,用单一钢材铸的刀)和“霞”(kasumi,用碳钢和软铁合成的刀)。
无论哪种形态的刀,制刀一般可分为四道程序:
锻造、磨刀、装柄、组装。每一个步骤,都有专门的工匠负责。
冰与火的淬炼
在日本最重要的制刀重镇堺市,只有25位锻造工匠还在工作,不受雇于任何厂牌,每天最多制造10~12把厨刀。
锻造师首先用金属坯料在锻造机中加热,然后用动力锤——一个大的弹簧动力钻机——敲打它们,使它们成形,然后用冷水淬火以加强金属。随着这个周期的重复,金属逐渐开始呈现出刀刃的形状。
制刀师的目标,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是创造出具有始终如一的硬度的刀片,没有任何致命的缺陷。在某些情况下,制刀者将不同的金属层锻造在一起,以结合它们的优势和平衡它们的缺点,从而形成有时可以在刀片上看到的美丽波纹包覆层。
为了保持刀片在锻造时又好又直,有时锻造师会同时捣碎两块,每把刀子都起到支撑另一把刀的作用——刀片越薄,就越有帮助。
锻造的最后一步,是工匠将刀送入炉内烧制,将刀具温度升高,同时严格控制与校准着冷却温度——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制刀的金属重新排列分子结构——也就是控制厨刀的软硬,在这一步上,便拉开了日、西两种厨刀之间的差别。此时的金属尚未达到最终硬度水平。
经过反复的锻造,加上工匠手工的敲打,沉睡的刀片正在缓缓接近最终的硬度与特性,在最终的煅烧之后,再次将刀片加热,随后立即在水中冷却,一片厨刀的硬度经过了冰与火的反复淬炼,最终确定。
然而,这只是它历经劫难的“刀生”的第一步。
历经“磨”难的刀生
一旦锻造过程完成,刀具便会分批次送到磨砂带上,粗边被处理至光滑。
在经历冰火的淬炼后,一把刀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在每个刀厂都有两个轮子,由磨刀师操作它们,以便把刀刃磨光。由于轮子高速旋转,它们被喷上冷水以防止金属的温度过高;在烧成后保持刀子的冷却至关重要,以免其刀的质量受到损害。
好刀配好柄
到了制柄环节,木工会将传统的日本厨刀装上樟木做的刀柄,质地轻且耐用,遇湿也不容易滑手。
把做握柄的木头架在木车床上,削成圆柱形。比起光滑卵圆的形状,大多数师傅更偏好将刀柄做成多面八角形。而一流刀具的握柄头上会装上水牛角,这也是刀插入的地方。握柄做好后,为求好握,还需要用砂纸打磨边缘及接缝处。
而在重重繁琐的环节之后,便是刀的组装,刀柄和刀身的最后组装在各家公司进行。厨刀的各部分就躺在毯子上,等着负责组装的师傅将它们一一合体。
日本厨刀的多彩“刀生”
当厨刀们过尽千帆,等它们再醒来时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彼此之间看似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的样貌,成就了每一把日本厨刀独一无二的个性。就像每把刀用凌冽寒光,宣誓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日本厨刀种类之多,亦如日本人“龟毛”的性格。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种厨刀的形态,在此,我们用一张简单的图示,带你了解日本厨刀最常见的十二种。
在日本的后厨里,厨师经常说,刀会有“切味”。那是一种只可意会的概念,日本人秉承万物有灵的传统,认为到可以承载使用者的“灵魂”。
到了近代,经过科学研究发现,锋利坚硬度到一个数值的厨刀,切食物的时候可以直接划过细的间隙,而不压迫食材的细胞,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细胞里的汁液,这就是所谓的“切味”。
日语里有个汉字“粹”,意思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用力。制作日本厨刀的工匠,亦是如此。只有磨砺至极薄极锋利的日本刀,才能切尽人间百味。
当工匠的功课已经完成,剩下的便是大厨们如何使用,将每一把刀发挥出它生命的极限。
而在接下来的日本刀专题中,我们会采访到江户前创始人姜炳升,和他聊一聊,作为一名中国厨师,他与日本厨刀的故事。
-end-
图片来自网络,未商用。插画制图:二飘
益精益新
阳江市永顺隆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