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米其林三星餐厅 Bo Innovation 的老板兼主厨梁经伦聊了聊新的上海米其林榜单。
2019《上海米其林指南》结束后,9 月 23 日晚宴“星艺秀”上,来自香港的主厨梁经伦是最会展现自己和菜品的那位。
墨镜、耳坠、夸张风趣的说话方式,让梁经伦像个朋克青年。你很难想象,他今年已经 57 岁了。他还乐意展示自己右臂的“厨魔”纹身,大概因为字里暗含着其对厨艺的执着。他 40 多岁从隔音工程师转行做厨师,一出手,便凭借 Bo Innovation 的创意中餐一步步摘下米其林三星。
晚宴结束后,我们和梁经伦聊了聊新的上海米其林榜单。言及米其林星级,作为餐厅老板和主厨的他圆滑且游刃有余。
米其林晚宴“星艺秀”上,梁经伦也持续地传递着自己的烹饪理念。黄鸡油饭是他解释自家融合菜(Fusion Cuisine)的经典菜品。他在《米其林指南》 X IDEO食想峰会现场做过,这回又做了一次。
这道黄鸡油饭配炖鲍鱼,风干鹅肝(Bo Chicken Rice,9-year Acquerello Rice,Braised Abalone,Air Dried Foie Gras),接近于意大利烩饭(Risotto),主要食材选用了存储 9 年的意大利特级陈米,讨了中国人以“九”为尊的数字彩头。同时,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口味,他还用鸡油取代了常用的黄油。用梁经伦自己的话来说,这碗饭里可以看到中西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做加法。
正是奇妙的中西融合给 Bo 系列餐厅的食客创造着用餐乐趣。但 2018 年 9 月 21 日下午,2019《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Bo Shanghai 2017 年摘下米其林一星,今年维持了这一结果。梁经伦开在上海的新餐厅 Bo Shanghai 没能制造惊喜。
2019《上海米其林指南》也让人有些兴致索然。三星粤菜餐厅唐阁掉至二星,新榜单中最大的新闻早已不新鲜。2017 年年末,唐阁行政主厨谭仕业已有离职传闻。一个餐厅很难在主厨离开后,还能维持菜品的一致性。而这是《米其林指南》评价餐厅时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新一期《上海米其林指南》没有惊喜。”梁经伦告诉《名厨》,“但这不是一件坏事,意味着《米其林指南》在上海变得成熟。稳定的评选标准才会出现这种结果。它总不能制造假新闻吧。”
他对自家 Bo Shanghai 维持一星的结果也表示接受。“对此,我还是骄傲的。但也不尽如人意,算是一种激励,希望未来能够做得更好。”梁经伦评价道,“外界说我没能复制出一个三星餐厅。但我不是要复制,是要创新。这要难得多。”
的确。和 Bo Innovation 讲的香港故事不同,Bo Shanghai 试图用融合菜来诠释整个中国的烹饪文化,包括八大菜系。
拿 Bo Shanghai “湖南:和牛生牛肉片”这道菜来说,泡椒味的蛋黄酱、牛筋片上的湖南香料都贴合湖南“辣不怕”的饮食文化,做法却是意式的。生牛肉片(Carpaccio)是地道的意大利开胃菜,各式肉类,切成薄片、淋上橄榄油、奶酪等酱汁。其中,和牛用的是澳洲纯血和牛 M9 级,而和牛上的两瓣牛筋片要 4 天才能出品,得经过炖煮、冰冻、风干和油炸。
除了中西融合,梁经伦或许还做到了对米其林星级评选标准的融合。
回顾下米其林星级的 5 个标准:食材水平;料理技艺水平和口味的柔和;创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烹饪水准的一致性。梁经伦认为,“食材其实是最简单,我可以准备很高级的食材。但想要有所进步,创新和效率更为重要。”
梁经伦是最早一批将分子料理引入传统中餐的人。Bo Innovation 那道看起来像麻薯的小笼包,便是一块招牌。他用分子球化技术,将姜葱猪肉麻油汤馅包入海藻做的皮中,一口咬下去好比在吃一道口感 Q 弹的点心,又充满惊喜。
这种惊喜是梁经伦想要继续追求的。讲求从自身经验和旅行中寻找美食灵感的融合菜,向来不缺乏向食客娓娓道来的故事,但总能制造意料之外并不容易。
“食材也好,技法也好,我期望食客不只是觉得我们专业。那种离开餐厅还能回味的用餐体验,是我想要的。”他曾经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创意中餐:异域风情(Exotic)、刺激(Exciting)和极致(Extreme)。
“ 老实说,上海不少二星餐厅品质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营造这种(充满创意的)体验,或许是从二星到三星的关键。”梁经伦说。
对于《米其林指南》如何理解中国菜系的特色,他也持类似的观点:米其林评审们是在用 5 个标准考量所有的菜系。他向《名厨》举了个例子,传统川菜可以把辣表现得极致,肯定会被认可。但仅凭这一点,传统川菜餐厅可能很难拿到米其林三星,它需要更多的新意。
这既是梁经伦“极致中餐”的理念,也是《米其林指南》的标准之一。这种理念相通,让《米其林指南》进入香港的第二年,梁经伦的 Bo Innovation 餐厅就顺利升至二星。与当时摘星的兴奋相比,如今厨魔梁经伦已然相当老道,仿佛《米其林指南》的代言人,还调侃了一把这个餐饮权威。
“贵不一定能摘星。 (米其林)这种持续的行业标准对餐厅挣钱来说有用,而创新和效率(性价比)才是摘星相对有效的方式。”他最后笑称,“而如果哪天我成为一个标准的话,挣钱就更不是问题了。”
pic / CTV、f-cuisine、Master Chef、Travel Zoo、米其林指南、Bo innovation、Black MOMO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