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雲南、湖南和台南可以串聯成一間餐廳?東京中華料理如今的樣貌

專題 编辑/ 施清元 2021.10.12

#新中餐浪潮.東京

歷經拉麵餃子、麻婆豆腐的演變,「發酵」與「香料」成了現在日本中餐的關鍵字。

「要是肉老了,加酒,臭味,莎喲娜啦!(さようなら,日文的再見)」

「好好地炒,顏色漂亮,辣味,莎喲娜啦!」

出身於四川富順的陳建民,33 歲時來日,娶了日本太太,在東京開了間中華料理店,並開班授課。後來因緣際會,登上日本 NHK 老牌烹飪節目「きょうの料理」(今日的料理)示範麻婆豆腐,日文詞彙雖然有限,但與主持人有趣的對話,以及針對日本人口味,將當時日本國內難以取得的豆瓣醬與花椒,替換成味噌與辣椒粉的配方,1966 年春天的這次錄影,可說是為中華料理(註 1)在日本的普及,留下了極大的影響。

註 1|準確而言,中華料理與中國料理在日文的意義不同,中華料理泛指受中國影響、並經過日本在地調整後的成果,例如餃子、天津飯、八寶飯;而中國料理,則多指大飯店所提供,原汁原味的中國菜餚,例如魚翅煲、東坡肉。但日本人書寫時,經常混用。

61653ad3b21a7.jpg

町中華的代表:兆樂,是澀谷重要地景,甚至還跟時裝品牌聯名。攝影:施清元

中華料理的普及

中華料理在日本的歷史,當然可以往前追溯更遠,不過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它只侷限在中華街裡,作為文人雅士與商賈聚會的選擇。

直到戰爭結束,由於白米配給受到控制,加上美國為解決國內生產過剩,而支援東亞各國的麵粉政策之影響,製作麵條與餃子,既方便,又便宜,「中華料理店」成了許多尋求再起的日本人,開店創業的優先選擇(題外話,台灣僑民不受糧食控制,所以當時東京的壽司店,反而多為台灣人經營)。

61653b26c109d.jpg

青椒肉絲炒麵,為町中華代表性的日中交融產物。攝影:施清元

戲劇中經常出現的,紅色門簾、老爹提著白鐵箱騎腳踏車外送、在長條吧台前享用拉麵、啤酒、餃子,與青椒肉絲的庶民場景,多半就是在這波「町中華」(註 2)浪潮中,築下基礎。只是此時,民眾對於中華料理的認識還很迷濛。

註 2|町中華:開在商店街的庶民中華料理店,白米限制寬鬆後,跟著加入日料菜單,所以既賣餃子、麻婆豆腐,也賣蛋包飯、親子蓋飯。

從中華料理,到中國料理

1960 年代,日本迎來經濟起飛期,以及許多中國、香港、台灣的新移民。他們有著好手藝,有些人進了飯店新開的中餐廳,有些人則在人潮聚集的商業區,開起正宗的中菜小館,北京菜、上海菜、四川菜等詞彙,逐漸進入媒體的版面。而「今日的料理」節目播出後,味之素跟進發行麻婆豆腐、回鍋肉的居家調理包,大受好評,「中國料理」也正式與「法國料理」、「日本料理」並行,成為日本最主流的三大料理之一。

61653b8056813.jpg

麻婆豆腐。攝影:施清元

在台灣,台菜的傳承不易,常有人說是因為沒有準確的定量系統,然而中國料理在日本,沒多少年時間,就被他們優秀的外食經營體系,找到能夠穩定再現的方程式,也因此,連鎖式的中菜餐廳,在 1980 年前後蓬勃發展,不管是以郊區為主的「バーミヤン bamiyan」,或者是席捲各大商場美食街的「紅虎餃子房」,合理的價格,以及動輒上百種的菜色,讓很多日本人青春期的回憶中,都少不了他們的糖醋排骨、鐵鍋餃子、乾燒蝦仁,以及杏仁豆腐。

新中華的到來,與熟成

後來大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料理鐵人」,其實就是「新中華」在日本發展的濫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應酬的場合少了,高級飯店合菜宴席的需求也降低,新中華仿效法式料理的呈現方式,少量、精緻的個人套餐化,順利補上食客想吃高級中菜的渴望,攤開東京米其林摘下星星的中菜餐廳名單,仍有多數是繼承著這條脈絡,不斷精進烹飪技術後而達到今日的高度,例如「桃の木」,或是在東京都內擁有十家分店的「中国飯店」。

它們深受其他領域料理人的喜愛,經常在休假日時造訪,尋求靈感,像壽司店「東麻布天本」的天本正通,就是中国飯店三田店的忠實顧客。

61653c0b9cc5d.jpg

茶禪華主廚川田智之。圖片來源:茶禪華

如今,距離陳建民初次登上電視,已經 54 年,而川田智之所率領的「茶禪華」團隊,可說是這半世紀以來,中華料理在日本進化的頂峰,「代表日本的白,與代表中國的黑,在一個圓中間,如太極般調和時,真味與絕頂的香氣,將相應而生」,是他在採訪中,所闡述的對於餐廳主旨「和魂漢才」之解讀。

昆布融合雞骨架熬製的清湯,紹興酒漬釀後切成刺身的香魚,或是搭配加賀茄子幾可透光的薄片,一同享用的雲白肉,雖然擁有在東京「龍吟」修業與台北「祥雲龍吟」副料理長的經歷,但在茶禪華遠離都市喧囂的用餐環境中,卻感受不到山本征治 DNA 裡,積極實驗、奔放的力道,而是川田智也重新咀嚼,淬鍊後,演繹出的恬淡之味。

新・新中華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群年輕人,正努力在荒野上,開拓出自己的路。拜疫情之前國際間旅行的便利化,他們不想拘泥在料理學校所教授的被精準分量化的中華料理,於是帶著護照與行囊,踏上尋找在滾燙大鍋裡奔騰的原始香氣與生命力之旅。

61653c50a3fdb.jpg

サエキ飯店:油淋久繪魚片。圖片提供:施清元

例如吧台式中菜館「サエキ飯店」的佐伯悠太郎,利用打工度假簽證,到了香港「家全七福」以及「鳳城酒家」研習後,仍然無法滿足,輾轉再到雞肉加工廠工作,繞遍廣東省 21 市尋求最好的食材,並與農家換宿,栽種蔬菜,用身體的每一寸肌膚,感受中國的飲食文化,並帶回日本,加入在「傳 Den」所學習到的烹調技法,端出一道道口味清麗端正的小料理。

另外一間同樣剛開幕不久,就立刻成為預約困難店的,是神樂坂「南方中華料理 南三」,南三的「南」來自於雲南、湖南,以及台南,以我們的眼光,中間毫無共通脈絡,但是主廚水岡孝和,卻利用「發酵」與「香料」兩個關鍵字,將他在台灣留學,以及橫貫中國旅行的經驗結合。

61653c9e73845.jpg

南三:時節肉類佐韭蔥醬。圖片提供:施清元

在昏暗並掛滿火腿、臘肉和鴨賞的店內,吃得到彝族人的野菇料理,吃得到用台灣馬告提味的雲南香料烤肉佐韭菜薄荷醬,也吃得到融合台灣與維吾爾作法的米腸(將低溫烹調過的羊肩與豬背脂剁碎,再跟精炒後的洋蔥與茴香,糯米一同填入豬腸內),道道皆是被從小到大味覺經驗限制住的我們,所無法想像,並感到不可思議的滋味。

對三十歲世代的中菜名廚們而言,別說陳建民,料理鐵人周富德可能也沒出現在童年記憶中,因此他們沒有必須呈現「正宗」的沉重包袱,大膽地將日料割烹或是居酒屋的形式,與充滿熱量的中華料理結合。雖然跟前人做法大不相同,但,效果接近,中華料理在東京饕客們名單上佔據的地位,已經無法忽視,而「新・新中華」的風,將遲早會吹拂過日本全土,帶來更多美妙的鑊氣與香氣。

-end-

61653ce382cd6.png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