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在疫情中堅守初心、勇於探索的餐廳,值得被我們記住。
昨日亞洲 50 最佳餐廳公佈了「亞洲之粹」(Essence of Asia)餐廳名單,涵蓋了亞洲 20 個國家及地區內的 49 座城市,台灣有 4 間餐廳上榜,香港為 6 間,澳門 3 間,中國大陸則有 6 間。
這份不設排名、按地域劃分的名單,旨在表彰為行業做出貢獻的餐飲英雄。其中既有高級餐廳,又有街邊小吃,經營型態十分多元。
這些餐廳有的堅守傳統的烹飪工藝與風味,或是在疫情期間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或是踐行低碳環保的烹飪理念⋯⋯無論屬於其中哪一種,它們都以一己之力豐富著整個亞洲地區的餐飲生態。
以下我們一起來了解進入這份榜單的重點餐廳。
台灣餐廳名單
AKAME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的 AKAME,由返鄉開業的魯凱族廚師彭天恩主理,被譽為「南台灣最難訂的餐廳」。餐廳中的料理大多以特別建造的烤爐窯火燒烤而成,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魚麗人文主題書店.魚麗共同廚房
由蘇紋雯和陶桂槐兩位女性共同主理的魚麗人文主題書店.魚麗共同廚房,是一間結合書店與餐廳的人文主題餐館,供應溫暖舒心的家常菜,不但每日更換菜單,還為遭受性侵與家暴等不平等對待的女性提供支援,具有社會企業的責任心。
黃記魯肉飯
位於台北晴光商圈的黃記魯肉飯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是許多在地人的共同記憶,店家特別將豬蹄膀與肉末一起滷,讓膠質充分融化,滷汁因此更加濃稠,肉香撲鼻,是陪伴一代台北人成長的美味。
Plants
作為一家以植物性和無麩質為理念的餐廳,Plants 選用符合永續標準的台灣本地食材入菜,著重突顯植物最本真的顏色、滋味與完整的營養。
香港餐廳名單
澳洲牛奶公司
澳洲牛奶公司數十年如一日地為上班族們提供著方便快捷又物美價廉的美食,從招牌炒蛋到蛋白燉鮮奶,五十多年來都廣受歡迎。
廚尊
成立於新加坡並於近年展店至香港的廚尊,是一間培訓身障人士的社會企業餐廳,透過烹飪課程的形式幫助弱勢群體學會一技之長。在疫情期間,廚尊也為街友收容所和療養院提供飲食,並發放餐食券給需要的群體。
九記牛腩
九記牛腩是香港中環的人氣小店,以清湯牛腩聞名,需將牛腩與牛骨一起煲煮數小時而成,也是很多香港人記憶中的風味。
北河同行
陳灼明是香港北河燒臘飯店的主廚,在物價高昂的香港,長久以來他堅持不漲價,並長期贈送免費餐食給獨居老人和街友,傳遞社會正能量。
Roots
從金融業轉換跑道成為廚師的 Stephanie Wong 曾在多間米其林餐廳工作,並於 2018 年在灣仔開設個人餐廳 Roots Eatery,她擅長將香港食材與法式料理結合,並推出了糯米烤法國春雞、鮮蝦吐司等一系列創新菜色。
鴛鴦戲水
鴛鴦戲水是一家主打私房菜和漁村美食的餐廳,所有的料理和醬汁都是原創的。除了食材選用自有機農場之外,連烹調招牌乳豬和黃土雞的柴火黃土爐也是主廚徐蒝自己訂製的。
澳門餐廳名單
美心亨利餐廳
美心亨利餐廳主打葡國菜,雖然位置遠離觀光鬧區,但菜色風味十分獨到,仍吸引不少人前來。蒜蓉扒大蝦、咖哩螃蟹和非洲辣雞等菜餚都是餐廳裡的招牌美味。
澳門旅遊學院教學餐廳
這是一間由專業廚房團隊與實習學生合作營運的餐廳,既供應美味菜餚,也培養未來餐飲人才。餐廳裡的廚餘也會被當成肥料再利用,響應餐飲界環保和永續的趨勢。
澳葡之家
由女主廚 Florita Alves 主理的澳葡之家供應傳統葡國菜,包括葡式釀蟹蓋配麵包、里斯本白酒煮蜆等,而她本人亦擔任澳門當地美食大使的角色。
中國大陸餐廳名單
北京利群烤鴨
由廚師張利群創立於 1992 年的利群烤鴨,餐廳店址位於胡同裡,憑著對傳統工藝的堅守和酥香可口的烤鴨菜色,吸引著食客們特地上門品嚐。
成都陳麻婆豆腐
陳麻婆豆腐是超過百年的老字號餐廳,創立於 1862 年,其招牌菜色「麻婆豆腐」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的獨特風味。
佛山壹零貳小館
餐廳由主廚徐涇業和姚敏於 2006 年創立,名稱中的 102 源於最初的門牌號碼。主廚徐涇業將日本懷石料理的形式與粵菜的風味結合,並致力於復原失傳菜色。
杭州龍井草堂
坐落於茶園中的龍井草堂主打杭幫菜,實踐著「農場到餐桌」的烹飪理念。為了獲得優良食材,餐廳寧願以高價委託農戶飼養、耕種,只為確保食材品質。
上海富春小籠
成立於 1995 年的富春小籠一直遵循現包現蒸的製作方式,以確保最佳的口感與風味,其招牌小籠湯包因此具有香氣濃郁、湯汁鮮美的知名特色。
武漢麗華園
在武漢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麗華園餐廳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了超過 12 萬份的餐食,在抵抗疫情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堅強地承擔社會責任。
縱觀以上這些入選「亞洲之粹」名單的餐廳,有哪些是你熟悉的餐廳呢?不妨留言與我們分享。如果你想了解完整榜單的內容,也可以上亞洲 50 最佳餐廳官網查看。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分享傳播使用,未涉及商業用途。