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Stefan:厨房里的德国战车

专访 编辑/ 海盐 2016.09.06

他是米其林和Gault Millau双料名厨。在事业的巅峰来到中国,成为沪上最梦幻会所的主厨。他是众多国际大酒店的厨房设计者。更是许多国际知名厨具品牌的御用厨师。他还是国际厨艺大赛中国队的教练,为一位又一位中国年轻厨师戴上胜利的光环。他是Stefan Stiller,来自德国,好似厨界的德国战车般轰鸣给力。

从学厨到餐厅老板

Stiller出生于德国北部城市, 自17岁开启烹饪生涯。先后于多家著名米其林餐厅供职。包括德国最早获得米其林三星的Goldener Pflug,以及德国最佳餐厅Schweizer Stuben。1999年,Stefan在Deidesheim开了一家名叫Grand Cru的高级餐厅,并一鸣惊人地让“法国-地中海”烹饪风格在西德南部开始流行起来。在开业仅仅14个月的短短时间内就获得了米其林星级称号。

2005年,Stefan前往中国上海红极一时的漾乐会担任主厨。此后不久,他又紧接着参与了Mimosa Supperclub餐厅的开发,首创了“Dining in Three(一菜三吃)”的概念。2008年8月,Stefan和妻子Yoshi一起在上海著名地标老码头(The Cool Docks)开设了自己的餐厅——Stiller's餐厅与烹饪体验中心。

除了日常的餐厅运营,还为厨艺爱好者们提供650元一堂的厨艺研习课程。Stiller's餐厅还拥有世界上唯一的一份密码菜单。菜单采用了麦德龙首创的食材编码可追溯系统,通过菜单上的条形码,食客可以追溯到所有食材原料的来源信息,最高程度保持了食物的安全和健康。

身份转换——从餐厅老板到咨询顾问

之后,随着Stiller's餐厅的结业,Stefan专注于咨询顾问工作,为Marriott、Inter Continental、Hilton等高端酒店客户设计工业化厨房。同时,他还与西门子、双立人、Staud等高端厨具品牌合作。

QQ截图20160531201913.jpg

作为咨询顾问,Stefan认为:“厨房的设计和创新离不开科技,无论是厨房的进步,还是个人厨艺的进步,都与科技息息相关。作为一个专业厨师,精确是必要的。比如说,预时和定时的功能几乎改变了一个专业厨房的节奏,控温与恒温技术则确保了菜品的口味,完美的刀具则确保每一刀都准确到位。”

2014年Stefan遇到了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世界上最高的酒店J Hotel的厨房设计。其中的设计难点在于:餐厅在103-105层,而粗加工间则被安排在地下3层,两者相隔将近110层之遥,每一层可用的面积都十分有限,窗户又无法打开通风。如何把最好的厨房设备物尽其用地放进极其有限的空间里,绝不仅仅是关乎设备功能的学问,而是还涉及排水和电气工程的一盘大棋。

从未放弃烹饪这件事

36裸心谷-kikaboni外部.jpg

他与南非知名度假品牌Naked Retreats的莫干山项目合作,开设了Kikaboni by Stiller餐厅。Stefan 认为:“高端西餐厅的业者要有效地控制成本,较有效的方法是和高端酒店合作。酒店能提供完美的用餐环境和完善的管理和服务,让餐厅和厨师去专注于食物本身。”

中国厨师的领路人

2008年,有“西餐奥林匹克”之称的博古斯烹饪大赛(Bocuse d'Or)首次开设了亚太区比赛。

2011年,Stefan餐厅的厨师施京申在亚太区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佳绩,并于次年在全球总决赛中获第16名的的佳绩;2012年,施京申则担任了中国队教练一职,率领大厨孙剑平再度杀入总决赛,获第19名。

中国队的费用,多靠Stefan向合作品牌筹集而来,2012年初,施京申前往里昂参加决赛时,Stefan还自费约20万人民币支持。

Stiller说:“中国人一直致力于打造像上海这样国际化的都市,但国际化不仅仅是高楼和时尚,更应该是文化上的齐头并进。厨艺,是文化重要的部分。这就像中国体育代表队要参加奥运会一样,中国的厨师也不能错过国际高水准的比赛。”

(源自《名厨》总第465期)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