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爆双脆这道菜是不是从油爆肚片演变来的不得而知,征询过几位老厨子,大家也是讳莫如深,左右言他而已。
有一件是确认的,这道菜是鲁菜里极考验功力的一道,没有20几年的锅勺的打拼,是一定不敢越雷池半步。难点主要是火候的控制,原料的选择。火候是脆而不韧,说的通俗点,肚仁进嘴牙齿咬合一定是“嘎嘣脆”而爽滑,不能是“嘎吱”声,只要出现“吱”音,就说明火过了。这道菜是到快菜,快分两快,厨师爆炒的快,上桌客人吃的快,如果客人在酒桌上交杯换盏,吆五喝六耽误了时间,就算厨师爆炒的在好,爆炒后的余温也会糟蹋了这道美馔。
曾经有幸在“凤冠居”孙大厨的厨房见识过这道菜从处理到改刀,过油和爆炒的过程,大火热油,一进即出,时间按妙计,留油炸香葱姜蒜,入料后烹碗汁出锅,就在灶台边,上牙打下牙让滚烫的肚仁在空腔里旋转,趁着热力稍不注意,“嘎哒”一声咬下,脆嫩爽滑,无以复加,肚仁鸡胗花碎刀口里的鲜溜带着微微的葱香扒进腹腔,那种满足感不是一本正经委坐寒暄所能体验的。
油爆双脆资料里说:“油爆双脆”始创于清中期,原名“爆双片”,从创出之日起便一鸣惊人,吸引了众多的达官贵人先品为快。因厨师将猪肚和鸡肫切成薄片,入旺油即熟,口感既脆又嫩,所以人们便习惯称它为“油爆双脆”了。后来,南来北往的客商、美食家们便将鲁菜美馔“油爆双脆”的大名传到了京师重地,北京很快也有这种美肴上市了。东北和江浙一带的著名餐厅、宾馆均有这道极为著名的鲁菜风味菜供应,使“油爆双脆”更成为名噪海内外的中国鲁菜代表之一了。另外这道菜还有:补虚养身,壮腰健肾 健脾开胃的作用。
清
袁枚他在《随园食单》中是这样说的:“将猪肚洗净,取极厚处,去上下皮,单用中心,切骰子块,滚油爆炒,加佐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可见其时,人们已经相当精于此道了。有经验的厨师将猪肚和鸡(鸭)肫同烹,则味道更加鲜美。此馔的绝佳之处还在于颜色呈一白一红二色,交相辉映之下更显美不胜收,可以大大刺激食客的食欲,真不愧为色、香、味、形兼备的特色美食。
这道菜因选料之严苛,工艺之难。目前市面上能做的店家很少,就算是北京八大楼的遗老遗少也是很少染指一试。
市面上还有打“油爆双脆”的招牌,制作已经不是早先,肚仁大多高压锅焖制成熟,鸡胗到是还有过油一说,剩下的也只能是热锅旺火对汁出盘。对于外行的人可叫“油爆双脆”,实际上到是可以改名“葱香双脆”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