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连续半月的阴雨,冲刷着城市的街道,也浇灭了许多餐饮老板心中最后的希望。望着空荡荡的大堂,计算着惨淡的流水,一声叹息:“终究是没扛过去。”
但,请别错怪了天气。
那绵绵的阴雨,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真正的“骆驼”,早已在之前就被我们自身的盲目与自负,拖拽得不堪重负。
2024,餐饮难,是共识。但“死因”,却需要我们自己来认领。
真正的“第一根稻草”:模糊的定位与傲慢的模式
我们常常陶醉于开业时的门庭若市,便以为自己摸透了餐饮的真理。于是,我们热衷于讲故事、搞装修、做营销,却唯独忽略了最核心的专业基石:
· 你的店,到底为谁而开? (定位)
· 你靠什么持续赚钱? (模式)
· 你的菜单,凭什么让顾客忠诚? (产品线)
没有清晰的定位,营销就成了对空鸣枪;没有健康的模式,扩张就是在埋雷;没有聚焦的产品线,厨师忙到焦头烂额,顾客却记不住任何一道菜。
致命的加速:盲目扩张的狂欢与产品的失守
短暂的 success 让人产生幻觉,误把机遇当能力。于是,杠杆拉满,四处开花。一家店的成功尚未沉淀为标准,十家店的崩盘就已拉开序幕。
扩张,暴露了你所有的短板: 管理的、供应链的、人才的。更重要的是,它让你远离了厨房,远离了你的“根”——产品。
当你不再亲自把关口味,当你为了控制成本而偷工减料,当你用料理包取代现炒的锅气,你就在亲手拆掉自己最承重的那面墙。顾客的舌头,从不会撒谎。
所以,当那“半个月的阴雨”来临——
它可能是一场经济寒流,一次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或只是一个漫长的、糟糕的天气。它本身并不致命,但它成了那根测试你经营体质的“试金石”。
对于一家内功扎实的店,这只是淡季,是休整期,是发力外卖和社群的时机。
而对于一家早已千疮百孔的店,这才是最终的审判日。
警示与出路:做餐饮的长期主义者
餐饮的江湖,早已过了那个凭一腔热血就能闯出一片天的草莽时代。它正逼着我们走向 “专业主义”。
1. 回归“小”与“精”: 敬畏单店模型,宁愿把一家店做透、做盈利、做成标杆,也好过十家店一起流血。
2. 守住产品的“魂”: 餐饮的根,永远在“餐”和“饮”。好吃、稳定、安全,是永远不可动摇的底线。
3. 构建“反脆弱”结构: 打造堂食、外卖、外带、零售相结合的多元收入模式,让自己不再脆弱到被一场雨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