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App
返回

北京烤鴨餐廳摘星心法:比起「中餐標準化」,我們更強調「人的標準」

米其林 编辑/ 蔣淼 2020.11.13

「我曾經也是普通員工,所以我知道他們為什麼留,為什麼走。」

在北京米其林頭兩年的星級榜單中,以北京烤鴨出名的,除了大董,便是晟永興了。

晟永興以一道「魚子醬配棗酥香烤鴨」聞名,幾乎是每桌客人都會點的菜餚,他們片下烤鴨前胸的鴨皮,切成五個小方塊,放置於山東戧面饅頭片上,並點綴新鮮的鱘魚子醬,將烤鴨菜色變換得精緻美味。

如何將北京烤鴨做到 fine dining 的高度,並維持連鎖的品質,我們與晟永興的創辦人王河有一番相談。

「我是黑龍江七台河的,我家離北京 1,600 多公里,家裡邊有哥哥有妹妹,我父親是工人。我是服務員出身。」在王河簡單的自我介紹裡,你可以讀到這個東北男人性格裡的爽快與坦誠,以及對某種人格和身分的維護與體恤。

王河 15 歲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就是當服務生,在拿到家鄉同行最高的薪水一年多後,他決定去北京見見世面。對於一個 17 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個決定僅僅意味著「月薪從人民幣 260 元漲到了 400 元」。怎會想到,當年無所顧忌的這一闖,闖開的竟是日後的一片天地。

憑著敢想敢試的勁頭,王河做過很多小生意,賣過水果,做過肉夾饃,開過豆腐坊,當過仲介⋯⋯直到 2004 年,人生的種種規劃開始圍繞「愛」與「家庭」的主題展開,那一年他結婚了,「大兒子出生以後,我們想找一個更穩定的買賣。開餐廳是埋藏在我心裡多年的想法──晟永興就這麼誕生了。」

晟永興還在青春期,它的未來是一個開放式命題

王河1的副本.jpg

晟永興烤鴨品牌創辦人、董事長王河。

當問起晟永興對王河意味著什麼,他字裡行間都傳遞出比「事業」這個詞更溫柔的詮釋:「我 26 歲開了第一家晟永興,這家店和我大兒子同歲,上個月 21 號他滿 14 歲,所以第一家晟永興也 14 歲了。」這個既實在又浪漫的答案,引導著晟永興的外在升級,也烙印成它的內在符號。

而晟永興如何摸索出目前的發展模式呢?王河提到,2019 年 6 月他忍痛關閉一間 11 年的老店,店面門口的附設停車場,日漸被鄰近的居民佔用,這種與鄰里爭奪空間的情況無助於餐廳的升級,於是他決定放棄。

這樣大刀闊斧的取捨,從他 9 年前關掉另一間分店時就開始了,而晟永興也是在那個時期,迎接事業體的轉折。「2012 年左右,我有了更新換代的意識,我想透過轉變餐廳運營思路去創造新的價值,實現下一階段的人生目標──我把 3 家店的菁英抓到兩家店裡,集中精力做更精品的食物。」

當年王河之所以會有這些念頭產生,起因於他開始四處旅行,吃遍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廳,讓自己浸淫在好餐廳的食物、環境與氣氛裡。這些美食考察的開銷之大,連王河的妻子都說:「你買個衣服不捨得花錢,吃頓飯一、兩萬連眼都不眨。」但王河卻氣定神閒,說道:「我們一定要成為消費者,才知道消費者要什麼。」

不過餐廳實際的轉型其實也採用過一些笨拙的方式,例如減少內用的桌數,並透過店門口的排隊人龍讓大眾對餐廳留下印象;而廚房內部則要求廚師們「精耕細作」,把動作慢下來,做得更精緻。

轉型成功後,如今的晟永興當然是撤除了排隊的作法,每晚只開設 6 個時段讓顧客訂位,「這樣做是為了把我們有限的能量集中起來,保證提供給每一桌的服務都是高品質的,同時讓廚師拿出百分百的精力處理每一道菜。我們的服務不是一味巴結客人式的服務,而是平衡、舒適、照顧到每個客人的服務。」

在北京的烤鴨餐廳版圖中,前有老牌開創者,後有新起之秀,王河每天的壓力都不小,2019 年三里屯的分店獲得米其林一星後,他更是要穩住核心。

「三裡屯這家店才 4 歲。我經常跟餐廳裡的同事們說:我們晟永興還在青春期,在叛逆期,它還有很長的成長之路,它的未來也是一個開放式命題。

細緻入微的體恤,「舒服」成就精準的團隊

WechatIMG62.jpeg

王河與廚房員工一起調整菜色的細節。

你可以說王河是一個觀察力極強的細節控,也可以把他非凡的管理能力,歸根於他發自內心對每位員工的關照,這種同理心與他的服務理念一脈相承,也是前面所提到的──對於某種人格和身分的維護與體恤,是一般人無法領會的東西。

「因為我曾經也是個普通員工,和他們一樣,所以我知道他們為什麼留,為什麼走。」

王河的管理哲學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補充說道:「我告訴你這東西怎麼做其實很簡單,但我更想在你心裡種下一個因果關係,要讓你真正相信踏實做事的道理。」

此外,王河只要人在北京,就會一直待在餐廳裡,甚至就近租房留宿,多年來晟永興從菜單到廚房設計都是由他主導。至今 14 年了,廚房的內部管理還是不斷更改。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簡化流程」,透過更精準的可操控性管理,讓整個團隊更舒服地工作,達到更好、更快的產出──抓的就是細節的精準度。

「我一個星期要進兩次貨,假如我根據經驗知道廚房最多用 5 瓶醋的話,我就只買 5 瓶,這種精準度我們維持 6、7 年了。」2020 年秋天,晟永興入主上海外灘,王河也時時關照那裡的工作情況,「我最近把上海店裡的砧板部門放在涼菜間裡了,因為上海比北京熱,對於砧板的同事來說原先的環境頂不住,放在涼菜間,頭頂有空調,涼快多了也清靜多了,可以更細心地去切配。」

用「標準」的人,打造不拘泥於標準的中餐

而對於「中餐標準化」這個熱門議題,王河自有一番見解。

「到今天為止,晟永興不強調『中餐標準化』,我們只強調人的標準。」

每天下午 5 點他們集合所有員工,趕在 6:30 客人入座前進行試菜──試的是老菜,不是新菜。把關餐點的不只有主廚,而是每一個人。此外,新來的服務生只要工作超過 15 天,就會安排晚上 8:00 以後去廚房試餐,「我們員工聚餐基本任何菜都可以隨便點。你必須要讓員工吃,只有他吃過,他把菜帶出去的時候才有自信,給客人講菜的時候才有底氣──把品鑒的能力化為內在的標準,變成對待客人的智慧。

除了對料理的充分理解,王河還會訓練員工,讓他們在 3 分鐘內判斷出客人在這一餐中的諸多資訊,因而提供妥貼的服務,鍛鍊員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為了讓他們懂得如何尊重不同背景的客人。長久下來,就會對客人每個細微的舉動有敏感度。

晟永興名聲在外的標誌有兩個,一個是烤鴨,一個是餐酒搭配。前者是歷史悠久的經典中國北方料理,後者又是具有中西合璧特質的新派中餐潮流之一。延承傳統與改良傳統的分寸歷來充滿爭議,不斷走出去的王河是如何控管晟永興的發展呢?他的答案很開放:

「我們不拘泥於中餐,只要是大眾可以接受的口味和食材,我都願意拿來嘗試和融合。」

「自信」的烤鴨:圍繞食材、工藝、搭配下功夫

烤鴨.jpg

晟永興的招牌烤鴨從挑選食材、烤製工藝,到搭配方法,都很講究。

晟永興的烤鴨有何特別之處?王河坦然說道:「不管冬夏,我們上烤鴨時都不用香料或者特別的加熱法,因為我們很自信,我們的鴨子沒有腥味,甚至口感是很清新的。」

首先,食材可追溯來源。晟永興選用的是白羽肉鴨,每隻鴨子都有身分認證,掃一下身分證上的 QR Code,就可以找到它的資訊──什麼時候養殖的、誰養殖的、在哪裡養殖的等等。而餵食的飼料決定了鴨子的肉質和油脂,他們採用天然純穀物餵養,鴨子長得慢,但體魄健壯,油脂是白色的,沒有一般烤鴨的腥味。代價也因此高昂,每一隻鴨子的成本能達到人民幣 100-170 元。

處理鴨子的工藝和設備,王河也找專家商量,一步一步摸索。使用純棗木來烤鴨子,棗木的密度極高,可以使爐溫達到 260°C 左右,如此能讓鴨身的油脂快速脫落,也賦予鴨肉棗木的清香,鴨皮更加酥脆金黃,保持低脂少油,注重健康。

魚子醬烤鴨例(4).JPG

魚子醬配棗酥香烤鴨。

搭配上亦幾度琢磨。如今烤鴨搭配魚子醬日漸普遍,所以王河更在意魚子醬的品質,透過專屬訂購通路,精挑細選直徑和飽滿程度最優良的魚子醬。而搭配饅頭的吃法則相對創新,饅頭的作用是吸收鴨肉多餘的油脂,「閉著眼睛一口放進嘴裡,感受它們在口腔裡化掉的層次,是非常單純的享受;鴨皮蘸白糖這吃法就很傳統了,糖分的甜能把動物油脂烘托地更加明顯,鮮美程度也提升。」

餐酒搭配的內在法則:幫助飲食貼近人心,達到「自由狀態」

晟永興3.jpg

晟永興一樓吧台區陳列著琳琅滿目的葡萄酒。

王河之所以在晟永興提供葡萄酒搭餐的服務,初衷是在食客的觀念裡建立一個新的組合──餐和葡萄酒之間,如同餐和其他飲品之間一樣,無論是酒還是其他飲品都能成為食物的切片,它會在口腔裡和食物接觸、融合,成為提升味覺感受的一種可能,催化出愉悅感和平衡感。

料理溫飽人的腸胃,又撫慰人的心靈,直通每個人的靈魂底蘊,王河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搭配適量的酒,達到自由狀態豈不是更好?能夠不帶任何社交目的,單純地出於享受生活的心態去飲酒,就是自由的狀態。把酒融進菜裡,也許是一種幫助中國人達到自由狀態的方式。」

晟永興4.jpg

晟永興葡萄酒餐會。

晟永興的餐酒搭配遵循一個內在系統。在這個系統裡,餐點呈現的順序是主軸,無論客人點什麼菜、點不點酒,餐廳都會按前菜、湯品、海鮮、紅肉這樣的邏輯順序來上菜,讓食物在顧客的胃裡以某種順序疊加,哪一層該放什麼味道,都是有計畫的。

如此一來,酒飲只是錦上添花,是用於完善這個系統的額外服務,「我們想用對的酒去昇華客人的一餐,讓整個用餐體驗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所以王河找來專業侍酒師,花費時間心思鑽研,不斷更新和豐富葡萄酒庫存──但事實上葡萄酒對晟永興來說不意味著利潤,而是餐廳的符號,塑造晟永興的有趣靈魂。

「我要求服務生一定不要為了銷售額去給客人刻意推薦貴的酒,這是一個死命令。我們不想讓客人喝起葡萄酒來感到壓力,希望他們當氣泡水一樣喝。」

招牌菜慎選食材來源,研發「危險」的技法

除了食客們必點的「魚子醬配棗酥香烤鴨」,晟永興畢竟還有諸多經典的魯菜菜色,我們也請王河推薦他最自豪的料理。

黑松露翡翠大蝦球2(101).JPG

選用山東渤海的鹽田蝦,為了讓蝦球吃起來更加 Q 彈和鮮嫩多汁,廚師將處理乾淨後的大蝦,加入蛋清順時鐘手工按摩兩小時以上,讓大蝦充分地吸收蛋白。另外亦取用來自義大利皮埃蒙特的黑松露作為配料,切末混合植物油醃製 3 個月,以松露油來炒蝦球,吃起來香味更加濃郁。

海參.jpg

晟永興選擇來自日本北海道 8 年以上的野生海參,膠原蛋白含量 80% 以上。目前常見的海參產自遼寧、山東和福建,由於中國餐飲業的海參需求量大,所以養殖期一般只有兩年,膠原蛋白含量不超過 30%。泡發過程也不同,常見的是全泡發或者 120% 泡發,而晟永興是泡發 6 成,後續烹調時更容易吸收醬汁和蔥香味,滋味更宜人。

food_96105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選用來自南非的極品鮑魚,用古法煲煮,用單一爐火連續煲 16 小時而成,為了讓黑松露的香氣和鮑魚完美結合,在最後 4 小時加入黑松露,鮑魚口感彈牙、濃郁,肉質甘香、豐腴,回味無窮。

大黃魚.jpg

使用福建寧德半野生的大黃魚,在魚苗 3 兩左右時,放入深海,經過大概 3-5 年時間,體重達到 2 斤左右,才拿來食用。製作手法也經過廚師團隊費盡心思和精力研發:懸空放置於 200°C 的油鍋上,手工為魚身淋油,這個過程相當辛苦且具有危險性。但也正是這番工夫,成型後的魚體才如此優美,造型豐滿,色澤金黃,最後再澆上秘製的桂花酸甜汁,下方鋪墊的柳丁則用於清口。

晟永興最大的財富

回看晟永興一路走來的榮譽收穫,我們很好奇這些認可在王河心中具有什麼分量,或曾經發生過什麼變化。

他並沒有直接回答這一題,而是娓娓道來一個故事:2020 年初,他剛從澳門領完黑珍珠回北京,本想安穩迎接得獎後的豐收季,疫情就爆發了,客人流失、食材積壓、計畫外的人員滯留⋯⋯所有問題都發生在一夜之間。「那段時間,我每天走路往返於望京的家和三里屯的店,在兩、三萬步的距離裡,思考明天會怎樣。然後到了餐廳就跟員工們一起做飯,一塊玩。」

「我很感激留下來的同事,這份信任,不是錢、不是米其林、也不是黑珍珠能換來的。晟永興最大的財富就是他們。」

-end-

本文圖片來源:晟永興

交流區
打開 APP,看更多評論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