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App
返回

茶葉入饌,8 道飄散茶香的中西料理迎接初夏

技法 编辑/ 蔣淼 2021.05.03

5 種春茶引領初夏清新風尚,為季節菜單帶來靈感。

漢文化圈自古以來便有「茶食」的飲食傳統,茶料理和「喫茶」文化源遠流長。如今風行世界的烹飪理念看重時令季節,因此「喫茶」也被賦予精準的時間刻度。

5 月,最後一批春茶採收完畢,經過秋冬季的休養生息和春雨的滋潤,此時的茶葉不但芽葉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也累積了胺基酸和多種維他命等茶葉特有的營養成分。如此說來,暮春之茶的鮮爽滋味和濃烈香氣,正好迎合了味蕾在季節過渡期的需求,恰如其分地賦予菜餚清香與回味,同時刻劃出菜單裡相當別緻的一抹風景。

接下來我們就以龍井、鐵觀音、普洱、毛尖、竹葉青這 5 種茶葉為元素,展示 8 道創意佳作,看看茶入饌可以玩出多少趣味。

由味入形,以假亂真龍井葉

注重在料理中運用文化元素的名廚董順翔,曾經在 G20 高峰會第九屆烹飪藝術國際大師賽上,以多道獨具中華韻味、尤其是杭州特色的創作獲得金牌。這道點心,以西湖美景「龍井問茶」命名。龍井泉水清澈甘洌,龍井茶更負盛名,獨特龍井茶文化給了董師傅靈感啟發。

food_90959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董順翔師傅將菠菜榨成汁後,加入以龍井茶製成的濃茶水,及適量鹼水,以此混合綠色汁水和麵,捏製成一葉葉造型逼真的「明前龍井茶葉」,放入沸水中汆熟、冰鎮、瀝乾,最後倒入以滑蝦仁墊底的茶盅裡,澆淋燒開的清雞湯。

這道點心,味如其名,兼具勁道和滑潤,入口先是蝦仁雞湯的鮮美,接著是緩緩散開的龍井茶香,清雅食趣在漸進的味覺層次展開。

綠茶醃汁,為魚肉去腥增香提色

這道金湯龍井鱈魚與龍井問茶,在作法上有著相近的元素,同樣使用龍井茶與菠菜汁。但宋佳偉主廚是以龍井茶、菠菜汁,以及薑汁為主要材料,調製了一款醬汁,來醃漬鱈魚肉。

food_14403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他先用這款綠茶汁浸漬鱈魚肉 3 小時,再密封入袋,放入 60℃ 的水中浸泡 1.5 小時至熟,最後擺入調味過的金湯中,以少許新鮮龍井葉和食用花裝飾。

龍井茶的清新幽香加上薑汁的微辛,進一步激發出魚肉的甘醇爽口,天然的「綠衣」也賦予這道菜生機盎然的色彩美感。

一茶兩用,為炸物解膩

鐵觀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周祖旺主廚充分利用這種特性,用鐵觀音茶水浸泡豬頸肉,有效去除肉的腥味,同時達到保鮮增香的效果。接著他將處理好的肉條醃漬入味,包裹麵糊後下油鍋炸至外皮金黃酥脆。

food_59294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為了呼應肉汁中的茶香回甘,增添酥脆口感對比,並使造型更有意思,他還取部分泡好的茶葉瀝乾水分,炸脆定型,灑入盤中。吃的時候可以佐一點泰式辣雞汁或芥末來解膩。

普洱燜排骨,化油解膩更養生

普洱茶的茶湯色紅濃亮,香氣沉鬱醇厚,回甘幽婉,去油減肥功效又是出了名的。因此,經常被拿來燉肉,本幫菜裡有一道著名的「普洱紅燒肉」,就是這樣的搭配組合。廚師曾建秋從這種傳統作法上變化,以普洱燜排骨,意在化油解膩,也符合健康養生的潮流。

food_10450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曾建秋將生普洱泡成茶水,再將茶與茶湯分離。一部分的茶水用來調製醬汁醃製排骨塊,剩下的用於燜排骨時倒入。隔水的茶葉瀝乾後炸香,與炸至表面金黃的排骨拌勻,一同入茶湯燜煮即可。成品金黃誘人、乾脆逸香,一點也不油膩。

茶湯煮飯,色香味俱全

用茶水蒸米飯,可使煮出來的飯,在色、香、味、營養等方面俱佳,並有解膩、幫助消化和提供維他命的好處。相較於生普洱,熟普洱經過蒸壓等工序,口感更加順滑甘甜,因此李明主廚選用熟普洱茶代替水來蒸飯,為飯香增添飽滿適口的茶味,色彩上也紅潤鮮豔,類似於黑糯米。

food_20046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作法簡單,李明用普洱熟茶泡出茶湯,接著把米泡在茶湯裡 10 分鐘,加入玉米粒、番薯粒,與泡好的茶米一起蒸熟,使飯香層次更為豐富。他還搭配了滋補的老雞火腿湯,與清甜可口的蔬菜,營養豐富和諧。

真空茶燻,分子料理演繹傳統料理

產於河南信陽的毛尖茶,屬於綠茶的一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外形以「細、圓、光、直」著稱,泡出來的湯色黃綠,葉片挺立,非常美觀。專精製作涼菜的副主廚向宗波,卻更為看重它香氣高爽、回甘悠長,以及淡淡的熟栗子香氣,因此將其作為煙燻的材料,賦予桂花魚別樣滋味。

food_50514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向宗波將傳統菜和現代分子料理結合,他先將桂花魚肉以自製香料鹽醃 12 小時入味,接著以流水沖 4 小時去除鹹味,並風乾水分。隨後移到鍋上用毛尖茶葉手工煙燻上色,再抽真空,以 75℃ 低溫慢煮 10 分鐘。

成品擺盤精美,上桌時揭開玻璃罩的瞬間,茶香飄逸而出,宛如一場表演,再下箸食用魚肉,味覺與嗅覺的香氣交織,帶來多重層次的體驗。

淋過茶雨,法式鴨肝染上中國風

肥肝是著名的傳統法國料理,相較於鵝肝,鴨肝肥膩度較低,味道也更為濃郁,但腥臊味會更重。主廚 Kyle Yang 發揮巧思,想到用中國的茶葉入菜,作為抑腥增香利器。

food_103814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他選用四川峨眉山出產的竹葉青茶,將香草籽浸泡在茶裡,為清新優雅的茶香融入香草的芬芳。在最後擺盤時噴於煎好的鴨肝之上,無形之中在一道傳統法餐中,融入了若隱若現的中式風韻。

浸入高湯,為乳鴿去腥增香

這道別致的鴿湯,來自北京米其林一星餐廳拾久創始人段譽主廚。他用老雞、紅肉熬製成鮮美清澈的高級清湯作為湯汁基底,再依次添入信陽毛尖、乳鴿以及其他配料一起燉煮。

5f6b1f34d3c0d(1).jpeg

毛尖茶葉的淡淡清香,搭配佛手柑絲的微微酸澀,有效平衡了鴿肉的腥味,最後加入適量松子,堅果香氣呼應鴿肉的脂香,讓整體口感更飽滿,清雅中不失濃郁。

以上 8 道菜,對於茶葉在烹飪中的應用,是否為你帶來一些啟發?若你因此萌發了好點子,不妨留言與我們分享。

-end-

60b5a1f0d7d40.jpg

相關推薦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