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3
0
2

顽厨笔记—锅塌丝瓜

关注

郭师傅

顽厨工作室 主厨

中午太阳真好,书桌前的亮度不适合看书,又舍不得这恩赐的紫外线,泡了毛笔码字,写毛笔字这事很多朋友给过建议,大家目的明确,怕我不符标准和规则,误入歧途,后期没办法进入仙班。自愧啊,按照鄙人的虔诚,阅历,对传统文化的这点皮毛,能在山野里写副对联添添喜性也就够了,这还赐红纸请的是不是正经。对于写字,不是没有要求,横平竖直是关键,字体结构好看,是不是一定要跟模特的身材比例一致,倒不是关键,关键是舒服,舒服了,有什么是对是错呢,一定要说背离盛典,哪就只能爆句粗口“滚,奶奶了个腿”,字是写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转笔,侧锋,藏锋,调,黏……这些技法是国粹,也要看写字者练字的过程,写不下几万张纸,就算会转,会出,会藏,那也只能是个寂寞 。

写字这事可以引申到很多地方,如我现在的工作,做菜。基本功是刀工,片、丝、条、块、眼各种要求,每种要求是按照菜品制作的火力,时间经过师傅们千万次实践留下的,每个师傅有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微调处理,这还包括火力调整,调味,调色。按照不同食材的特性要求脆,嫩,绵,软,滑嫩。这里面的林林总总那个人如果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哪可以奉为神人。

一道炒青菜,要看茎菜还是叶菜,要看水茎还是草茎,要看草茎是旱地还是水田,要看是早晨还是中午,要看是中段还是末梢,家常炒法不过水,大火爆锅加点猪油,干炒,有时火大,外香里脆,有时火小,成了烩菜,这是不是靠经验,应该是有,更重要的要看,是不是农忙。职业厨师也分南派,北派,分家常和宴席,宴席的要求要精,要净,要清脆,要鲜甜,一般是过水加冰,留色去涩,小锅中火,葱油(猪油好像现在很少用了)爆锅,要轻不能烈,糊了配料影响美观,加菜抄拌,调盐味精大把,蚝油,味粉,鸡粉大堆,好吃么,我不喜欢,看着好看?看吧,谁看!

锅塌丝瓜
丝瓜六两
精盐五分
料酒三钱
味精四分
猪油一斤(约耗一两)
葱米一钱
姜米一钱
香油二钱
鸡蛋三个
干面粉一两
做 法:
将丝瓜洗净,刮去外层老皮,切成一寸半长、一分半见方的条,用味精(二分)、精盐、葱米、姜米拌匀腌好。再把丝瓜粘上干面粉待用。鸡蛋溘人碗中,搅匀成糊。
炒勺放人猪油烧至六成热时,把粘好面粉的丝瓜放入鸡蛋碗内拌匀,逐条下人勺中,至外酥里嫩,呈金黄色,倒人漏勺里,控去油。炒勺速回到火上,随即下入丝瓜,一手颠勺,一手撒人味精(二分),调人料酒、香油,倒人盘中即可。

如果您觉得我的作品还不错,欢迎赞赏
更多... Ta的作品
赞赏的收益归菜品出品人所有
line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