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摘得米其林星星,你会坚持多久?
Patrick O'Connell已经奋斗了40年。9月中旬,美国华盛顿特区米其林指南发布,The Inn at Little Washington拿下该地区的第一家三星,成为美国的第十五家三星餐厅。
早在2016年摘得二星时,这家餐厅就备受争议,争议点并非菜品,而是地理位置,是否应该划归华盛顿区。
餐厅开在弗吉尼亚州的乡村中,与蓝岭山脉相伴。40年里,一直是美国人的餐饮朝圣地。早在开业初,食评家约翰·罗森,就称餐厅为“华盛顿特区150英里范围内最好的餐厅”。
去最好的地方学习法餐
O'Connell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餐厅,一见钟情。在他看来,开餐厅的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和一直为政府工作的父亲不同,更有新鲜感。
20岁时,他跑去了欧洲,开始了一年的旅行。这个过程中他渐渐明白烹饪是一种艺术,也明白烹饪能真正满足他内心的需求。
1978年,他来到这个小镇,将一个加油站和车库变成了旅馆,开了这家餐厅。只是经营了一年后,O'Connell暂时关掉了这家比较原始的餐厅,带着员工奔去了欧洲,探访了各个偏远小镇的优质餐厅,作为学习模范和灵感来源。
“如果你想开一家三明治店并出售Reubens(鲁宾三明治),那就找出全世界最好的Reuben,并以此为目标来努力,而非瞄准你镇上最好的那家店”。
当地食材与法餐结合
“当我20多岁时,第一次搬到这个地方时,我惊讶地发森林里有那么多可以吃的食物,我也喜欢运用野外的食物,如春天的羊肚菌,野韭葱,商陆等。”
餐厅将美国食材与法餐融合,把原本土著的美国饮食文化进行了精致化改良,并想方设法将本土元素融入菜单中,以增强食客的在地性和风土人情。
虽然有着40年历史,但餐厅只有三套菜单,提供不超过20道菜。O'Connell极力保持经典菜和新菜的平衡,食客们依旧追随经典菜,食评家们则希望你有所创新,而非吃老本。
三套菜单分别为40年经典套餐、素食套餐,美食家的菜单。依旧是法餐框架,鹅肝、小羊排等元素常常出现。
这40年的历程中,餐厅一直在不断地“呼入新空气”。在大学时,O'Connell的写作老师曾告诉他,“如果你不因去年写的东西而感到尴尬,那你就没有任何成长。”
在追随传统时,O'Connell也是美国第一位创造互动体验的厨师。他会将一桶普通的爆米花,放入干酪、白松露油和糖,再戴上白手套,轻轻擦入品质上好的黑松露。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新吃法,至今让人乐道。
预期—惶恐—检验—实现—评价
40年的老牌餐厅,有很多神奇之处。一名餐厅经理的5个儿子都在这里工作,另外一名餐厅经理也有2个孩子在这工作。
这与O'Connell的后厨风格有关,他并非脏话连篇的暴君,而是认为,“有创造力的人必须保持轻松、舒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否则他们就会被禁锢。”
因此餐厅才能够在适当的压力下,一直生存、发展了40多年。当然,厨师们并非没有压力,餐厅的显眼位置写着5个词,预期—惶恐—检验—实现—评价,这是O'Connell自己衍生出的理论。
当你做好了预定,很兴奋,开始期待未来的那一餐。临近用餐时,你会变得紧张,甚至有点不安,不知菜品是否物有所值,还是徒有虚名。
当你真正到店时,吃了前菜喝了酒后,放松下来,真正开始检验这家餐厅。当你用餐结束时,带着微笑与满足感回家。与身边的朋友交谈时,会对这次用餐给予准确且肯定的回答。
这5个环节让厨师不仅仅聚焦在当日菜品中,而是从你开始决定用餐时,便已经开始服务了,不仅仅是口腹的满足,还有更细微的心理洞察。
或许米其林三星不足以概括餐厅的卓越,40年的品质恒定,更像一个神话。神话背后,或许是O'Connell对食客、厨艺不熄灭的热情与执着,无他。
-end-
图片来源网络,未做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